APP下载

科研院所国际化经营风险防范策略浅谈

2018-08-29游乐文

时代金融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经营风险科研院所国际化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科研院所发展前景也愈加广阔,但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加,在国际化经营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国际化经营风险不断增大,严重影响了其国际化进程。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对防范科研院所国际化经营风险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研院所 国际化 经营风险

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任何企业都处在多变的环境中,随时面临着风险,风险管理近些年来已逐步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科研院所作为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国家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国际化分工不断加强,我国科研院所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的表现却参差不齐,大部分仍处于探索国际市场道路的初级阶段,在国际化经营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了科研院所真正走出国门,适应国际竞争,必须要梳理其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改进的方法与对策,进一步发挥科研院所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建设性作用。

一、科研院所国际化经营发展现状

(一)积极加强与合作伙伴交流

科研院所作为以技术研发为主的单位,需要凭借实体项目展现其技术价值。与合作伙伴积极开展合作,依托合作伙伴项目,一方面可以发挥科研院所技术作用,凭借技术产品打开国门;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合作伙伴业务,熟悉国际化经营规则,采取技术搭船出海的方式开展国际化经营。

(二)积极参与境外项目支援

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很多科研院所一方面紧跟国家政策,积极参与国家援外项目,树立企业的海外形象,为独立开拓市场打基础,另一方面依靠自身独特优势,有计划承包专业工程,利用技术和政策优势,加快国际化进程,为立足海外市场而努力。

(三)积极承揽企业分包项目

面对竞争环境复杂、政治动荡的国际市场,大部分科研院所在技术参与的基础上,通常会选择参与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所承揽项目的分包项目,同这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渐渐熟悉国际市场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为后期独立开展海外项目积累经验。

二、科研院所国际化经营存在问题

(一)整体协调“走出去”工作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不完善

我国科研院所在历史和现实因素下,尽管进行了大幅度的市场化和企业化改革,但经营管理体制与股份制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突出问题是治理结构不合理,经营机制落后。科研院所境外业务投资、财务、人事、协调等存在管理分散、监管薄弱等问题,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不规范导致国际经营风险增加,内部不同板块、不同机构存在各自为战现象,高层统筹管理能力有待加强。经营管理方式偏向行政化色彩,企业内部运行效率不高,制约着科研院所组织效用的发挥。

(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科研院所随着不断地与国际市场接轨,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风险的管理水平高低将会成为竞争的核心因素。抵抗经营风险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科研院所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总体来说,科研院所风险管理机制问题主要存在三个方面:

1.境外业务相关风险管理研究支撑平台不健全。科研院所开展境外业务时缺少与境外业务密切相关的有关标准、经验、法律、合同、财务、金融服务等后台支撑平台。

2.监管目标清晰度不够。审计、纪检等监管部门主要监管科研院所内部的资金使用正当与否、领导干部作风等传统问题,对科研院所的战略制定,国际化经营等潜在风险重视不够,监管范围较小,监管目标不清楚。

3.监管手段落后。监管部门监管手段主要采用人事监管方式,各机构监管平台之间监管信息不共享,监管信息不对称,此外一些管理部门人员国际化经营风险意识不足,也阻碍了监管手段的有效实施。

(三)国际竞争意识单薄

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下,国内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方面一直比较积极,但由于科研院所受事业单位性质影响,国际化竞争意识较为淡薄,市场开拓能力相对于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其他企业来说较弱。尽管改制以后,科研院所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虽然有所加强,但目前的海外项目还是多以政府间或者国际组织主导下的交流合作为主,被动性较强,根据需求主动开拓或建立国际合作的项目并不多。传统事业单位形成的市场开拓方式、日常工作模式以及员工积极性等因素使得科研院所还是很难走出一条依靠自身能力参与市場优胜劣汰竞争规则的道路。

三、科研院所国际化经营风险防范策略

(一)加强海外业务的战略规划和协同合作

科研院所要充分考虑各类资源配置和利用,优化部署市场、业务、资本运作、法律、管控体系等多方面保障资源,加强对跨国管控模式研究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国际化战略顶层设计。加强海外业务归口管理,建立项目收益动态监测机制和项目信息报备系统。发挥集团内部单位协同效应,避免多家单位恶意竞争,在重点国别区域部分资源贡献节约成本,进一步提高系统内部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建立内部控制有效发展经营机制

内部控制有效发展经营机制的建立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和内部环境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科研院所企业内部一方面应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另一方面还应完善内部环境的管理制度,要根据法律法规及各部门实际情况建立内部控制经营管理机制。具体来说,可以参照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改革经验,对照科研所内部的业务流程环节,并以此建立执行力度大,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经营发展机制。促进企业架构向扁平化企业模式转变,合理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切实有效提高科研院所企业的运营效率。

(三)搭建信息沟通企业监督平台

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监督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部门监督体系,可以有效弥补科研院所管理漏洞。基于此,科研院所应该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尤其要加强监管部门人员的在国际化经营专业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监管部门人员能力素质,切实做好内部监督。同时,科研院所在审计、纪检等外部监管部门的基础上,也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信息沟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利用信息平台与合伙伙伴做到信息共享,将国际化合作伙伴的合作信息,参与支援的国际合作项目固化到已建立的信息平台中,通过自动化的手段对信息平台内的科研所进行核实验证,打造利用这些平台行使外部监督职能。

(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投资模式多样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中央企业在海外开展项目,科研技术依托项目走出国门也趋于平常,加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研合作平台的建立,国内外拥有先进科研技术的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逐渐增加,科研院所选择走出国门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只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时刻关注海外市场机会,保持高度的市场敏锐性,积极寻求项目,科研院所的国际化经营道路会越走越顺。目前海外投资大多采用绝对控股,为加强市场竞争优势,可以尝试权益型投资、联合控股、交叉股权控制等相对“温和”的投资模式。

(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标准制定

很多企业在打开市场、创立品牌之后都在思索如何能够掌握行业话语权,因为一旦企业能够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就意味着先行拿到了进入市场的入场券,进而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甚至成为行业的定义者。相较于规模、体量都较大的中央企业一直在打造“中国制造”的标签,科研院所应明确自身的实力与市场定位,认清“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的市场规则,牢牢抓住自身在标准制定方面相较于其他企业独一无二的优势,积极参与各行业的国际标准制定,特别是针对有需求的国家,帮助和组织制定其国家级相关建筑行业标准。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力争能够掌握行业话语权,以便更快的打开国际市场,占领海外市场高地。

参考文献

[1]王娜,孙舰.国有转制科研院所国际化经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设科技,2018(02):88-89.

[2]裴庆,光照宇,言一.科研院所风险管理实践与研究[J].中国水泥,2012(08):24-26.

[3]王刚.国有军工科研院所企业化经营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9):100-101.

[4]梁宁.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问题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2(04):369.

作者简介:游乐文(1983-),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会计师。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科研院所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国际地面工程项目经营风险之若干问题
2010年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