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常态下国家审计全覆盖的探索与研究

2018-08-27■刘

审计与理财 2018年8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常态监督

■刘 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加强审计监督、改革审计管理体制,不断赋予审计工作新的内涵,让这把“利器”为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等作出了重要贡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是一切社会总体的有机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可以看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全球信息环境密不可分,也离不开对社会管理体系的调整与剖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必要途径。尤其是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梳理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探析将社会治理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可行性,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战略措施。国家审计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作为预防、发现与抵制社会经济运行中不良行为的监督措施,为实现社会治理目标提供了支持。在我国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从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职等方面,推行国家审计全覆盖,并给出对应的目标要求。社会经济新常态呼唤国家审计全覆盖的有效实施,而要想切实发挥国家审计全覆盖的作用,就有必要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角下,分析其优势与面临的困境,以可行的国家审计全覆盖实施策略,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切实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角下国家审计全覆盖的意义

习近平指出,审计机关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社会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社会面临深刻变革,政府职能发生巨大转变,也更加注重国家审计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行国家审计全覆盖,不仅是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理论认识的需要,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必然要求。

1.发挥国家审计内部免疫作用。

国家审计全覆盖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无盲区的审计监督模式,是由国家审计部门依法依规,对国有资产、公共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全面持续的监督审计,有效抵御、防治各种不良现象。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审计对象,不仅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经济责任主体,也实现了对乡镇、社区和所有公共资产使用者的监督审计。我国审计署原审计长刘家义指出,国家审计全覆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内生免疫系统”,在维持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时期,国家审计的关注点、作用范围各有不同。在社会经济新常态时期,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实施,通过对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资源环境、民生工程等进行全方位审计监督,旨在发现不良苗头,主动防御和深度监督违法乱纪、经济犯罪等问题,为国家审计的免疫防御提供保障。

2.促进国家审计转型升级的要求。

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政府部门积极倡导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转型,达到“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目标。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为了切实保障经济社会深化变革,就需要发挥全国审计全覆盖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后盾。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施,坚持以国家经济发展实际为导向,以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全方位、无盲区的审计监督工作,促进国家审计工作迈向新台阶。国家审计全覆盖能够充分发挥预防、揭露与抵御的职能,以多位一体的审计监管模式,促进国家审计事业从管理型向治理型、从批判型向服务型转变,全面推动国家审计事业转型升级。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的引入,也为国家审计工作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支持,将进一步提高国家审计效率,使其发挥更大的服务价值。

3.适应国家治理新变化的需求。

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本身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创新手段。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国家通过行政、司法、立法等方式,对社会各方面的事物进行管理控制,以保障国家安全、民生稳定的干预机制,国家治理涵盖了社会、文化、政治、民生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时代背景下,国家治理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而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主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审计监督流程,以开展全方位的监督审计工作,为国家治理提供支持。现阶段面对新常态下的新要求,国家治理工作应该更加具有前瞻性、科学性与系统性,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常态化的服务手段,更应该将审计全覆盖作为战略目标,拓展权利运行和资金流通监管渠道,将审计工作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以适应国家治理的新目标与新需求。

二、现阶段推行国家审计全覆盖面临的主要困境

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实施牵涉范围广,专业性要求高,任务艰巨而繁重。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财政资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政资金在立项、分配等方面涉及金额更大,资金流向更加多元化,审计工作更加复杂,给推行审计全覆盖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1.审计资源严重不足。

国家审计涉及领域众多,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然而现阶段中高端复合型审计人才不足,成为制约国家审计全覆盖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方面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如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沟通能力,能够与政府人员、企业人员或经济活动相关人员有效沟通,能够坚守道德底线,能够灵活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等。另一方面,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不仅需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也应该掌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目前来看,能够达到上述标准的审计人员并不多,这就使得国家审计全覆盖难以有序实施。此外,国家审计信息的来源广泛,种类繁多,需要做好全方位的收集整理工作。然而目前各级审计机构仅在内部流通这些资源,不同审计部门或监管机构之间,还缺乏审计资源共享机制,这也影响到审计资源利用效率。

