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8-29刘艳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文活动

刘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4-0069-01

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不仅是知识累积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健康心态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素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1.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要放下师者的尊严和长者的架子,把自身置于和学生平等的位置,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尝试和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点,用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温和、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观点并和学生一起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平等、公开的方式组织教学,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语言、语气应当柔和,必须以尊重的姿态和学生沟通,以相信的眼神与学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课堂当中可以放开约束,主动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微笑,以柔和的语调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实践教学发现,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信心,同时还能够优化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接受程度,形成健康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在开展日常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温暖,在孩子遭遇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及时予以开导,久而久之,学生必然愿意亲近老师,愿意向老师诉说内心的困惑,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古人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讲述的即是这个道理。

2.挖掘课文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这一些情感内容,并借助课文当中的“爱”引导学生形成对爱的正确感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陶冶学生爱国爱人的情感。例如,在《鱼游到了纸上》的课文当中,其主要是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作为教学精神,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的着重点放在聋哑青年专注且勤奋的学习品质中,同时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青年在观察与绘画过程中的形象,促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极强观察力的同时,同时体会聋哑青年细致、丰厚的情感以及对生活无限的热爱。这一些内容都是可以提高学生理解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感受身残志坚的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情感。再例如,教学《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在学生充分读书解决了这一问题后继续追问“中奖汽车是留给父亲自己呢,还是还给库伯?说说你的理由。”抓住“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这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内容不放松,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老师对话,最后达到“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语文学科在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课文中不仅蕴含了大量的自然、社会、艺术、科学之美,还巧妙塑造了各式各样、立体鲜明的人物形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有甘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有心地善良、淳朴敦厚的农民朋友,有乐于助人、热爱学习、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小学生,等等。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不仅会认识到色彩斑斓的世界,了解到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还会被这些高尚、优秀、感人的人物形象所熏陶和感染。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予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3.以活动为突破口,拓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通常来讲,对课内语文实践活动,建议教师可多组织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这样既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又能有效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可组织开展“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志愿者环保服务”“看望孤寡老人”等活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组织,增强环保意识和理念,学会贡献爱心、关爱老人等,这种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收获远比教师反复的语言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能为学生接受,当然在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心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小学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学生实际参与实践,在制作、设计、组织、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活动的过程和参与程度而呈发展变化的状态。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拓宽了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和暗示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内容,学会通过劳动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的懊丧这样的实践活动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不仅有利千提高每个学生与人共事的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适应社会心理品质的养成,使他们从小便能树立起自我生存的观念。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实际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式非常多,在选择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确保学生在趣味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引导,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课文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背课文的小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