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泰州实践

2018-08-28陈正泉周国翠

群众 2018年14期
关键词:泰州田园试点

陈正泉 周国翠

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村级微观层面的具体化,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领域的有效抓手。2017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泰州市精心组织规划设计,快速展开建设布局,高标准、系统化、创新性推进,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试验田”,探索可复制的“示范样本”。在统筹抓好1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5个首批省级试点、4个第二批省级试点的基础上,遴选10个市级试点,形成了“1+5+4+10”梯次推进、联动塑造的建设格局,推进机制、建设数量和建设进度全省领先。

凝聚“为什么建”的共識。相对城镇而言,村庄小在面积、小在人口、小在经济规模,但乡村的地位和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如果丢了乡村这一头,势必影响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首先,“小乡村”对应“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能否全面振兴,关键看在村级层面有没有实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18字目标与乡村振兴的20字要求高度契合,正是实施这一战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其次,“小节点”事关“大格局”。乡村振兴需要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形成以泰州中心城市为核心,以靖江、泰兴、兴化三个县级城区为支撑,以小城市、小城镇和特色小镇为支点,以特色田园乡村、中心村和重点村为节点的城乡整体融合发展新格局。村级节点建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成效。再次,“小试点”带动“大示范”。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的“初心”,就是迈开步子、趟出路子,推出一批可复制、多样化的新鲜经验,引领面上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泰州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列入全市“十大重点工程”,选择千年银杏村、最美菜花村等生态田园村,优质、绿色、品牌农业等产业特色村,里下河水乡、传统民居等乡土特色村,灯会、庙会、会船等民俗特色村,历史名人、历史遗存等文化特色村,试点先行、创新引路,探索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村庄全面振兴的泰州路径。

明晰“怎么建”的方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其落点又在村一级,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显得格外重要。泰州各层各级均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主抓,以“3335”工作机制为保障,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第一个“3”,就是建立部门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明晰职责分工,明确工作重点;第二个“3”,就是落实人员、资金、现场指挥部“三个到位”,深耕试点一线,靠前操作实施;第三个“3”,就是制定建设进度奖、投资规模奖、综合质量奖三个奖补办法,鼓励早干早得、多干多得,快干快得、干好多得;“5”,就是严格执行每周例会、现场指挥、部门挂钩、专家指导、督查通报等“五项制度”,用制度管好人、办好事。资金投入上,泰州市级财政安排2亿元,市(区)财政相应配套,撬动社会资本跟进,确保不增加镇村负债。人员配备上,现场指挥部由所在镇(街)或市(区)部门负责人任总指挥,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并建立6—7人的精干团队,协调好设计团队、施工团队和各方关系,发动群众参与,解决具体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建设推进上,以市(区)为责任主体、镇村为实施主体,具体项目任务职能部门各自领走,对标对表加快建设进度,力促快出雏形、快出形象、快出效益。

找准“建什么”的坐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泰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通过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体现竞争力,提升乡村多元价值;通过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增强吸引力,促进乡村和城市各美其美;通过营建“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凸显可持续,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一是突出以农为本,抓产业发展。把握“为农业做平台、为农民做服务”这个核心,因地因村制宜,大力培育有优势、有潜力、能成长、以农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小杨、唐庄等村“不种一般的粮、不一般地种粮”,着重发展有机农业、高效农业、特种养殖,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特”;施家桥、管阮、蔡庄等村着重加强创意设计、文旅融合,做大乡村文化产业;祁巷、东罗、周庄、麒麟等村着重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二是突出文化传承,抓特色彰显。注重内外兼修,重视非遗资源、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的保护与利用,讲好郑板桥、丁文江等名人故事,打响里下河文化、会船文化、吉祥文化品牌,重现泰式民居、埭上人家建筑风貌,弘扬会船、庙会、灯会、节庆、饮食、渔事等民间文化,多维度、全方位展现乡村的鲜活个性和独特气质,努力把文化元素挖掘出来、乡愁记忆唤醒起来,让乡土文化在乡村建设发展中生根发芽、历久弥新。三是突出人居环境,抓公共服务。在补齐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的同时,重点以应收尽收、截污纳管全覆盖推进“污水治理”,以户厕改造再提升推进“厕所革命”,以减量资源化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以水系贯通、生态护坡、绿化美化推进“河道治理”,让乡村更美丽、生活更美好。四是突出增强活力,抓难题破解。针对村庄空心化、发展能力弱化等问题,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建好新乡贤理事会,个性制定村规民约,夯实基层治理基础。针对资源要素流失、活力不足等问题,每个村重点推行1—2个改革事项,并在姜堰区开展试点,盘活空闲、低效用地和闲置农房、宅基地等“沉睡资源”,着力打通人才、资本、技术下乡通道,以此积聚新能量、拓展新空间、增创新优势。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以历史的耐心和现实的紧迫感,一步一个脚印把这项工作引向深入。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持续突破的同时,须处理好点和面、当前和长远、试点和推广的关系,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加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抓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大走访大落实、“干部有新作风、乡村有新风俗、家园有新风貌”新风行动,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提升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努力走出一条泰州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猜你喜欢

泰州田园试点
Taizhou Stinky Tofu泰州臭干
幸福水天堂——泰州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泰州古韵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