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面故事

2018-08-25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8年15期
关键词:金融街信息化能力

具有170多家各级子公司的金融街集团信息化工作是如何展开的?对于新技术,CIO应该抱以何种态度?如何将新技术与业务相结合?CIO又该如何直面压力,持续成长?

来,让我们听一听,金融街集团CIO邓遵红的信息化实战往事与职业箴言。

三月初的北京,春风依然料峭。8日上午10点,《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在高楼林立的金融大街的办公楼里,如约见到了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街集团”)CIO邓遵红。三人围坐在办公室临窗的白色圆桌旁畅聊,阳光下的茶杯晶莹剔透,阳台上的绿萝生机勃勃……

记者采访之前先加了邓遵红的微信,他的朋友圈每天都会更新那么一两句话,记述日常行路所见,工作所得,生活所悟。他还有一个公众号叫“DZHCNC”,开篇分享的是傅佩荣的一句话: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生命能量要强。公众号经常会发布他写的一些关于IT技术、管理方法的文章。情之所至,偶尔还会写那么一两首打油诗。

大学和研究生阶段,邓遵红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20世纪90年代初,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高校,主要做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研发。两年后,他离开熟悉的高校环境,进入企业,三易其司,三易其地,数易身份,并拿到了管理学博士学位。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又热爱国学浑身散发着人文气息,既懂专业又精通管理的企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在这么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领域和城市中显得很是独特。

离开高校后的第一站,邓遵红选择南下深圳进入中国平安保险工作,这一干就是12年,前7年扎根深圳,后5年转战上海;职务也从程序员、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变为部门经理。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轻轻晃在脸上,邓遵红握着座椅的扶手感慨说:“刚进入中国平安保险那会儿,整个IT部门只有十几个人,到离开时,IT部门已经有八百多人了,现在据说有近两万多人了。”之后,邓遵红来到北京,进入金融街集团旗下的长城人寿工作,分管公司的信息化和运营。在长城人寿工作的十年时间里,经历了公司筹备、验收、开业、运营、发展等各个阶段,他做过战略规划、队伍建设、基础建设、制度建设、风险管理等各种工作;职位也从总经理助理、CIO变为副总经理;工作重心自然也从技术转向了经营管理和领导。

2015年,邓遵红调入金融街集团工作,并担任集团公司的信息总监。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化,实现协同发展,金融街集团制定了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设计了一整套信息化管理体系,包括三个平台,五大能力。三个平台分别为基础设施平台、数据管理和共享平台、业务支撑平台;五大能力包括战略管理能力、资产协同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预计到2020年,邓遵红和他的团队要实现三个目标任务:第一个是健全完善业务和管理系统,实现全移动在线作业,并启动新一轮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第二个是要深化集團数字化转型;第三个是要导入并逐步实现智能化。

在邓遵红看来,信息化要发挥互联互通、整体协作的优势。而在谈到对金融街集团未来信息化的期待时,他希望,对内,公司的IT平台能成为员工的智能助手,或者叫做智能管家,可以促进业务发展和拓展,改善服务质量和体验;对外,要让客户便捷地通过信息系统获得公司的信息、服务和产品,要让信息化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平台,要成为内外用户得心应手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融入用户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金融街信息化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金融街:净负债率高企 信托融资凶猛
金融街“撤离”上海滩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复制金融街”战略还能实现吗?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