2.审计方式理念有待改进。

审计理念是国家审计全覆盖的指引思想,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审计方式是开展审计活动的一系列手段,是促进审计全覆盖落实的外在动力。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了适应国家治理新要求,国家审计工作也应该从思想、方式层面做出调整与改进,立足于为国家审计大格局服务。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审计人员在思想上依然保守,对审计全覆盖相关的知识缺乏了解,或者无法掌握与审计全覆盖相关的方式方法。而很多审计机构依然沿用现场审计、事后审计等传统方式,无法满足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变化,也阻碍了审计全覆盖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得到广泛应用,在审计领域却尚未普及大数据审计网络平台,与国家建立新型审计模式的政策相距甚远。

3.审计质量与要求不统一。

国家审计全覆盖是系统、持续的工作,不仅要求拓展审计范围,对审计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无论何时,审计人员都应该严把审计质量这个“生命线”,做到警钟长鸣,切实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然而在开展审计工作中,部分审计部门存在随意简化审计流程,随意变动审计监督方案等行为,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督规范。一些机构为了尽快实现审计全覆盖,不惜采用加快审计进度的方式,仅仅追求审计数量符合要求,忽视了对审计质量的监督。这种盲目的规模扩张方式,不仅无法保障审计效果,也无法达成审计全覆盖的目标。国家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对象的增多,使得审计结果的数量迅速增长。对审计结果进行合理分析、挖掘与使用,是强化审计震慑力的必要措施,然而很多机构对审计结果的重视不够,或者没有掌握合理的审计结果运用方法,也难以保障审计质量。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常态下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

现阶段社会经济新常态引领发展,我国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国家治理能力成为首要任务。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需要切实发挥其监督职能,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角度,寻求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方法,全面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1.以法治手段提升审计威慑力。

法治思想是推行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前提,也是审计工作的开展依据。因此,审计机构在审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上,必须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强化审计人员的法治理念,改变他们陈旧、落后的思想,提高他们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积极性。在法治思想宣传方面,要以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强化国家审计中“有权必有责”的理念,以外部监督提高震慑力,以可靠的内部审计机制保障审计监督效果。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平台,加大对审计工作中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以社会宣传警示的方式,吸引公众参与监督,督促审计人员自觉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目标,推进国家审计工作创新,全面服务于国家治理新格局。审计人员要认识到国家审计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维持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措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本质,以清晰的思路与明确的方向,为审计全覆盖做出贡献。

2.构建协同审计监督全覆盖机制。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角创新国家审计模式,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益的有效方式。在此基础上,审计机构可以深入分析国家、社会、内部审计的优势,让三者互为补充,形成有机整体,形成“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机制,通过多部门的协调合作,拓展审计监督范围。根据现阶段我国财政资金审计监督的实际,审计机构可以借鉴国外财政资金协同审计的经验,逐步构建以国家审计为主导,以其它审计模式为补充的审计监督格局,促进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全覆盖。从财政资金运行过程的审计监督来看,国家审计需要重点做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对政府财政资金的获取、分配与管理进行全面监督,科学评估财政资金的利用效果,在人民代表大会领导下,做好对公共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社会审计需要做好财政资金流向审计工作,对资金接收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合法合规性。内部监督需要做好财政资金流起点的监督工作,准确掌握资金的获取、分配和管理情况,保障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3.以大数据促进审计模式转型。

为改进传统的审计模式,提高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就有必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其融入国家审计工作中,以新技术推动国家审计转型升级。借助大数据技术,审计部门可以构建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各级机构审计数据的持续、高效采集与整理,并根据采集数据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将事后审计监管变为全过程动态监管方式,及时掌握审计部门的数据变动情况,让审计监督全覆盖真正得以实现。审计部门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整理可靠的审计信息,通过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共享,通过不同机构的财务数据对比分析,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拓展审计监督的深度与广度。

四、结语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审计理念,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面对社会新常态背景下的国家治理新要求,国家审计工作有必要适时改进与完善。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能够有效推行,不仅需要审计主体的协同努力,也需要制定科学的审计监督机制,形成对审计人员、对象与内容的全覆盖,并通过引入数字化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进一步发挥国家审计的公信力与震慑力。只有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审计理念,由高素质审计人才协同合作,不断创新审计监督方式,才能更好地体现国家审计全覆盖的价值。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常态监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