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徐州汉文化景区旅游开发中的典故融入

2018-08-28陈彦幢盛翠菊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导游词典故

陈彦幢 盛翠菊

摘要:素有“两汉文化发源地”之誉的徐州蕴含着丰富的汉文化典故资源,尤以诗文典故和历史文化典故为甚。这些典故彰显了徐州下层民众的儒家正统思想,体现了徐州人重情重义重孝的精神品质,极具战争文化色彩。这些典故资源是徐州汉文化相关景区的“旅游名片”,通过诗词融入和故事导引等方式将其“植入”景区导游词,提升景区文化品位,促进景区内涵式长足发展,进一步打造徐州旅游品牌。

关键词:汉文化景区;典故;内涵创新;导游词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因其丰富的汉文化,又被世人称为“汉皇故里、项羽故都和两汉之源”。徐州汉文化资源更是与南京六朝陵墓、苏州古典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与此同时,在旅游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徐州对同有汉文化的山东,河南等地景区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挖掘和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以形成独特的景区文化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典故”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是最具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是构建景区综合竞争力和风景促销的重要载体,亦是景区内涵提升的切入点。因此,挖掘景区典故内涵并将其创新性“植入”景区导游词,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可信度,促进景区内涵式的长足发展势在必行。

一、汉文化景区典故发掘与整理

六千多年的文明为徐州积淀了大量典故资源,尤以两汉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本文中的典故是指广义的典故,即除了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还包括典制和掌故,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或事件,也指历史或人物故事。徐州的汉文化遗址众多,汉文化遗存底蕴深厚。系统梳理发现,徐州汉文化相关景区的典故资源主要是诗文典故和历史文化典故;诗文典故主要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关于景区相关景点的诗词作品,历史文化典故则主要是一些与景点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历史事件等。(具体统计如表1)

从表1统计可以发现,典故资源有两大特征,一是围绕相关景点如戏马台、子房山、下邳古镇等分布,其中戏马台、歌风台的诗文典故和下邳古镇的历史文化典故最为丰富。景点诗文典故涉及战争题材的极多,如“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鸿沟一画天地开,楚王洗剑东归来。”(贺铸《戏马台歌》)等,无不将汉初那种苍凉雄浑的战争文化和苍劲开拓的文化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诗文典故多为诗人触景感怀的吟咏,凭景怀古而发,如“今人哀后人,后人复今哀。世事那可及,泪落茱萸杯。”(文天祥《戏马台》)、“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等经典诗文。历史文化典故则更多是一种民间精神文化的传达,借历史渊源或传说为依托,如重情义孝道的《王陵母墓与王陵路》、体现民众质朴热爱生活的《戏马台与马市街》等。二是围绕相关的历史人物如刘邦、项羽、张良、虞姬、刘秀等展开,其中尤以刘邦的典故资源最为丰富。人物的典故无论诗文还是历史文化方面,都体现出一种对历史人物的较全面的展示和评价。典故中正面颂扬居多,但并不以人物成败功业而行褒贬,而是通过人物的品行、性格、行事风范等对其进行展示和评价。如历史文化典故《霸王桥》中,并没有因为项羽最终失败而对其全盘否定,而是通过性情、品行等侧面塑造了一个重情义的西楚霸王。典故中的少年项羽侠骨柔情并胸怀天下。在其去劝说地方势力虞家寨起义的桥上,偶遇正好落水的虞姬,便毫不犹豫跳水救人,以致两人一见钟情。后来项羽为虞姬扛巨鼎驯烈马,终于迎娶得虞姬成就了一段至死不渝的佳话。那体现项羽情义的定情桥也被称作了“霸王桥”,亦有诗文典故云“虞兮花放美人红,壮志柔情一脉通。”(高行素《游戏马台吊项羽》)歌咏这一段美好情感故事。

二、景区内涵创新的必由之路:典故内涵挖掘

游客游览景点的过程,也是一个接受景点文化知识的过程,一个拥有丰富且独特文化内涵的景点则无疑会让游客流连忘返。典故是一种文化产品,通过对其内涵的挖掘,将更多的情感注入旅游景点,使游客置身于景点的文化氛围之中,最终产生对旅游景点的关注与共鸣。所以,典故内涵的挖掘是景区内涵创新的必由之路。徐州两汉文化遗存典故众多,这些典故主要体现了徐州民间鲜明的儒家正统思想、民间重情义重孝道的精神和丰厚的战争文化特色。

