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论

2018-08-29叶安业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志趣语感文本

叶安业

摘要: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有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书面材料,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获取营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章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什么,就完全领会他什么。”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4-0088-01

1.自主阅读,体味文本人文内涵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即一种师生之间及其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生命对话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与语文素养培养关系十分密切,它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价值和功能日益突显。阅读教学实质揭示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生活经验,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参与到文本对话中,才能感悟到作者的感受、情感,感悟到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感悟到文本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从而达到移情启智的目的。

语文教材每篇文章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科学知识,还渗透了生动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获得一个个让人情感激荡的形象的意境,品味一幅幅让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和画面,把握作品的底蕴,其人文素养也就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可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运用阅读策略以及个体所具有的独特情感体验、价值观和独创性思维,获得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2.走进作品,体验作者情感世界

阅读的本质是要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物质符号”上理解其精神内核,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意味隽永的作品都充满了生命的玄妙和机智,是灵与肉、形与神的有机融合。只有让学生的灵魂钻进作品的怀抱,才能品尝它的滋味、呼吸它的气息,才能得以把握它的内在价值。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全部的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客体的生活变成主体的生活,客体的存在变成主体自身的存在。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任何作品都负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创造性灵魂的表现形式。但由于人类情意的丰富性,并不是一切都能实现意到笔随。对于这种语言的缺失,在口头交往中还可以借助神态、体态的变化,或当面询问而得到适当缓解,在书面交往中作者或只能留出些许诱导空间,或只留下一串延伸的概念符号,这就為读者提供了解读的契机。每当此处,教师要在吃透作品的基础上,模拟作者、充当作者,接受学生的咨询。这里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师要教学生反复阅读作品,从作品中获得启示,产生悟性。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做到多读书,更要让他们做到会读书。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甚至猎奇,这是十分有害的。应当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教会他们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速读和听读等方法。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之后,就要帮他们进行阅读内容的选择,怎样进行阅读选择呢?①结合志趣。志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它有高尚与庸俗之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之所以成大器,几乎都和他们在青年时期就注意结合志趣进行正确的选择阅读以吸取知识有密切的关系。要注意的是志趣要高尚,还要处理好志趣与基础知识的关系,防止“偏食”造成发育不良。②重视科普读物和新兴学科。人类知识称得上一日千里,突飞猛进,因此一个人只读课本是不够的,必须在课外阅读中,注意选取反映最新科学成果的读物,包括科普书刊和优秀科幻小说,以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跟上时代日新月异的大发展。③在选择阅读、积累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思想修养、意志品格的培养。因此,要选取有关培养高尚品格、顽强意志的读物,认真阅读,力争让学生成为一个既有较高文化素质,又有高尚品德修养的人。

4.倡导多角度培养阅读语感

语感主要是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的敏感性,这种对语言的敏感性行为,能够直觉地把握语言本身的隐含意义,它是语感者内在理性积淀的感性表现形式。在具体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语感:一是积极激活学生想象,触发语感。作品中的形象只有借丰富的想象、联想才能在读者头脑中再现,读者头脑中呈现了作品中的形象,才算真正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二是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品词赏句来培养语感。美文的语言是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我们在语感训练体验式学习时,要注意抓那些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使学生具备把握语言精当感的能力。

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教学耐心,教育创造,并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与协调学习相结合,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猜你喜欢

志趣语感文本
品格与志趣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夕阳晚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让学生从乐趣走向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