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201区延安组八段、九段油藏沉积微相研究

2018-08-23叶文军李静文张媛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辫状河小层砂岩

叶文军,李静文,张媛媛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河北 任丘 062552)

浮昀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陕西 西安 710000)

H油田H201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南段,构造相对简单,为一西倾的单斜构造,局部发育少量北东向展布的鼻状构造[1~3]。区内主要目的层段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八段、九段(J2y8、J2y9),其中J2y8可划分为4个小层,J2y9可划分为3个小层。对区内油藏的勘探始于1998年,在J2y8、J2y9分别获油层8.7、13.9m,两层合试日产油77.4t;1999年投入全面滚动开发; 2002年4月开始,在含水上升的同时提高采液量,稳产;2004年2月含水再次上升,产量开始下降,进入递减阶段。现阶段H201区油藏含水率高,产量递减快,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勘探与开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目的层系沉积微相的系统研究及准确划分。以沉积岩石学及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镜下观察、碎屑岩成分分析、测录井等相关资料对区内J2y8、J2Y9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剖析。

1 区域地质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分布较为稳定,地层厚度150~300m,发育一套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碎屑含煤岩系[4,5]。研究区沉积早期河流较为发育,由最初的辫状河沉积逐渐发展成之后的曲流河沉积;沉积中晚期,甘陕古河进入衰减期,演变为三角洲沉积体系,盆地的中部与东南部开始沉降,形成湖泊。

2 沉积微相类型划分

2.1 岩石学特征

通过对H201区4口取心井的岩心及薄片资料分析表明,J2y8、J2y9储层岩性主要为细-中粒长石质石英砂岩。

J2y8储层中,碎屑体积分数为82.3%,以石英、长石为主,分别占54.6%和25.3%;碎屑颗粒分选好,磨圆度为次棱状,支撑类型为颗粒支撑;填隙物体积分数为17.7%,主要为硬石膏、高岭土和水云母,分别占34.5%、22.0%和20.3%;胶结类型以接触-孔隙式为主。J2y8底部为浅灰色、浅灰色细砂岩夹不等厚灰色泥岩,砂岩单层厚度5~8m,上部夹多层灰黑色泥质条带(图1(a)),可见植物碎片,块状或平行层理;顶部为浅灰色细砂岩、浅褐色粉砂岩与浅灰色泥岩、浅褐色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局部夹有多层几厘米厚的煤层(图1(b)),砂岩单层厚度一般在1~3m,多具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

J2y9储层中,碎屑体积分数为86.6%,与J2y8储层一致,碎屑以石英、长石为主,但石英体积分数更高,约占62.1%,反映岩石成分成熟度较高,长石体积分数为25.3%;颗粒分选中等,磨圆度为次棱状,支撑类型为颗粒支撑;填隙物体积分数为13.4%,以高岭土和水云母为主,分别占填隙物的37.0%和31.1%,其次为白云石,占填隙物的9.1%。J2y9为厚层灰白色中砂岩或细砂岩夹薄层的浅褐色、灰色泥岩。砂岩单层厚度大,一般10~20m左右,底部为粒度较粗的中砂岩,夹浅灰色次棱状的砾岩,向上逐渐演变为细砂岩,块状层理(图1(c));顶部可见少量黑色泥质条带,厚2~3mm,局部不均匀分布几厘米厚的煤层。

图1 H201区岩心照片

2.2 沉积微相类型

依靠岩石学、沉积构造等特征,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分析各类砂体微相类型。结合4口取心井的岩心录井资料、沉积微相标志组合特征,对取心井H201井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建立了沉积相垂向层序剖面图(图2)。由图2可知,区内J2y9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辫状主河道和泛滥平原等微相;J2y8的3、4小层为曲流河沉积,发育曲流河道、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泛滥平原等微相;J2y8的1、2小层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分流河道、决口扇、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顶部发育由沼泽沉积演化的2m左右的煤层。该沉积序列反映了在J2y9~J2y8沉积时期,沉积基准面逐渐抬升,碎屑粒度由粗到细,由砂岩极为发育的辫状河演变为砂岩较发育的曲流河,直至形成三角洲平原沼泽,是一个完整的水体向上逐渐变深的沉积序列。各沉积微相及测井曲线特征如下。

