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军深海山东船舶工业描绘大海洋蓝图

2018-08-28刘志良

船舶经济贸易 2018年8期
关键词:来福士海工山东省

本刊记者 刘志良

凭借其在海工装备领域坚实的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装备运营管理能力、人才队伍基础资源,向大海洋进军。

6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考察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受到中集来福士员工热烈欢迎。在厂区码头上,习近平近距离察看停靠在这里的自升式修井生活平台,远眺“蓝鲸1号”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泰山”龙门吊、海洋牧场平台,向企业负责人详细了解高端海洋工程设备制造、维护、运行情况。在听说“蓝鲸1号”去年创造了可燃冰开采时间和产量两项世界纪录后,习近平鼓励中集来福士要迎难而上,再接再厉,因为“基础的、核心的东西是讨不来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我看你们有这个信心。”

中集来福士厂区

得到习近平点赞的中集来福士正是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典型代表,目前中集来福士在全国乃至世界海工装备领域都占据了一席之地,充分展现了山东省在海工装备领域的发展速度。虽然已经在海工装备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山东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并没有局限在这一领域,而是将眼光投向了更广袤的海洋。从能够解决上万人口用电问题的浮式电站完整解决方案,到深远海高端远洋渔船,从可以海钓、吃海鲜大餐的海洋牧场平台、能养殖上万吨三文鱼的深水养殖工船,到脱离陆地进行生活的智慧海上城市……山东海工装备制造业凭借其在海工装备领域坚实的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装备运营管理能力、人才队伍基础资源,通过绘制一幅大海洋产业蓝图,向大海洋进军。

海工装备出人头地

近几年来,山东省积极抓住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机遇,加大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山东模式”,使山东海工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提高了本土化率,还涌现出了以中集来福士、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公司、蓬莱巨涛等为代表的一批在海工领域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企业,大大提高了山东省海工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说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的话,那不管从产品的技术含量还是先进程度来说,中集来福士就是山东省海工产业发展的龙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首批七家“海工白名单”中,中集来福士排名第一。从2010年交付第一座钻井平台“COSLPIONEER”,花了50个月1100万工时,到2014年交付的同型平台只花了28个月640万工时,中集来福士的设计和建造能力一步步实现质的飞跃。截至目前,中国向全球客户交付了11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集来福士交付了9座,占中国80%以上份额,已名符其实地跻身全球深水海工装备领域的第一梯队。2017年,中集来福士建造“蓝鲸1号”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成功参与完成了国家海域可燃冰试采的重任,并在连续产气时间和采气总量上突破世界纪录,享誉全球。“蓝鲸1号”还创造了多项全球第一,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重量超过4万吨,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体量和能力均为世界之最。此外,其集成的设备复杂程度也堪称世界之最,拥有27354台设备,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个质量完工报验点,电缆拉放长度120万米,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而且在经受12级台风时还能安全作业。“蓝鲸1号”向全球展示了“大国重器”的实力,助力我国在深远海核心装备领域弯道超车实现领跑。

作为我国批复成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海工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张新名片,而其中的佼佼者无疑是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公司。今年5月16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包的世界最大吨位级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P67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顺利交付。这是国内迄今为止,为国外交付的工程量最大、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的FPSO项目。P67的排水量达到35万吨,相当于“辽宁号”航空母舰的5倍。甲板上密布着17个功能模块,总重25000多吨,最大的单体模块达2700多吨。其中,净高82米的火炬塔安装考验着海油工程高空作业和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此外,去年,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还顺利完成了液化天然气(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亚马尔项目。该项目位于俄罗斯亚马尔半岛极寒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工厂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全球首例极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运输、销售一体化项目。其中,相当于整个LNG工厂“心脏”的核心工艺模块项目,总重约18万吨,共铺设管线27万延米,铺设电缆330万米。海油工程全面完成36个核心工艺模块的建造任务,不仅成为全球首个按期保质交付LNG模块产品的承包商,还以3863万安全工时无事故的业绩,刷新了世界单场地单项目安全纪录。

“蓝鲸1号”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海洋渔业养殖装备

此外,山东省还涌现出了蓬莱巨涛海洋重工有限公司、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在海工装备领域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不仅实现了海工产业的集群突破发展,而且在部分细分领域还做到了世界领先。

进军海洋填补空白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步伐的加快,对深海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越来越大,除了矿产和油气资源外,深海渔业也成为开发的重点。面对这种情况,在保持传统海工领域优势的前提下,山东省海工企业充分发挥在海工装备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在深远海渔业装备的研发建造方面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

作为中集来福士“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另一张闪亮名片,中集来福士在深海渔业装备方面持续发力。在国内市场,预计到2018年5月,由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20余座海洋牧场平台和深水网箱将矗立在山东省海岸,助力山东省海洋渔业走在全国前列,引领全国第六次海洋渔业浪潮。在国际市场,中集来福士与挪威Ocean Aquafarms AS 签署了涉及5座Hex Box养殖网箱建造的合作意向协议,承接了挪威Nordlask公司全球最大最先进的“Nordlaks Havfarm1”号深水养殖工船订单。据了解,未来中集来福士将联合欧洲企业共同研发制造适合中国海域的深海平台、智能大型网箱和养殖工作船等海洋渔业装备,打造海上牧场示范区,并将其打造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

