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08-28王会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舒适度人性化护理手术室

王会平

【摘要】 目的:分析研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状况。方法:8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法,40例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和40例研究组(人性化护理),观察各患者护理状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访视、病情处理和观察、手术配合、术前访视、心理支持评分状况,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SAS评分、SDS,护理前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手术室护理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此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改善其舒适度和心理状态,进而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提升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护理; 手术室; 人性化护理; 满意度; 舒适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3-0102-02

临床外科用手术方式救治患者的一个重要场所则为手术室[1-2],虽患者仅在手术室中待几个小时,但此过程中患者心理往往较为脆弱,加之手术所存在的创伤性,会让其内心感到不安和恐惧,产生焦虑和恐慌等负面心理,则对手术治疗成功性和疗效有直接性影响[3-4]。此研究用分组研讨80例患者,其目的在于研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状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法,40例对照组和40例研究组。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5.8~75岁,平均(45.3±30.2)岁,妇产科19例,普外科17例,神经科4例;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5.9~75.3岁,平均(45.1±30.4)岁,妇产科16例,普外科17例,神经科7例。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患者科室、年龄、性别构成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明确此次治疗护理方式,并签字确认,且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护理:(1)术前护理。患者心理存在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会一定程度上排斥手术,这则加大了术后恢复负面影响,因此,各护理人员需术前一天和患者取得有效沟通[5-6],耐性听取其主诉,告知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安全性等,进而缓解其紧张和恐惧等心理。(2)一般护理。手术前,需向患者讲解引流管、导尿管、鼻饲管等器械的功能,消除其不安心理。此外,需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控制稳定在22 ℃~25 ℃,湿度50%~60%[7-8]。(3)体位护理。患者体位需按照手术要求指导协助患者摆放或调整,也可适当调整手术床,让其感受到舒适。

研究组接受人性化护理:(1)术前。各护理人员主动向其介绍成功病例、手术状况、医院环境等,让其明确熟悉手术状况,增强治疗信心。同时,指导其联系麻醉体位和术中配合要点,告知其注意事项等。(2)术中护理。按照手术需求调整摆放体位,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时刻站在患者身边,用触摸其手部、面部等方式,缓解其恐惧、紧张等心理,麻醉时需保持体位不动,可和患者沟通麻醉感,若其术中存在疼痛感,需耐心安慰和倾听患者主诉,并讲解疼痛缓解方式和技巧,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需鼓励患者。(3)术后护理。术后用生理盐水将手术血迹和消毒剂等痕迹擦拭干净,密切监测其体征指数,清醒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送患者回病室的过程中,需保持动作轻柔,并告知术后各项注意事项,明确其心理状态和需求,并针对性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此次护理质量判定用科室自制手术室护理质量判定进行判定,此量表包含术后访视、处置质量、病情观察、手术配合度、术前访视质量、心理支持质量等方面,各项评分值为0~20分,护理质量高,评分越高。

心理状况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判定,各表均由20个条目构成,SAS评分标准为: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SDS评分标准为(各条目累积分/80),无抑郁(<0.5)、轻微-轻度焦虑(0.5~0.59)、中-重度抑郁(0.6~0.69)、重度抑郁(≥0.7)。

患者对此次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状况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判定,设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并计算其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版本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访视、病情处理和观察、手术配合、术前访视、心理支持评分状况,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SAS评分、SDS指数

对比SAS评分、SDS指数,护理前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满意度

研究组总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往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今人们的需求,因此,需寻找新的护理模式,满足患者需求,确保护理质量,进而提升治疗效果。从护理专业问世后,护理工作则紧密结合人道主义精神、职业道德、救死扶伤、维护健康、关爱生命等人性化理念。国际和平医院所推行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现已经开始良性运行,得到患者的认可和赞同。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也有定期召开“人性化护理经验交流会”。本研究中所纳入的两组患者80例,从护理质量、患者心理、满意度等方面均证实了人性化护理的优势性。人性化护理为新型护理方式的一個核心[9-10],以患者为中心,具有有效性、创造性、个性化的护理方式。由传统的护理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此对医护人员角色也带来相应转变,护理工作面临着一定挑战。人性化护理方式符合现有的医学模式,存在创造性、整体性、个性化等特征,让其从心灵上、生理上、心理上均有愉快轻松的状态,进而促进其术后康复[11-12]。此研究结果从各评分,以及满意度上来看,也证实了人性化护理的优势性和可应用性。

综上,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手术室护理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此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改善其舒适度和心理状态,进而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提升疗效,值的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玉萍,张静,高阳,等.2007年-2011年10种护理核心期刊手术室护理载文分析[J].护理研究,2014(17):2166-2168.

[2]王荣梅,史念珂,赵岳,等.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36-339.

[3]王婀娜.护理标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199-200.

[4]韩媛,周英,郝燕萍,等.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1-4.

[5]张晓燕.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的应用分析及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277-278.

[6]张明媚,吕艳萍.人性化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653-1655.

[7]刘祎.手术室“零缺陷”护理干预模式对術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166-169.

[8]李小平.手术室护理中护患沟通对患者精神状况影响的调查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9):3026-3028.

[9]袁学枝,袁平,龚敏,等.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6(14):1890-1892.

[10]王月琴.舒适护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10):2727-2729.

[11]徐匀,潘名娥.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5):1836-1839.

[12]郑莹.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儿预后情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138-140.

(收稿日期:2017-11-14)

猜你喜欢

舒适度人性化护理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辅助应用多功能保暖护肩装置对老年普外科手术患者舒适度及体温保护效果的影响
间断吸唾技术对根管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我的好奇心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新鲜世界的豪华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