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

2018-08-28李定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中医辨证西药

李定军

【摘要】 目的:探讨选用中医辨证方案治疗外感发热患者疗效。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外感发热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分为常规组(常规西药治疗,n=43)、研究组(中医辨证治疗,n=43),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下降程度、退热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方案治疗外感发热,疗效更加确切,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 中医辨证; 外感发热; 西药;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3-003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CM dialectical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exothermic fever.Method: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exothermic fever admitted to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June 2013 were divided into regular groups(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n=43)and research groups(TCM dialectical therapy,n=43),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ness of the study group,the decrease degree of symptom integration and the time of heat withdrawal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TCM dialectic program treats exothermic fever,the effect is more accurate,high security.

【Key words】 Differentiation of TCM; Exothermic fever; Western medicine

First-authors address:Duodao Peoples Hospital in Jingmen City,Jingmen 448000,China

外感發热为内科临床治疗中一种多发、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须及时诊断并在短时间内根据病因实施针对性治疗[1]。目前,临床上主要选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对外感发热患者实施治疗,但总体疗效欠佳[2]。因此,越来越多研究者加强对外感发热中医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探讨中医辨证疗法应用于外感发热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6例外感发热患者作为对象。入选者均符合外感发热临床诊断标准[3],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3)及常规组(n=43)。研究组患者男25例,女18例;年龄19~64岁,平均(40.5±2.1)岁;病程5 h~6 d,平均(2.5±1.1)d。常规组患者男26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41.1±1.5)岁;病程4 h~5 d,平均(2.6±1.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治疗。以患者感染情况作为根据,给予西药抗病毒、抗感染及补液支持、物理降温等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氨酚伪麻美芬片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启东分公司生产,商品名:白加黑,国药准字:H10940250)治疗。患者口服药物3次/d,1片/次。

研究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外感风寒证者给予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组方:防风、荆芥、茯苓、川芎、独活、枳壳、桔梗、羌活各10 g,前胡15 g,柴胡、薄荷各6 g,甘草10 g;外寒内热证者给予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组方:柴胡、桔梗、干葛、黄芩、羌活、白芍各10 g,石膏30 g,白芷、甘草各6 g;热毒犯肺证者给予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组方:麻黄、桔梗6 g,生石膏30 g,芦根、白茅根各25 g,金银花20 g,连翘、牛蒡子各15 g,杏仁、甘草、薄荷各10 g。将药物用水煎煮至200 ml,取药汁口服1剂/d,早、晚各服1次,100 ml/次,患者治疗时间均为5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总疗效评估。治愈:患者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且维持时间>48 h,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好转:体温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症状缓解程度为30%~95%;无效:接受治疗48 h后,患者体温无明显降低,症状加重或减轻程度<30%。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②治疗前、后行症状体征评分。0、1、2、3分分别为无、轻、中、重症状,同时观察患者退热时间、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及退热时间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8%,高于常规组的67.44%,平均退热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外感发热指的是外感邪毒侵袭,使机体中脏腑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进而导致体温上升,并引发脉数、烦躁、口渴、恶寒等临床症状的一种外感病证[4]。患病后,患者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如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引发变证,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中医学通过诸多临床实践,在外感发热辨证、预防、治疗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在病毒性疾病防治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5]。

外感热病具体表现为3个病理阶段。首先,肌肤卫表遭受外邪侵袭,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卫表不和;其次,正气无法祛邪外出,邪气内传化热,引发外感风寒;再次,表邪、里热同时存在,热毒内盛,热毒犯肺,病情加重[6]。由此可知,以病邪从表至里层次深入传变的规律作为根据,从中医学角度,可将外感热病分为3个证型,具体分别为外感风寒证型、外寒内热证型、热毒犯肺证型。选用中医方案治疗外感发热患者,须根据患者具体证型,实施辨证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获得理想疗效。本研究根据患者病征,分别给予外感风寒证、外寒内热证、热毒犯肺证患者柴葛解肌汤、荆防败毒散、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在退热、症状体征改善、总疗效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黄芩、茯苓、川芎等均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等功效;柴胡、独活、枳壳等具有和解少阳、升阳举陷等功效;桔梗、金银花、连翘等均有宣肺、祛痰止咳、清热等功效;甘草有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等功效,且可起缓和药性、调和诸药作用[7-8]。现代药效学研究结果已证实,黄芩、柴胡、银翘散等均表现出良好抗病毒、抗菌作用[9-10]。陈华琼等[11]文献指出,以患者实际病理阶段作为根据,遵循病邪传变规律,辨证应用该类中药方剂治疗外感发热患者,临床效果更为确切。陈天阳等[12]研究表明,给予外感发热患者中医辨证治疗,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更加明显,且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医辨证治疗后,该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常规组。由此可见,与单纯服用西药相比,中医辨证治疗外感发热可取得更为确切的疗效。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症状,无需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外感发热,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及总疗效更加理想,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明亮,梁登辉.荆防四物汤联合抗生素治疗产后外感发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6):2907-2908.

[2]丁晓红,刘志军.银翘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49-50.

[3]余凌云.涌泉穴中药导入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6):26-27.

[4]姜雪平,朱沁泉,张涤.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组方用药经验挖掘[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12):72-73.

[5]薛建华,吴香香,陈建杰,等.外感清热解毒协定方治疗外感发热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7,39(7):1027-1028.

[6]杨贤芳.关于不同中药方剂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3):118-119.

[7]朱红芬.外科术后发热预防措施与对策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163-164.

[8]胡晶,陈宪海.陈宪海运用解肌退热方治疗外感发热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6):32-33.

[9]尹发明,张英.小柴胡汤联合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40例[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4):47-48.

[10]施洪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兒童发热性疾病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4):122-123.

[11]陈华琼,刘八一,王国军.自拟清里解表汤治疗表里俱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3):61-62.

[12]陈天阳,成扬,陈建杰.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5):838-839.

(收稿日期:2017-11-16)

猜你喜欢

中医辨证西药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基于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规律及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外科术后发热56例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所致痴呆疗效观察及评估
小青龙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
自拟理中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