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重磁资料解译皖北地区断裂格架

2018-08-25汪启年朱将波赵宝峰

安徽地质 2018年2期
关键词:皖北基底梯度

汪启年,朱将波,方 雯,赵宝峰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安徽合肥 233031)

0 引言

皖北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部[1],分布淮南、淮北两个重要煤炭基地以及霍邱-颍上、萧县-宿州铁(金铜铅锌)金属成矿带,成矿条件十分有利[2,3]。但由于该区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所覆盖,此制约了皖北地区的基础地质等研究工作,地质研究程度偏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人对皖北地区断裂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识别出近东西和近南北走向等主要断裂[1](图1)。

众所周知,区域重磁资料对构造的平面展布特征等反映明显[4-6],本文利用1:200000重磁资料处理结果,结合前人认识重新构建了皖北地区断裂格架,对区内断裂构造的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相应分析。

1 地质概况

区内构造层分为变质基底、盖层及中新生代上叠盆地。变质基底主要由太古界和元古界片麻岩、片岩及大理岩组成。盖层之元古界震旦系及下古生界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为海陆交互含煤沉积,上下古生界之间存在区域性假整合,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中新生代上叠盆地以陆相碎屑为主。

图1 皖北地区断裂格架(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Fig.1 Fracture framework in northern Anhui (quoted from the

形成皖北地区现今构造格局的构造运动主要始于印支运动末期,燕山和喜山期进一步继承发展。印支期华北陆块和大别山微陆块以北北东-南南西方向碰撞,燕山期以来滨太平洋活动近东西向的挤压,以及喜山期强烈的左行走滑拉张,造成区内多组断裂发育,并控制了区内构造格局[1]。

2 物性特征

区内地层密度从上至下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新生界密度最低,变质基底密度最高(表1),中新生代上叠盆地总体密度较低,下古生界密度也相对较高。

区内地层以无磁性或弱磁性为主,磁化率较高的是白垩系(发育凝灰岩)及变质基底。

表1 皖北地区物性参数简表Table 1 Summary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northern Anhui area

另外区内火成岩密度中等,磁化率相对较高。

总体而言,区内各主要层系存在相应的密度差异,地质结构的差异会形成相应重力场变化,从而利用重力资料可构建区内断裂格驾,同样磁法资料亦可研究相应的断裂平面展布趋势。

3 重磁场特征

皖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总体西低东高(图2),航磁场值总体不高(图3)。重力局部异常大致呈近东西走向展布,从南至北大致呈高低相间排列。航磁局部异常一般呈条带状展布,其长轴走向以北北东和北西西向为主。

重磁异常的组合特征可分为三类:

第Ⅰ类是重力低-磁场低值区,主要分布一三处,其一位于宿州市、涡阳县北、亳州市东一带,其二位于颍上县至阜阳市一带,其三位于定远县、长丰县一带。这些区域重力局部低异常一般呈长轴状,轴向以近东西和北东向展布为主。此类异常组合是中新生代上叠盆地的地球物理场响应。

第Ⅱ类是重力低-磁场高值区,分布在蚌埠市至五河县一带,其重磁局部异常形态呈条带状或椭圆状。条带状局部异常长轴走向北北东,为白垩系火山岩的反映;而椭圆状局部异常(蚌埠市附近)为花岗岩体的反映。

图2 布格重力异常简图Fig.2 General graph of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第Ⅲ类是重力高-磁场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两处。其一是淮南市到灵璧县一带,分布面积大,重磁局部异常呈北北东和北西西走向展布;其二在淮北市一带,重磁局部异常呈北北东向展布为主,此类异常组合是基底隆起的反映。

4 断裂展布特征

依据突出重力异常变化的重力异常水平总梯度(图4)等资料(重力异常水平总梯度极大值带基本为断裂位置),综合分析重磁异常的展布规律,结合地质和物性资料,构建了皖北地区断裂格架(图5),识别了四组主要断裂,分别是北北东走向断裂F1、F2、F3、F4、F5、F6、F7,北西西走向断裂F8和F9,近东西走向F10、F11、F12,弧形断裂F13等。

