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因学校适应困难致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

2018-08-29何惠陈林

中文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焦虑咨询

何惠 陈林

摘 要:本案例中的来访者是一名研一学生,因为对于研究生导师要求学生进出实验室要打卡考勤制度不适应引发对管理规则的焦虑,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咨询中应用了认知理论去解释来访者的问题产生的原因,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进行了6次咨询。使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哪些不合理信念,接纳打卡考勤事实是普适性管理规则这一合理信念,从而克服在新环境对管理规则的适应障碍,达到咨询目标。

关键词:焦虑 咨询 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6-0-02

一、案例简述

来访者是一位高校研一新生,由于不适应导师实验室规定学生进出实验室打卡考勤制度而出现失眠,白天昏昏欲睡,即便是按时坐到了自己的卡位,也由于没有睡好而无精打采。对自己毫无收获的日子很焦急、烦躁,不知如何是好,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种“打卡”环境中学习两年多,觉得无比绝望。

二、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对治疗起效果的变量中,来访者的思考认知情绪占到40%,治疗同盟(治疗关系)占到30%,咨访双方的期待占到15%,而咨询技术和理论模型占15%。前三者可以统称为双方的关系,占比85%,所以咨询中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在初次和来访者接触时,为了打消他的顾虑,也为了咨询顺利进行,咨询师首先诚恳的向来访者介绍咨询的设置,包括时间、次数、目的、方案、家庭作业等,以便和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共同制定咨询方案,选定咨询运用的理论技术——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三、咨询设置

双方共同讨论心理咨询的设置,每周一次,每次50—60分钟。若有缓解,可调整为每两周一次。最后告知来访者付费的义务。

四、咨询过程

1.诊断评估,建立信任关系阶段 :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即第一次咨询)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和改变阶段(即咨询阶段)。具体分为:①领悟阶段(即第二次咨询);②修通(信念改造)阶段(即第三次咨询)③理性再教育阶段(即第四、五次咨询)。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与结束阶段(即第六次咨询)。

2.咨询进程:

第一次咨询: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原则、咨询中双方权利义务、保密及例外。通过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巧及平等、真诚的交流与求助者建立合作、平等的良好咨询关系,获得来访者的信任,从而较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来访者的基本情况,为后面纠正其不合理认知做准备。

收集资料、评估、诊断,商讨咨询目标。指导来访者完成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90项症状清单的自测,作出评估诊断,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来访者。向来访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来访者接受该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让其认识到A、B、C的关系,并使其能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的分析。经协商同意后,制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近期目标:来访者来求助时表现为情绪轻微焦虑。因此商定最初几次咨询的目标是改善情绪状态。在来访者情绪有所改善后,咨询目标是合理认识“实验室打卡考勤”这一管理规则,减少新规则适应困难。

远期目标:使来访者对社会规则有一个合理的认识,提升规则的适应能力。

第二次咨询:通过来访者的言行,设身处地的理解他因为不能适应实验室考勤规则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和睡眠不好,并通过会谈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来访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事件本身(导师要求进出实验室打卡),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我不能有任何闪失” 、“整天面对电脑而一无所获,觉得自己无用”、“连打卡这样的事情我都无法接受,我很失败,同事朋友会笑话我,我的人生会毁掉”),并结合来访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自身不合理的信念密切相关,如果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改变,睡眠和情绪问题将会随之改变。这时,咨询师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理解来访者目前的处境和内心的冲突,共同帮助来访者深化认识自我,寻找身上的有利资源,使其自愿接受改变其不合理的信念。

第三次咨詢:找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开始接受客观规则的约束。来访者从小在爸妈和老师的放任下自由成长,由于学习优秀,较少受到强行规则约束,当一旦某天环境对规则反复强调引起自己注意时,自己担心违反规则内心开始焦虑,觉得自己受到无形压力。来访者在高三时曾有过一段时间因为过度的时间紧迫感倍感焦虑的经历,现在这种状况可能是诱发了当时的紧张焦虑情绪,来访者对于约束是存在恐惧的,害怕自己出错,有一些刻板强迫的个性特征。这时,通过咨询师对他的尊重、理解、真诚和共情,耐心细致的分析他目前的心理境况,使他在心理上觉得安全,从而缓解焦虑情绪。来访者意识到内心的不安全感,咨询师用耐心的解释和与之辩论的方法来动摇和改变他的非理性信念,使其认识到其非理性信念是不合逻辑的、与现实是不协调的,并让其逐渐学会与不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形成理性情绪和行为习惯,促使其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从而进一步改善其不良情绪。譬如,针对来访者糟糕至极的信念“连打卡这样的事情我都无法接受,我很失败,同事朋友会笑话我,我的人生会毁掉”,咨询师与他进行了如下辩论:

咨询师:我注意到,你说你连打卡都适应不了,觉得很失败,你能具体的描述一下吗?