徐州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正统思想在相关汉文化景区典故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尤以在高祖刘邦身上最为集中。丰县的刘邦历史文化典故分为几个时期:出生前、儿时典故、青少年时代、起义打天下、为君后。这些典故都带有传奇色彩,赋予一代帝王刘邦以“真龙天子”的出生,同时也展现了刘邦作为一代帝王的优秀品质:胸怀大志、信守承诺,知恩图报。典故中的刘邦形象往往是正面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当地人民的忠君思想倾向,即儒家文化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义之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刘邦是神而不是凡人,是真正的“真龙天子”。如《龙种》《丰城小五门》《蜷弯的枣针》《蜘蛛封庙门》等典故传说中,刚出生的刘邦既能说话且拥有使神灵相助的能力。再有就是对刘邦直接正面的歌颂,体现质朴正统的儒家思想,如《沛公》《汉高祖斩白蛇》《刘邦坐“皇位”》《邀帝城与邀帝宴》《刘邦选贤》等。

汉文化景区的民间传说故事亦流传着很多徐州下层民众重情重义、弘扬孝道的故事。典故《王陵母墓与王陵路》中,秦末群雄纷争,而其中最强的项羽和刘邦集团都想吸纳王陵以壮大自己。刘邦重情义,懂得尊重下属和爱护百姓,为请来王陵辅佐多次派亲信前来相邀。王母见刘邦重情重义,便让王陵带人投奔刘邦。而项羽得知后自恃势大,竟直接派人抓走王母,并威逼她劝降王陵,否则就带兵攻打王陵。王母重刘邦的情义誓死不从,反而偷偷写信让王陵一心辅汉,为防项羽再以自己为要挟,王母不惜自刎在了项羽面前。项羽气不过,竟下令将王母尸体大卸八块,并下令禁止为王母修墓。徐州的百姓感佩于王母重情重义,只能趁夜偷救出一些尸骨,每人怀藏一捧土埋葬了王母,这就是后来的“王陵母墓”。亦有诗文典故赞王母云:“义莫从新主,恩堪断老亲。至今留墓草,如报汉家春。”(袁希颜《王陵母墓》)而身为孝子的王陵在谨遵母命帮刘邦定天下后,为示“不孝”,竟一路从城门跪行到母亲墓前,后来为颂扬王陵的孝道,他跪行的那段路也被叫做“王陵路”。《土地爺戴王冠》《吕公墓传说》《霸王桥》《戚姬传说》等亦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据不完全统计,从古至今,徐州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共一千多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事就有400余起。徐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秦汉时期,这里更是楚汉相争的重要战场。因此徐州汉文化景区典故的战争文化色彩浓厚,戏马台、下邳城、子房山、九里山等战争古迹与项羽、刘邦、张良等英雄豪杰交相辉映,留下无数传奇的战争典故。“九里山下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以九里山古战场为中心形成的战争文化更是独具特色。项羽反秦起义、项羽夺彭城奔袭战、刘邦项羽彭城决战、韩信十面埋伏之战等典故都是战争文化的直接体现。如历史文化典故《拔剑泉和马扒泉》《霸王追韩信》《子房山的来历》等,同样“十面埋伏”“楚汉相争”“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亦是这种战争文化的彰显。

三、典故“植入”导游词,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当前文化旅游大势所趋,而导游词则是一个景点文化介绍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景点的基本背景文化知识都依此体现。[1]因此,将“典故”这一文化资源融入导游词,便可实现对导游词和景点文化内涵的双重提升,同时,也利于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可信度,从而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品牌。导游词是一种口头式的讲解词,我们可以通过“讲典故”的方式,以诗词典故的融入作为景区内涵的触发点,继而联系眼前“实景”导出相应历史文化典故,做到导游词以“实景”联“典故”,使游客充分领略景区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典故的讲解也可适当结合当地方言来讲,部分典故可做到点而不透,点到为止,而对一些较生僻或游客兴趣大的典故则可做适当的讲解,以此来激发游客自身的探寻兴趣,从而更好的融入到景点文化中去,最终使游客对景区保持持久的兴趣和关注。