图4 重力异常水平总梯度Fig. 4 Total horizontal gradient of gravity anomaly

图5 利用重磁资料解译的皖北地区断裂格架Fig. 5 Fracture framework in the northern Anhui area interpreted by using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4.1 北西西走向断裂

该组断裂中F8和F9两条规模较大,区内断裂延伸200-250km。F8断裂大致位于阜阳市至寿县一线,F9断裂大致位于阜阳北、淮南北、定远县一线。

F8和F9两条断裂地球物理场特征明显,在此两条断裂位置存在北西西走向的重力异常水平总梯度极大值带(图4),其附近重力局部异常长轴走向(平行于断裂)也为北西西,同样在航磁图上长丰、淮南北、阜阳南等地(即F8和F9附近)磁局部异常长轴走向也为北西西向。

F9断裂两侧磁场的分布趋势有较大的差异,其北东侧局部磁异常主要以北北东走向为主,而其南西侧局部磁异常主要以北西西走向为主,且磁异常的幅值也有较大的差异,据此可认为F9断裂两侧基底性质有差异。

4.2 近东西走向断裂

F10断裂:位于蒙城南、固镇县、灵璧南一线,走向近东西,被北北东向断裂错断,水平错断距离依次增大,累计错动距离50km。蒙城县-固镇县一带存在一局部重力高,F10断裂位于其南侧梯级带上,断裂位置重力水平总梯度极大值带显示明显。

F11、F12断裂:在涡阳至宿州一线F11、F12断裂之间存在一近东西走向的局部重力低(上叠盆地的反映),F11、F12断裂位于此局部重力低南北两侧的重力水平总梯度异常极大值带上。

近东西走向断裂主要控制了区内上叠盆地的展布。

4.3 北北东走向断裂

该组断裂主要有七条。F1、F2、F3、F4位于阜阳市、蒙城县一带,此四条断裂由西向东呈依次大致平行排列,断裂长度区内180-320km,断裂间距25-50km不等;F5、F6和F7位于定远县-五河县一带,此三条断裂相互平行,走向一致,区内延伸距离200-300km,属郯庐断裂带。

北北东走向断裂重力场特征较为明显,如F1、F2、F3、F4断裂依次错断阜阳北-蒙城南-固镇的局部重力低异常,并显示这些断裂呈左行走滑特征(与郯庐断裂的性质相同)。

在航磁异常图上,在固镇附近磁局部异常主要呈北北东走向。也反映北北东走向断裂构造发育。

F5、F6和F7三条断裂在重力水平总梯度图(图4)上反映明显,如在五河附近(断裂F6)有一明显重力水平总梯度极大值带。这些断裂在布格重力异常图及航磁异常图上同样有明显的显示。

北北东走向断裂主要为左行走滑,其对早期构造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4.4 弧形断裂

在固镇、宿州、徐州一线,重力异常水平总梯度反映存在一明显的弧形高值带,此为弧形断裂即F13的反应,F13断裂是徐-宿弧推覆构造[2]规模最大的一条断裂,并伴生一系列逆冲断层。

5 结论

通过对重磁场分布规律的研究,对皖北地区断裂格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即皖北地区发育走向北北东、北西西、近东西走向断裂及弧形断裂;并根据重磁资料显示的断裂错断关系,对断裂发育早晚顺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发育最早的是北西西走向断裂,其次发育弧形断裂和近东西走向断裂,最晚发育是北北东走向断裂。综合分析认为北西西走向断裂其主要控制了基底构造,近东西走向断裂主要控制中新代上叠盆地的展布,而北北东走向断裂主要是对早期构造进行了改造。

猜你喜欢

皖北基底梯度
摄影·美好安徽
磁共振梯度伪影及常见故障排除探讨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基于AMR的梯度磁传感器在磁异常检测中的研究
基于数字虚拟飞行的民机复飞爬升梯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