1)辫状主河道 岩性为灰白色或浅褐色中、细砂岩,单层砂岩厚度一般在10m左右,最大厚度可达20m以上,为大套的砂岩夹少量薄层紫红色或灰色泥岩。砂岩中具有植物碎片,多呈块状层理,顶部为平行层理,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自然伽马曲线常呈微齿化的高幅箱形。辫状主河道内发育心滩,砂岩厚度较大,粒度较粗,其上缺少堤岸沉积。辫状主河道边部表现为1~3层砂岩,自然伽马曲线呈高、中幅钟形,与上覆泥岩、粉砂质泥岩呈渐变接触。

2)曲流河道 为河床滞留沉积,岩性为灰白色或浅褐色中砂岩、含砾中砂岩。单层砂岩厚度一般为3~5m,多具有冲刷面,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

3)边滩 底部为灰白色中、细砂岩,顶部为浅褐色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单层砂岩厚度一般为5m左右,最大厚度为8~10m,与下伏地层突变接触。自然伽马曲线常呈中、高幅钟形。

4)天然堤 多位于边滩沉积之上,为浅褐色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单砂层厚度薄,一般1m左右,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低幅指状。

图2 研究区H201井垂向层序剖面图

5)决口扇 常与河道相伴生,为浅褐色、紫红色细砂岩或粉砂岩沉积,平面上为扇根指向河道的扇形。单砂层砂岩厚度为2m左右,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中幅钟形、漏斗形。

6)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 岩性为浅灰色中砂岩、细砂岩,单砂层厚2~4m,自然伽马曲线为中、高幅钟形或箱形,微齿化。

7)泛滥平原 岩性为浅灰色、灰色泥质粉砂岩和泥岩组成,砂岩厚度薄,一般在1m以下。自然伽马曲线为齿化线形夹薄层低幅指形。

2.3 垂向沉积序列

每种沉积微相都具有一定的沉积层序,每种沉积层序都可以通过几种岩石相的垂向组合来表示[6]。河流相沉积最显著的特征是侧向相变速度快,剖面上表现为河道沉积与泛滥平原交替成层,多次重复。H201区发育辫状河、曲流河和三角洲沉积,垂向上不同沉积相具有不同的微相组合。

1)辫状河垂向沉积序列 H201区是以砂质沉积为主的辫状河。底部含有砾岩,底界具有明显的冲刷面。自下而上为由粗到细的正韵律结构、块状层理巨厚中砂岩的主河道沉积;随着水动力能量的减弱,载荷砂质粒度逐渐变小形成河道边部砂,直至形成泛滥平原泥质沉积,形成一个完整的“砂包泥”沉积序列。辫状河道宽而浅,时分时合,摆动频繁,在H201区常表现为多期的、沉积序列不完整的河道砂岩的叠置。

2)曲流河垂向沉积层序 随区域基准面的抬升,H201区整体沉降,河床坡度减小,进入曲流河沉积阶段。曲流河完整的沉积序列自下而上分为3个沉积单元,底部为河道滞留沉积,为粒度较粗的中砂岩;中间为边滩沉积,正韵律结构明显,多具有交错层理;顶部为泛滥平原沉积。由于曲流河河道相对稳定,完整的序列比较常见。

3)三角洲平原垂向沉积层序 在J2y8沉积晚期,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东南部进一步沉降,为河湖过渡期。该区仅发育退积型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自下而上的沉积序列分为两个沉积单元,底部为分流河道和天然堤沉积,顶部为广泛分布的泛滥平原沉积,形成了2m左右稳定分布的煤层。