以徐州市“汉代三绝”之一汉兵马俑的导游词典故植入为例。具体如: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遗址性博物馆。1984年,几个奇怪的“小人头”在狮子山西麓被几个玩耍的孩子无意间发现。很快,这些“小人头”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注意,至此,沉睡了2150多年的大汉军团在徐州重见天日,成为我国继杨家湾和临潼后的又一大兵马俑发现,再次震惊世界。有诗赞云:“汉室兵威今再现,补觉秦俑独称雄。”后经1994年楚王陵的发掘考证,最终确定这些兵马俑的主人正是大汉楚国第三代楚王刘戍。大家看到的是一支由六条兵马俑坑组成的庞大军阵,出土步兵、车兵、骑兵、战马等各类陶俑5000余件。汉代讲究事死如事生,可以说,眼前的这“军容”整肃的庞大军团正是大汉帝国实战部队的真实缩影。一如诗中所赞:“堂堂列队,军容肃且壮,赫然部伍。”

不仅是军容,兵马俑的排列亦是按汉时实战军阵布置,阵角分明,建制齐全,似乎金鼓一响,它们随时都会冲锋陷阵,无形中自有一股威武肃杀之气。正如有诗赞云:“冲锋陷阵尽英雄,只待淮阴传令。”这里的“淮阴”即是指第一任楚王而后被贬为淮阴侯的名将韩信。“龙争虎斗几千秋”的徐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也正是韩信率领着眼前这般的虎狼之师四面合围,用古老的战阵布下十面埋伏的天罗地网将一世霸王项羽打得四面楚歌,仓皇突围。垓下一战,这些“猛士”用刀戟锋鸣铸就了巍巍大汉。颇具讽刺的是,这些兵马俑的主人第三代楚王刘戍后来自恃军力强盛,发动了著名的叛乱“七国之乱”,可终究民心不向兵败自杀,倒成就了另一名将周亚夫的威名。可见,不得民心者,再强大的军队也必将是空谈。

再如骑兵俑展厅:徐州的汉骑兵俑展厅是全国唯一一处水下兵马俑展览馆,在这里我们将一睹大汉骑兵军团的骁勇矫健,如诗中赞云:“铁骑惊天破地来,飞蹄卷起汉时埃”。说及大汉骑兵,就不得不提它的强劲宿敌——匈奴,自高祖始,大汉在与匈奴近百年的抗衡中就一直处于劣势,直至一位徐州籍女子的出现,这种劣势才发生根本性的逆转。而这位奇女子更是与眼前的汉骑兵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奇女子即是兵马俑主人刘戍的孙女——刘解忧,后来的解忧公主。楚王刘戍叛乱不成举家成了阶下囚,一夜之间繁华落尽,解忧那本该成为楚王的父亲心中忧愤,遂为女儿起名解忧,取解家族之忧意。当时正值汉武帝对匈奴用兵,战略上急需一位公主远赴西域乌孙和亲,以图共伐匈奴。家国大义面前,年仅20的解忧公主毅然以待罪之身挺身而出,自徐州远赴乌孙和亲。马蹄渐远,或许眼前这神情严峻的骑士正是当年远送公主的勇士?这一去便是五十载,她先后忍辱负重嫁了三代乌孙国王,把控乌孙国政近五十年,以全力协助汉朝伐匈奴。汉宣帝时,在解忧公主的屡次上书下,汉骑兵与乌孙合兵一处,终于大破匈奴。史载:“于是匈奴遂衰耗,怨乌孙。”解忧公主不仅解了家族之忧,更是解了大汉天下的百年之忧。

参考文献:

[1]陈明慧.徐州汉文化风景区导游词翻译的跨文化视角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0):37.

[2][3][4][5][6]徐州市诗词协会编.当代诗人咏徐州[M].江蘇文艺出版社,1991:210,200,201,210,200.

猜你喜欢

导游词典故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读成语典故偶得六首
黄山导游词
颐和园导游词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闻鸡起舞
长城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
学写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