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脉针灸术联合中药治疗脾肾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

2018-08-22周丽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颗粒剂肾阳虚白术

熊 倩,周丽雅

(1.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 深圳 518100;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功能性便秘之一[1-2]。切脉针灸术是俞云教授依据《黄帝内经》中的针灸理论,结合多年的针灸临床经验而提出的一种以切脉指导辨证、针刺取穴、针刺方法、判定疗效的治疗方法,较普通针刺具有疗效增强及效果稳定的特点[3-5]。笔者采用颗粒剂(自拟健脾补肾颗粒剂)联合切脉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STC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门诊或住院患者病例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将其分为3组:中药颗粒剂组(自拟健脾补肾颗粒剂)、切脉针灸组、颗粒剂(自拟健脾补肾颗粒剂)联合切脉针灸治疗组,各30例。中药颗粒剂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03±6.24)岁,平均病程(3.12±1.22)年;切脉针灸组,男15 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63±5.17)岁,平均病程(3.53±1.24)年,颗粒剂(自拟健脾补肾颗粒剂)联合切脉针灸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 平均年龄(40.27±4.24)岁,平均病程(3.45±1.12)年。3组患者便秘程度参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6],积分波动85~112分。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参照2006年国际罗马委员会制订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①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2条以上:a.至少25%的排便费力;b.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或硬便;c.至少25%的有排便不尽感;d.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阻塞感;e.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辅助(如手指助便、盆底支持);f.排便<3次/周。②不用缓泻药几乎无松散大便。③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诊断之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2)慢传输试验阳性,即72 h标记物排出<80%。3)相关检查无异常。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证候分类属脾肾阳虚型,主症:大便秘结,面色萎黄无华,时作眩晕,心悸,甚则少腹冷痛,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者。②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者。③同意行电子结肠镜及排粪造影、肛管直肠测压检查且结果均无异常者。④所研究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⑤年龄18~70岁。⑥慢传输试验阳性者。2)排除标准:①便秘的其他中医证型。②出口梗阻性便秘为主症者。③依从性差者,如治疗期间随意停药。④合并有重要脏器的严重病变者。⑤合并内分泌和或代谢性疾病等内科疾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年龄18岁以下,70岁以上。⑧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便秘或药物导致的便秘。⑨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的抑郁症患者。

1.4 治疗方法 中药颗粒剂组为采取自拟健脾补肾颗粒剂口服,方药组成:白术60 g,附片10 g,肉苁蓉30 g,肉桂10 g,白芍30 g,枳实20 g,桔梗10 g,炙甘草6 g,生姜10 g,大枣10 g。采用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颗粒剂。服用方法:中餐前1 h温开水冲服,1剂/d,共服药30剂。切脉针灸组采用切脉针灸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首先进行切脉,以手太阴肺经寸口脉为主,参考颈部人迎脉、足上太溪、跗阳脉。在对比各部位脉象大、小、浮、沉、滑、涩等的基础上,从而领会阴阳盛衰和脏腑经络虚实,以指导穴位选取及用针类型、补泻运用。治疗具体为主要运用金针补虚。主穴:胃五针(上脘、中脘、下脘、双梁门穴),补肾4针(三阴交、太溪、照海、复溜)(金针)[7]。隔日1次,共15次,留针30 min。颗粒剂联合切脉针灸治疗组为2组联合治疗。疗程均为30 d。1.5 疗效标准 参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 临床痊愈: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积分波动在0~28分;显效: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积分波动在29~56分;有效:症状改善,治疗后积分波动在57~84分;无效:症状大致同前,积分波动在85~112分。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3 讨论

STC发生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慢性便秘的治疗手段目前主要包括西药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五方面[8-14]。西药药物疗效不稳定,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服用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患者对物理治疗的信心和配合程度对疗效起决定作用,但由于其疗程较长,见效较慢,在国内尚未广泛开展;手术治疗,病人手术部位损伤大,并可能有吻合口狭窄等诸多并发症。中医药治疗运用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的理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但其服药的时间长,起效也较慢,患者精神、心理及生存质量一般不能得到明显改善。普通针灸治疗亦存在起效较慢,且往往需要联合治疗,限制了其广泛使用。因此,目前尚缺乏一种针对STC疗效显著持久、应用方便、并发症少的药物或方法,寻找有效的预防并治疗功能性便秘特别是STC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焦点之一[8-13]。

切脉针灸术[7]是俞云教授潜心研究《黄帝内经》的针灸理论,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所得而创新的一种切脉与针灸相结合的诊疗方法。临床应用中证明,切脉指导针刺取穴及金银针补泻,克服了普通针刺治疗的盲目性,由于可及时切脉判断针刺疗效,较普通针刺更具有起效快及疗效显著、持久的特点。由于切脉针灸起效迅速,且具有能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特点,目前多用于治疗癌症、急性痛症等大病[14-17]。

本研究选取脾肾阳虚型便秘患者,自拟健脾补肾颗粒剂口服,方中重用白术为君,臣以肉苁蓉、白芍,配合附片、肉桂、生姜、大枣、灸甘草温补脾肾,桔梗、枳实宣肺、行气加强通便作用。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有健脾益气、止汗安胎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术有促进肠胃分泌、降血糖、抗血凝、强壮及抗菌等作用,常用剂量为5~15 g。至于大剂量有通便作用,溯其源,当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去桂加白术汤条文中寻味,方中白术独重,达四两之多,相当于现代剂量的60 g,居全方之冠,使笔者颇有启迪。余在临床中通过反复验证,重用白术,随证适当加味,效验颇佳。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单纯切脉针灸治疗组及中药颗粒组在脾肾阳虚型便秘患者中均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6.6%。颗粒剂联合切脉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0.0%。3组总有效率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颗粒剂组或切脉针灸组。本研究以STC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切入点,通过分析PACQOL量表情况,得出切脉针灸术联合中药颗粒剂治疗脾肾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较单纯切脉针灸或中药颗粒剂治疗更有效,联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颗粒剂肾阳虚白术
关于颗粒剂登记
颗粒剂四君子膏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板蓝根颗粒剂或可影响降压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