青岛武昌船舶重工也瞄准了深海渔业装备市场的机遇,并主动出击,在国内外市场斩获颇丰。今年6月份,武船集团为海南省打造的我国首批3座用于我国南海的超大型渔业养殖装备“海南陵水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在青岛基地开建,这是全球首座热带“深海智能渔场”。“海南陵水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首次开启热带海域深远海大型网箱养殖的先河,一次投入规模最大(一次投入水体75万立方米),将实现世界首次超大型养殖装备的集群养殖,将开启我国深远海海洋渔业养殖新纪元。此前,青岛武船还成功交付了世界首座半潜式大型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海洋渔场1号”和国内首座自主研制大型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

山东省船舶企业交付的这些深海养殖装备,填补了世界海工行业多项科研和施工空白,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大型海上养殖装备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力推动了我国海工行业发展。

科技创新增添动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集来福士时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对此,中集来福士总裁王建中表示,习总书记特别提到自主创新,我们必须全面落实总书记的有关要求,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把基础的、核心的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提升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为海洋强国“扛旗”。

王建中是这样说的,中集来福士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国内海工领域的领先企业,中集来福士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进步的重要手段。2013年7月,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落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该院已成为国家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中心,拥有专业海工技术人才700余人。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力量的基础上,中集来福士通过与国外合作方携手,以海工平台设计关键技术为方向,力图在概念设计、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等设计链的各环节上均实现突破。中集来福士还联合中集上海海工研究院,以及中集控股海外知名设计公司挪威BE 公司和瑞典的BT公司,形成中欧互动的研发创新格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海工装备的整体性能,对接支持智能制造,实现从设计到生产环节的智能化贯通,构建了“以平台造平台”的创新体系。此外,中集来福士还依托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贯彻“转型升级,有质增长”的战略主题,进行资源整合。在深远海渔业领域异军突起的中集海洋科技发展公司就是在中集集团“双创”机制下孵化的创业企业。据了解,中集来福士未来还将分阶段开展智能化科研技术成果孵化落地,以点带面扩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设计体系和智能制造体系,助力我国在海洋装备设计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如何有效整合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方面的优势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成为山东船舶工业能否顺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作为山东省船舶行业的主管部门,山东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积极作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探索以自主研发设计为先导、以重大项目集成创新为依托、产学研用政协同创新发展的模式,并最终建立了多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跨所有制的产学研用政协同创新体系和保障机制。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山东船舶工业形成了“以自主研发设计为先导、以重大项目集成创新为依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的“山东模式”,并将该模式进行了复制推广,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发展体系初步建立。据了解,通过采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中集来福士联合山东省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配套企业成功建造了375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较其建造的同类型产品,国产化率从12%提升到60%以上。据悉,中集来福士还牵头组合22家产学研用单位,承担工信部“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重大专项,目标就是实现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钻井平台100%自主设计,同时带动钻井系统、动力定位系统等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40%。

应对挑战信心十足

虽然在海工装备和深海渔业装备方面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在部分领域做到了世界领先,但是山东省船企在进军海洋路上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油价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低位运行成为新常态,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但是,我国海工行业并没有做好应对行业持续寒冬的准备,海洋工程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这导致我国海工行业在资金和库存方面遭受了巨大的压力。

虽然是在国内海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山东海工装备制造业也面临着高库存压力和高资产负债率。不过,随着目前石油价格缓步复苏,给山东海工企业去库存提供了很大的信心。同时,在去库存方面,山东海工企业也面临着良好的政策机遇。当前,国家对海洋开发不断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对海洋装备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随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公布,高端装备产业和现代海洋产业将成为新动能主体力量。

在向海洋进军的过程中,山东省委、省政府也不断为企业“添砖加瓦”。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中就明确指出,作为海洋大省,山东省在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科技等方面优势突出,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把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责无旁贷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并且把建设海洋强省作为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使命担当。在《行动方案》中,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深海渔业、船舶制造更是被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山东船舶工业实现“向海洋进军”目标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创新永无止境,海洋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表示,“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将来是一个重要主攻方向,从陆域到海域都有我们未知的领域,有很大的潜力。”山东省船舶工业将更加坚定变革的信念,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挖掘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探索更多的海洋经济产品,承载更多海洋经济发展使命。★

猜你喜欢

来福士海工山东省
高性能海工结构钢API2W的研发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中集“蓝鲸1号”荣获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
300米“横着放”的摩天大楼
中集来福士建设世界一流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韩国珠宝品牌DIDIER DUBOT中国首家店铺上海来福士隆重开幕
山东省即墨市
海工公司与其某国际总包项目HSE管理体系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