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元文人图像整理项目引论

2018-08-27苗贵松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
关键词:元代文学家宋代

苗贵松

摘 要: 宋元是绘画文学化的高峰,以往研究尚需在以下三大问题上深入——(1)断代研究、人像类型与文体分布很不平衡,宋元前后、画像、诗词多而宋元、刻像、雕像、塑像和文赋少;(2)历代人物图像整理分布很不平衡,因数量适中,宋元文学家图像可先行;(3)以浙江省图书馆“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中宋代1156人、元代178人为基础,结合浙江大学与哈佛大学共建的“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对宋元尤其是文人图像进行全景式立体化研究。

关键词: 宋代 元代 文学家 图像 典籍

图像文主要是以人物画像、刻像、雕像和塑像作品和相关活动为题材而创作的散文作品,包含文、赋、赞、颂、序、记、跋和款识等,属广义题画文学范畴。虽然自先秦尤其是汉代就有人以壁画或画像创作文学作品,特别是作为一代文学的“汉赋”与一代图像的“汉画像石”,因其特定时代征象,堪称汉代文图关系的聚焦[1]。但就文人图像研究而言,还未受到学界足够关注。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世纪中国文学整理出版最重大成果之一是《全宋文》360册,但是宋代文学研究起步落后于唐代文学和宋史研究。在宋代文学研究中,尽管有程千帆、郭豫衡、王水照、曾枣庄等学者鼎力引领,宋文研究相比词、诗,成果还是太少(1979-2000年仅有70多位作者100余篇),张海鸥《宋文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展望》(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便是总结性论文。新世纪以来,情形大有改观,仅博士学位论文就有江枰《明代苏文研究史稿》(复旦大学2005)、倪海权《陆游文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梅华《宋代文集序跋研究》(西北大学2014)、陈小青《全宋文》编年考订(武汉大学2015)等。最新大数据研究显示,《全宋文》作者人数按现籍贯排名12强依次为开封、福州、洛阳、鄞县、杭州、苏州、眉山、莆田、永嘉、湖州、建安、华阳、常州,行政省属排名则为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四川、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南[2]。

元文是古文在宋末衰敝之后的一次振兴,研究则更晚于宋文,漆绪邦《元文概论》(《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杨匡和《元代诗序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4博士学位论文)、邱江宁《近十年元代诗文研究述要》(《江苏社会科学》2015第5期)较为重要,《全元文》60册则是元代文学研究的基石[2]。从对大数据的分析来看,《全元文》的作者主要分布在元中书省所辖的腹里地区和故宋都城临安(杭州)的周边省县,前者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山西和河南,后者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安徽和江苏[3]。

近20年来,宋元文学研究在视野的拓展、方法的探索、材料的挖掘方面显著,其前沿有四:文章学、南宋及元文、诗词研究突破和交叉专题[4]。

上古神话、画像石砖、明清插图和文学图像学是图志研究重心,孔子、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著名文学家是宋前研究重点。

宋元是绘画文学化的高峰[5],杨义《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可谓“预流”。袁晓微“图像学视野下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文学史意义研究”,张玉勤“中国古代‘语-图互文传统研究”(2011),赵宪章“文学图像论”(2012),徐习文《宋代墓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2013),乔光辉“明清小说戏曲的插图批评研究”(2015)、许结《辞赋与图像关系研究》(2016),赵瑞《宋代题跋文体研究》(2017),黄鸣《辽金元文学地理地图集》(2017)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可见趋势。