3 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H201区J2y9~J2y8沉积时期依次发育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序列。J2y9发育辫状河沉积,3小层辫状主河道宽,在全区分布范围广,心滩微相发育;2、1小层辫状主河道发育程度逐渐变差,河道宽度变窄,开始向曲流河过渡。J2y8的4、3小层为曲流河沉积,河道较窄,砂岩薄,泛滥平原微相发育广泛;2、1小层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较宽,自下而上由两支逐渐演变为一支,砂岩不发育。各小层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如图3所示。

1)J2y9的3小层 该时期全区发育辫状主河道,近南北向展布,宽约1500m。辫状河道内发育多个纵向心滩,中北部有长条形心滩,长约300m,宽150m,分布范围小;在中南部形成了4个心滩,长约500~700m,宽约200~400m。主河道发育率在70%以上,泛滥平原发育率小于30%,主河道内心滩发育率在30%左右。

图3 研究区J2y9~J2y8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2)J2y9的2小层 2小层继承3小层的沉积特点,依然发育辫状主河道,但发育程度较差。辫状主河道呈北宽南窄的特征,北部宽约900m,南部仅400m左右。发育2个心滩,其延伸方向与辫状主河道一致。总体上该小层辫状主河道宽度较3小层窄,主河道发育率为50%,主河道内心滩发育率10%,其余为广泛分布的泛滥平原。

3)J2y9的1小层 该小层辫状主河道虽仍保持着北宽南窄的沉积特征,但北部的主河道宽度已明显收窄。辫状主河道中发育3个心滩。总体该小层辫状主河道持续变窄,主河道发育率为60%,主河道内心滩发育率20%,其余为泛滥平原。

4)J2y8的4小层 该小层沉积特征与J2y9具有显著差异,砂岩厚度薄,分布面积小,为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曲流河道横贯H201区中北部,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宽约500m;曲流河道西南侧发育宽约50~100m的天然堤;西北部发育决口扇。该小层曲流河道发育率为20%,天然堤发育率约为5%,决口扇发育率约为3%,其他区域均发育泛滥平原。

5)J2y8的3小层 该小层仍为曲流河沉积,发育2条河道。主河道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北部窄、南部宽,宽约300~600m;在研究区中东部发育边滩,长约600m,宽约200m,分布范围小。在研究区中部还发育一条北西向的河道,宽约100~200m,在东北部与主河道交汇。总体上,该小层河道不发育,砂岩厚度薄,河道发育率为25%,其他区域为广泛分布的泛滥平原沉积。

6)J2y8的2小层 该小层沉积特征与3小层差别较大,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分流河道和泛滥平原等微相,主要发育2条分支河道,呈北西向延伸,分流河道宽200~500m,区内分流河道发育率为30%。

7)J2y8的1小层 该小层仍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但砂岩发育程度优于2小层。区内发育了一条北西走向贯通全区的分流河道,宽约300~600m。在区内中东部发育小型决口扇。该小层分流河道发育率为25%,决口扇发育率为3%左右,泛滥平原分布范围广。

4 结论

1)H201区J2y8、J2y9储层岩性主要为细-中粒长石质石英砂岩,其中J2y9发育辫状河沉积,以辫状主河道和泛滥平原等微相为主;J2y8的3、4小层为曲流河沉积, 1、2小层为三角洲平原沉积。

2)区内J2y8、J2y9沉积相的展布在垂向上,由辫状河向曲流河再向三角洲平原逐渐过渡;平面上,河道砂体由2支变为1支,经历了由宽变窄再变宽的一个过程,其展布方向也由最初的近南北向逐渐变为北西向。

猜你喜欢

辫状河小层砂岩
湖相页岩油建产区小层构造可视化精细建模
——以吉木萨尔芦草沟组为例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柴上塬区隔夹层分布特征
砂岩:黏结在一起的沙子
垦利A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优质储层特征
PL油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隔夹层精细表征方法
杭锦旗地区辫状河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应用
辫状河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