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可以是自己的药神

2018-08-23邱贞宇

江西电力 2018年7期
关键词:程勇药神电车

文/邱贞宇

《我不是药神》自6月30日映起,便掀起了口碑热潮。很多人表示,中国终于也能拍出自己的素媛、熔炉了。在同事的力荐下,我也去看了。看之前翻了一些影评,很多人唏嘘于“药品价格之高,让病人无法承受”这一社会问题。“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也有人认为主角程勇就是神,至少在他最后倒贴钱甚至不惜入狱也要走私低价药时,他从开头落魄的中年油腻男子,成长为一个有神性色彩的人。

但看完电影后,我自己脑子里想到最多的,却是高中心理课上的一道“电车难题”: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会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杆?毫无疑问,无论选择拉杆还是不拉杆,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大多数人会选择拉杆,因为人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是更偏向于功利主义的,即五大于一,所以还是拉杆。

当时的我是班里少数几个选择了不拉杆的人。我的想法很简单,那一个人本来是不应该死的,如果是为了那五个人要牺牲这一个人的命,我凭什么来替他做这个选择?

当然,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作为当时属于少数派的我,也问过老师,选择拉杆和不拉杆的区别在于什么?老师说,不拉杆更注重程序正义,而拉杆则更注重结果正义。所谓程序正义,就是一切都要在合法的情况下以法律所要求的标准走。而结果正义,则是要求最终结果是对的就可以,过程可以忽略不计。

电影的原型,也来自于真实的案件——陆勇案。他自己就是位白血病人,正版格列宁虽没有电影里的4万元那么夸张,但在当时也要2万多元。陆勇帮助病友代购印度格列宁,最终因为金额巨大被司法机关查抓。众多病友为他联名,希望他能无罪。

从这部电影出发,引发了公众对高昂药品的思考,大家呼吁穷困无罪,药价过高。人们高呼呐喊“救得了人的只有人,不是神”,而程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家的神。

整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却是末尾带着时间的叙述性语句:xx年x月x日,中国将格列宁等高昂药品列入医保;xx年x月x日,瑞士格列宁专利保护期结束,中国积极审批相关药物……

程勇说:“我不是药神。”

没有人是神,他不是,我不是,你不是,政府和司法机构也不会是。

但只有人,才能救人。

这个人,不是程勇,也不是陆勇,而是我们每个人。

猜你喜欢

程勇药神电车
金钱和人性的抉择
中国药神李时珍
《我不是药神》
徐峥 从“猪八戒”到“药神”
电影《我不是药神》人物分析
《我不是药神》:神不存在,能救人的,只有人
《我不是药神》: 这是中国目前 需要的电影
最早的电车用马来牵引
辛苦的电车售票员
由电车引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