以往研究尚需在以下三大问题上深入——

(1)断代研究、人像类型与文体分布很不平衡,宋元前后、画像、诗词多而宋元、刻像、雕像、塑像和文赋少。无论宋元文学,还是题画文学,这些表现都是相同的。

(2)历代人物图像整理分布很不平衡,名人多而作家少。成果集中在帝王将相、学者圣贤、雅士后妃和少数著名作家,缺少大量文学家。因数量适中,宋元文学家图像可先行。

(3)图像文学研究时空分布很不平衡,偶有编年无系地。一是有“时”无“地”。即有些人物图像作品有编年信息,而无空间地理信息,这样呈现出的历史显然是不完整的。二是无“时”无“地”。对于已有编年研究的图像文作品,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增补其地理空间信息;面对大量没有编年信息的图文作品,还需同时尽量进行编年和系地研究。

(二)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课题为“作家—图像—传播—接受”四维研究[6],是以浙江省图书馆“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中宋代1156人、元代178人为基础,对宋元尤其是文学家画像作品进行全景式立体化研究。

1.学术价值

首先,宋元时中国文化的高峰时期,本课题为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和中国文学编年史提供更广泛的图像文献。虽然对每一首题画文学作品进行编年系地是不可能的,但尽可能地研究,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其次,宋元图像文景观将有效改变人们对宋元文学的认知方式。再次,可进一步拓展宋元文学研究的多维视野。课题是大数据时代学术界宋元图像文学整理研究文献的信息集成,贡献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走向立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2.应用价值

将宋元图像文学与文学编年研究成果进行数字化集成,并与学术地图结合,建成多功能的信息平台之后,静态资料就变成了活态信息,由单一的浏览阅读功能变为多角度的查询檢索、统计生成、可视化呈现等多种功能。

3.传承价值

文化强国战略,使得当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传播的重要机遇期。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籍整理巨著《全宋文》、《全元文》再版时,若能收入更多的人物图像,可为宋元文艺景观走向社会大众和世界传播助力。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图像”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辅助”文字,也不仅仅局限于被用作“图说历史”的插图。本项目是“作家-图像-传播-接受”四维研究,以“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宋元代1334人为基础,对宋元图像尤其是文人画像,进行全景式立体化研究。项目的研究目标是:(1)重建宋元图像文学研究新格局,由以时间为轴心转向时空结合为轴心研究模式;(2)拓展中国古代题跋文学新方向,开辟基础研究编年与系地研究的学科增长点。(3)编制信息时代宋元图像文学地理数据库,提升研究成果的使用功能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1.将有关宋元人物的图像与题记进行分类整理。以《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中国历代人物像传》、《宋画全集》、《元画全集》等美术新成果为依据,辑出宋元人物图像(含创作者信息),并整理其题记文献,为宋元文整理与研究增添新材料。

2.再以《全宋文》、《全元文》为文本基础,钩沉宋元人物图像记录,增补宋元人物图像的文本线索和还原图像创作、传播与接受的历史空间。

3.整合上述静态分散的宋元图文史料,进行编年和系地研究:人物基本信息(人物、亲族、师友、门人、同年、同僚)、活动编年(时间地点、科第职官、活动内容、创作缘起、交游)和图文作品系地,进一步改变多关注文本而忽略空间的研究与传播方式。

(三)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尝试解决宋元图像文研究的空间缺位(是指以往研究多只注意按朝代或个体序列而忽略空间地理的定位)、时间缺失(尽量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物图像文的时代系年问题)、作家缺席(让所有能考定系年的人物图像作品进入宋元文学编年史)三大关键问题。

难点是:宋、元人物图像文中需要编年系地的,任务艰巨,是一难。虽有历代人物图像成果,但具体有多少人物图像作品,尚未见底,是二难。

因古籍整理新成果,使突破成为可能。2018年3月19日,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共建的“学术地图发布平台”(amap.zju.edu.cn)正式上线运行。在该平台上,可以通过图形、空间地理、时间轴、关系图等形式反映数据及其间的内在联系,至今已发布了不少自建的系列学术地图。其中就有《全宋文》、《全元文》作家分布地图。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说“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究的材料便进步”[7],宋元绘画文学关联性强,文人士大夫的图像资源文学成就很高。就断代文学研究看,宋元图像文学研究可能成为其中最活跃、最见成果的领域之一。宋元图像文专题交叉深研尚属空白,对宋元人物图文进行提要式编年和系地,在时间维度上增加丰富的空间维度。“宋元文人图像时空分布数据库”,将使宋元文学研究科学运用已有的高新科学技术平台,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具有一种连接传统、当下和未来的学术眼光和学术含量[8]。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基础资料

