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课堂教学、改进课堂复习方式

2018-08-28秦小舒

求知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综合题关系式动点

秦小舒

摘 要: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新课程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到教学中。教师需探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等方面。尤其是复习课,科学有效的组织复习,可以把各知识点前后串联,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要在短时间内使学生通过复习初中数学的所有概念,提高解题技巧,就需要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改进课堂复习方式。

关键词:圆;动态;课堂复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一、主题与背景

《圆》的内容在沪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七章。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但在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上比较薄弱。上这节课的目的之一也是对已学知识查漏补缺,二是提高学生的得分率。结合这两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主题:“圆的专题复习——与圆有关的动态问题”。

二、课例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

自己独立备课。思考了复习课的主题“圆中动点问题的相关计算”。教学目标:圆的分类讨论问题。分别选取了三个不同动态问题:点动、线动、面动。只考虑了圆中的三种位置关系。对于这堂课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教学目标不够准确,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也不够具体。

通过备课组内交流,发现:我对课堂练习的选取上存在不足,不能准确把握中考方向,练习没有典型性。通过反复地修改,理出了一条主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大背景下,由x轴上的一个动点,动圆的平移带来了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关系。慢慢升华到综合题,分别由x轴、平行于x轴上的两个动点,引出与圆有关的函数关系式、两圆的关系等。

2.课堂教学

我开始第一轮上课,在课堂中,我发现给学生基础题思考的时间太长,导致后面综合题的思考时间太短。出题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圆中求弦的长,并能够书写完整,以及掌握在一个圆中做辅助线的方法:做半径或者做弦心距,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几何题的书写严谨性非常重要,但是大部分学生浪费了很多时间在书写上,也因此课堂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沉闷。

第二轮,我缩短了在基础题上花费的时间,将侧重点放在了综合题上。带来的新的问题是:在用x的代数式表示圆P的半径时,学生花了很长时间在这个代数式上,不会另设圆P的半径为y,那么转为求x、y的函数关系式。然而x的取值范围是这节课的一大难点,学生不理解、教师没讲透。

第三轮中,把求代数式的问题改成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降低了难度。在课堂中如何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也做了及时的知识梳理: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求解,或者构造相似三角形用对应边比求解。着重讲解了定义域问题。通过猜测、直观观察、画两种临界情况下的图形、计算来确定定义域。其实能够画出图形那么定义域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这堂课的一个重点是:学生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画出图形。

以下是第三轮中的课堂实录片断: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0,0)、点B(0,5),以A、O、B、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矩形,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点Q是边BD上的一个动点。以点P为圆心作圆,⊙P经过点O和点Q,连接OQ、PQ。

当点P在边OA上时,设BQ=x,OP=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请学生读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小题,学生上台画辅助线方法)

师:为什么想到这样做一条辅

助线?

生:因为OQ是一条弦,点P是圆心,所以垂径定理。

师:因为圆我们想到作弦心距,因为弦心距,我们想到又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么作的好处?

(学生标出已知条件)

生:可以求出OQ。

师:也就知道了OQ的一半。那么可以借助这个角的?

生:余弦值。

师:既然这个角的余弦值有了,那么这个关系式是?

(展示另一种方法)

生:首先告诉我们是一个矩形,想到了作一个垂直以后,這里又是一个矩形。BQ这一段就等于这一段,做了垂直以后构造了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段是5,等于这一段,这一段都是圆的半径,所以等于OP,就是y。然后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把MP求出来。得y2=(y-x)2+52。

师归纳:在解函数关系式时,通常用的两种方法:一是找相等的角,运用相似三角形或锐角三角比构造函数关系式。也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构造函数关系式。

生:0<x≤10

师:到底是不是呢?

(展示几何画板中,动态移动)

师:x=10可以吗?

全班:可以。

师:那x的范围确定了,等于10是可以的。那是大于0吗?等于0是不可以,为什么?因为⊙P是经过了O、Q,也就是点P在线段OQ的垂直平分线上,又P在x轴上,所以有没有交点?

全班:没有。

师:等于0不可以。只要大于0咯?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因为点P在边OA上。

师:又是题目给的。所以我们审题要清。当点P在边OA上时。那既然Q不能确定,那我们可以确定谁?

全班:OP。

师:就是点P的位置可以确定。当点P怎么样时?

全班:与A重合。

师:此时这段QB最?

全班:最小。

师:也就是x最小。此时是多少?

生:y=10。

三、课例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在这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并能在熟练掌握圆的知识的前提下解决相关问题,知道解动态问题的一般方法,明白可以将圆的知识转化成基本图形的知识,能比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圆》的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在后续的练习中,学生在圆中添辅助线帮助解题的能力明显提升了。有了解题技巧,就不怕复杂的图形了。

本堂课最遗憾的是综合题的最后一小问没有来得及完成。有遗憾才能化成动力,更好地思考与反思。或许在上课开始时,可以省略对《圆》知识点的梳理,那么多了的时间可以留给学生们完成最后一小问。

四、结语

总之,复习课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系统整理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关注课堂教学,改进课堂复习方式,让复习课成为真正高效的课堂。当高效的复习课成为我们的课堂常态,教学质量就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林晓刚.浅谈与圆有关的计算与证明的专题复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6).

[2]王晓东.高三复习课中的“课题研究式”教学[J].中国数学教育,2010(12).

猜你喜欢

综合题关系式动点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例谈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突破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动中求静
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式及其应用
明确关系式
解析几何中两动点间的距离的最值类型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的综合问题求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