咨询者:近段时间,我在实验室什么都做不了,晚上回去经常失眠。

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这段时间没做什么,就觉得自己很失败?

来访者:(迟疑了一会)难道不是吗?

咨询师:那你给我解释一下,你考上研究生算不算成功啊?

咨询者:还算吧(脸上掠过一丝笑意)

咨询师:据我所知,你的入学成绩考得还很高,如果不是委培的话,你都可以得二等以上奖学金?

来访者:是的(频频点头),我以前给您说过。

咨询师:这算不算成功呢?

来访者:算吧!但那是以前的成绩。

咨询师:除了在实验室,你在其他地方还是能静心学习的?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你前面说你很失败?

来访者:(欲言又止,沉思)我好像也不是全都失败噶?

咨询师:你说呢?

来访者:(思考)我好像明白了点,我只是在适应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障碍,并不是我的人生都是失败的,也不是太糟糕。

咨询师:对啦,你只是把适应障碍看得严重了,你是着急。

来访者:我理解了,谢谢您,我回去要好好反省。

本次咨询将结束时,给来访者布置认知家庭作业,让求助者用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ational Self-Analysis),用我们刚才对话的方式,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并把辩论过程用表格形式固定下来,以备下次咨询时使用。

第四次咨询:来访者能够较理性的接受实验室打卡考勤规则,内心的强迫性提示时间观念也消退了,开始接受自己的感受。在这一阶段使来访者对经验与自我之间不一致的地方有所认识,能够越来越清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有其相应的管理规范。意识到规则的存在也是兼顾社会公平和效率,从认知和情感上接受了不一样的处境有不一样的规范理念。来访者反映,上次咨询结束前安排的家庭作業—合理自我分析报告,用自我辩论的方法,让他也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巩固之前取得的效果,使来访者彻底摆脱原有的“连打卡这样的事情我都无法接受,我很没用,同事朋友会笑话我,我的人生会毁掉”等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让求助者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学会与环境相适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并对新的信念“打卡考勤是老师管理方式之一,是普适性管理规则,无需特别理会”等合理信念进行及时的强化和巩固,使其以后仍能应用学到的理性信念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减少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倾向,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此次咨询结束,安排求助者的家庭作业是阅读学校新生入学时发的《研究生守则》及学校其他关于研究生期间的管理文件。

第五次咨询:求助者能够比较充分的接受实验室乃至学校的规章制度,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自我内部的沟通越来越多,能够有效的处理自己的各种经验,比较准确地做出对现实规范的反应,做出正确的决策。来访者能够领悟到是自己对打卡规则反映过激,有些刻板强化,所以才导致自己情绪焦虑和睡眠问题。来访者能够认识到一些新的适应模式,求助者反映,在和同学们一起翻看《学术道德与学术修养》一书时,居然看到学校对导师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严格处罚,很为之震动,原来,规则无处不在。再看看《研究生守则》,心已了然,已经基本适应了研究生生活。

第六次咨询:通过会谈肯定来访者的自我改变,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会谈的基本情况,强调咨询要点,使来访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帮助来访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求助者体验到自己掌握命运的掌控感,提高自信心,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

五、咨询效果评估

来访者自我评估:近来打卡时不再有紧张焦虑感,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接受打卡考勤这个约束大家的考勤模式。

心理咨询师评估:来访者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情绪症状明显改善,躯体症状消失,目前已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次咨询目的基本达到。

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144分,SDS标准分45分,SAS标准分46分,此测验结果表明来访者心理问题基本缓解。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

[3]《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

[4]《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主编

[5]《罗杰斯心理治——经典个案及专家点评》

[6]《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美)Gerald Corey 晨

猜你喜欢

合理情绪疗法焦虑咨询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