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2018-08-29熊文楷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法律意识大学生

熊文楷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法制建设事业的生力军。然而,当代大学生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信仰缺失、法律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其法律意识水平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思政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十分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薄弱成因的基础上,在思政教学的实践中,提出相应的对策,尽可能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思政教学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法律知识缺乏。目前大学生中很少能掌握扎实的系统的法律基础知识,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相对肤浅。第二是权利意识缺乏。权利意识就是意识到自己有与生俱来的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包括经济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生态权利等。并清晰的懂得权利的正当性、可行性和界限性,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和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利。

2.法律信仰缺失

大学生对法律规范缺失信任,一些大學生认为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并不能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看待、解决问题。在当今时代,大学生认为“关系”比法律更加牢靠,社会上很多事情用“关系”解决比法律更加有效和节约时间。打赢官司的往往是权钱人士,有钱的请最好的律师,有权的就走“关系”。这种现象使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发现了变化,极大的削弱了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1.网络环境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高速的发展,大学生占据了网络使用者的绝大部分。而网络上的知识良莠不齐,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分辨能力有限,可能会被一些价值观不正确的网络言语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盲目跟风,根本不在乎事件的真实性。针对此现象,笔者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很少有专业的人士去讲解案件,反而是“吃瓜群众”的谩骂。这样的网络环境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2.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虽然强调建设法治国家,并且在近几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进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因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阻碍了法治国家的建设,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在立法阶段,立法的操作性和适用性较差。其次在执法阶段,执法方面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存在以权压法等现象。官僚作风不正派,以权谋私等情况屡见不鲜。这些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建立不起对法律的信任,那么教育就很难开展。

3.法律教育存在缺陷

现代大学生(非法律专业)能够学到法律知识的途径少之又少。首先,大学生仅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一门课程很难达到大学生的应有的法律基础。对于大学生来说,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同等重要,但是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法律知识占比例比较小。其次高校对法律实践能力不注重,大大削弱了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此外,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方法老旧,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都大大影响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二、思政教育中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明确教学的目标

只有确定准确的目标,才能提出实现目标的教育内容、措施和方法,并根据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开展教育活动。现如今,大学教育比重多在于德育教育,法治教育薄弱。所以思政教育者必须明确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同样重要。当然,教学目标绝对不是教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成为专业的法律精英,而是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普及法律知识是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基础。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指导大学生法律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确定教育目标时,既不能抛弃法律知识不讲,但也不能完全讲空洞的法律专业术语。

(二)加强教学的环节

丰富教学的内容。法律学习需要精确、深刻、容量大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到契合教学的社会热点,并具有深刻价值的案例进行评析讲解,讨论,激发和调动学生法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以预防教育法和理论教育法想结合,预防教育法就是针对人们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在先前进行教育,防止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发生,具体使用启示与警示的方法。例如用案例让大学生明确做错事会受到怎样的法律惩罚,或者什么样的情况能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利。教学课时也比较少,所以要求老师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来保证法律教学的实效性。

(三)加入实践的教学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只有经过法律实践才能使广大大学生真正学好法律。教师要组织实践课教学,不能仅仅是理论灌输。对一个知识的把握必须以实践为目的。教师要组织校外法律实践。多参加案例分析,多进行法庭小组模仿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都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现在的学习已经不能靠单纯的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去面对他们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也是检验知识的掌握性的最佳标准。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不可否认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师大多并不具有深厚的法律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知识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法律知识讲授,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很可能让大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队伍一定要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坚决杜绝“边学边教”的教学模式。

三、思政教育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为了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大学生是我们时代的继承者和推动者,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尤为重要。

(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而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增强受教育者的法制观念是必要条件。法治观念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观念,是社会主义新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法治观念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所以在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性。

(三)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需要

法律学习需要准确、深刻、实际的内容,那么对应的思政教育的内容就必须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对象的原则,注重结合教育对象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展开教育,回答他们所关注和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法律问题是人人不可逃避的问题,是存在于大学生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思政教学中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也应该涉及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孙丽娟.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J].教育探索,2014(02):83-84.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08-209.

[3]吴敏英,马丹.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培养意义分析 [J].道德与法研究,2008(6):114.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法律意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大学生之歌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