(一)研究思路

总体研究思路是“三个并重”:人物与图像并重,编年与系地并重,传播与接受并重。

1.人物与圖像并重

已有文学史研究人物作品文本多,对于图像副文本的优势,注意相对少。本课题则把图像文本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编年与系地并重

编年,是为了从文学史学的视角,观察图像文在时间向度上历时性演变;而系地则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观察图像文在空间向度上共时性分布。

3.传播与接受并重

图像可将人物的胸襟情怀可视化,前人的图文创作是文学史专题研究的重要内容:浙江图书馆“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共建的“学术地图发布平台”。

(二)研究方法

1.文本呈现与图像证史相结合

图像文献是无声的语言,提供历史降临现代的效果。将宋元文学的文本呈现与图像副文本结合,做到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直观的辨识度。

2.数据统计与质性分析相结合

宋元文人图像传播数据统计与质性分析相结合,揭示文图互动发展的影响机制。既避免了数据的单调和枯燥,又增加了研究成果的理论深度。

3.宏观归纳与个案演绎相结合

既有宋元数百文人图像的宏观展示,又有“苏门六学士”“元曲四大家”等群体影像。具有“点”的深度、“线”的长度和“面”的广度。

(三)基础资料

1.典籍

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曾枣庄、吴洪泽主编《宋代辞赋全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2004年;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编《宋画全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2010年;元画全集编委会《元画全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华人德主编《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郭磬、廖东《中国历代人物像传》/《续编》,齐鲁书社2002年/2014年。

2.著述

杨义《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元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曾枣庄、吴洪泽《宋代文学编年史》,凤凰出版社2010;杨镰《元代文学编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于德山《中国图像叙事传播》,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年;〔英〕伯克著、杨豫译《图像证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衣若芬《艺林探微:绘画·古物·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赵宪章、顾华明主编《文学与图像》(第五卷),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

3.辞书

张撝之、沈起炜、刘德重主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曾枣庄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中华书局2004年;邓绍基、杨镰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中华书局2006年。

4.大数据库

浙江省图书馆“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http://diglweb.zjlib);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共建的“学术地图发布平台”(amap.zju.edu.cn)。

此外,重要的研究论文还有衣若芬《题画文学研究概述》(《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0年第1期)、华人德《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概述》(《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年第5/6期)、罗昌繁《新见宋人碑志辑考汇评——〈全宋文〉补目五十七篇》,《文献》2016年第1期;张明强《〈全宋文〉佚文十六篇辑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年第1期等。

宋元文人图像整理项目要强化成果的转化意识,拓展成果转化渠道,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向社会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传承与协同创新,为中华传统文明走向世界传播服务。

参考文献:

[1]许结.汉代文学与图像关系叙论[J].社会科学,2017(2):160-172.

[2]徐永明,唐云芝.《全宋文》作者地理分布图[Z].大数据与学术地图,2017-06-30.

[3]查洪德.《全元文》:新世紀元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基石[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2):109-11.

[4]徐永明,黄鹏程.《全元文》作者地理分布及其原因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41-147.

[5]王水照.宋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5.

[6]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7]王兆鹏.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的思考[J].文学遗产,2006(2):14-16.

[8]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A].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28,10.

[9]杨庆存.国家观念与世界视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走向[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4-16.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传播”(XYN1518);2015年常州工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创新团队培养对象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元代文学家宋代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古代邢地文学家述略——邢襄文学论之二
不为五斗米折腰
挽衣留谏
刘禹锡与《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