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乐于习作的方法

2018-08-29陈继清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8期

陈继清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方面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等。根据课标理论,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以教会学生写话,同时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积累素材,乐于想象,修改作文,最终形成作文能力。

关键词:写话起步;勤于積累;乐于想象;善于修改;多发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4-0054-01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最大难题,不少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甚至提出写作文就头疼,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消除习作的恐惧感,继而产生兴趣,使他们下笔如有神,乐于习作呢?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写话起步

习作教学犹如教刚学走路的娃娃一样,从低年级就应教会学生由写一两句话过渡到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要求学生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并且尽量写生动。这可以从说话开始训练。另外,在低年级学习生字时,教师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训练学生说话、写话,为上中高年级写作文打好基础。经过两年这样的训练,学生到了中年级,对习作就会产生兴趣,他们的习作基础就会坚实,作文的起步也就容易了。

2.勤于积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当然就用之不尽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好习作,就要让学生平时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随笔、日记等形式,随时随地把自己平常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其产生的感想写下来,存入材料库里,习作时就有“米”可“炊”,不再“材料”用时方恨少了。比如,学校里每逢“六一”、队庆、“元旦”等节日,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这个时候,我都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参加活动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有重点地记下来。这就为学生的习作训练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学生习作起来就会文思泉涌,越写越来劲,似乎总有写不完的话,会把当时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会很自然地流露出他们的真情实感,使人看了如身临其境,与习作者融为一体。观察不拘泥于课堂,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热爱生活,体验生活,这样习作就有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素材。

3.乐于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一至二年级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对三至四年级学段提出:“能不拘泥于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对五、六年级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节阅读课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作文教学插上翅膀。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语文《猫》一文后,要求学生模仿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的写法,去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它的生活习性来描写,写出了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曾有一位学生这样写小猫咪的生活习性:小猫咪最喜欢吃鱼。每当家里有鱼吃时,小猫咪就会跑来,然后在桌子底下转来转去“喵喵”地叫,向我们要鱼吃。如果不给它,它就会用尾巴轻轻地碰我们的脚,好像在说:“快给我一块吧,我都等不及了。”如果见到没人理它,它便会做出一副可怜的样子,一遍遍“喵喵”地叫。通常这时我都于心不忍,给它一点儿鱼吃,每次它都乐得喵喵叫。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教材,正确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在写作中虚实结合,学生的作文才能越来越丰满。

4.善于自我修改

叶圣陶曾说过:“文章要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使他们教人教己,即知即传。指导学生自改习作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互批互改;也可以个人为单位,自批自改。批改后,互相进行交流,学习别人的可贵之处。有分成几个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能力强的学生,有时请他当小老师批改作文,以此提高优等生遣词造句,审美感悟能力;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我当面指导修改。在自我修改中,学生在得到炼意、炼句、炼字的反复训练,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5.多发现闪光点

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各不相同,但每一篇习作都会有它的闪光点。不管是好的习作,还是有进步的习作,我不但表扬,还会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习作,把自己的习作抄贴在学习园地上,让同学们一起欣赏。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习作的兴趣更浓了,进步更快了。习作课上,我不但关注平时习作学得好的学生,更注意一些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只要我发现他们习作上有可取之处,我都会及时地表扬他们。我运用这种教法教学生习作,学生习作的情绪特别高,他们特别盼望每周一次的习作课。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索、多积累,就一定能激发学生乐于习作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甘惠芬.如何引导小学生评改作文.广西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