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创“社区共学养老”探索“老有所为”新路径

2018-08-22汪国新

杭州 2018年34期
关键词:共同体养老老年人

文 汪国新

本文首次提出了“社区共学养老”的时代新命题,在分析了社区共学养老的特征和意义后,以杭州的实践为例提出了实施策略。老年期是人生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是生命成长的关键期和优势期,老年人身体上的衰老,恰好为生命成长留下了空间。共学养老的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工具性的学习拉开了距离。养老的精髓是自得其乐,是“自养”。共学养老的最大资源是人,即“成员即资源。” 社区共学养老的路径是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学习。社区共学养老是一条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

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产生的现象,但老龄化社会到来的速度之快,却让我们始料未及。谈“老”色变,无济于事,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和思维,才能变包袱为资源,变“黑洞”为光源。直面“银发大考”,笔者提出了“社区共学养老”的时代新命题,从生命学和生态学的视角透视老年群体,探索社区共学互助养老新载体,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老年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萌动:首提“社区共学养老”时代命题

至2020年,浙江省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达到197万人,约占全省户籍人口的23.39%。全社会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护、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将持续增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何把亿万老年人变成和谐社会建设的正能量?这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

化解老年人的负面情绪需要新方法,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需要新思维,提供“老有所为”的平台需要新路径。我们在持续十年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推进后,提出一个新命题——“社区共学养老”,为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社区共学养老”指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为了生命成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自觉、自愿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互爱互信、相助相伴、共学共享,更加健康、积极、优雅、有尊严地享受生命历程,其实质在于老年人的自主发展与生命成长,更好实现人的生命性价值。

社区共学养老具有四大显著特点。其一,主体性。社区共学养老是基于社区资源、在社区中开展的养老,主体是老年人,强调“自养”,而非“供养”;其二,学习性。社区共学养老的路径是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社区共同学习,体现在老年人的愿学、共学和乐学上,“自觉、自主、自给、自评”是其区别于一般学习组织的机理;其三,生命性。社区共学养老以生命成长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而不把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个体自然生命的延长作为养老的目的;其四,社区性。学习发生在社区中,学习资源在社区,学习者就是最重要的资源。

自带“动力”的社区共同养老,用最少的消耗,换取最多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社区共学养老的理论与实践,是老年教育思想和路径上的突破,把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与社会矛盾、人的发展问题的化解直接勾连起来,对化解老龄化社会问题、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社区共学养老”的杭州实践

要实现社区共学养老,就必须树立先进的观念,这不仅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对学习本质的误解、对老年人需要的误判、对老年价值的误读、对老年教育的误导,特别是对“幸福来自内”的不解,将严重阻碍“共学养老社区”建设的进程。老年期是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并非“无用期”。我们更要清晰地认识到,对于老年人,主动的终身学习比被动的老年教育更重要,面对面的共同学习比数字化线上学习更重要。同时,老年人是老年教育最丰富的资源。他们在分享个人经验智慧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让“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融为一体。

要建设共学养老社区,就必须重视社区共学养老资源的建设与配置。城市公共空间和社区内的学习活动空间,是社区共学养老最重要的条件,也是目前最稀缺的资源。许多社区正在积极盘活现有资源、挖掘隐性资源,尽力为社区共同学习提供硬件保障,满足社区老年人共同学习对于空间资源的需求。从2017年起,我们在杭州的六个社区建立“共学养老社区建设实验基地”,旨在把十年来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得以实践应用。在我们的倡导推动下,建德市四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老年教育 推进社区共学养老的意见》,并于2018年7月在由建德市承办的“全国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与共学养老社区建设研讨会”上集中展示了共学养老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对社区共学养老加以引导和激励,更需要政策支持与行政助力。杭州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1月发布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市民学习圈 大力推进终身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在2018~2020年间分三批认定280个杭州市示范性学习共同体,要求在市民学习圈建设中,把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作为提升学习活力的重要手段,各区、县(市)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文件。多部门联合建立社区共学养老的区域协同机制,共同为社区学习共同体良性发展助力。从2011年起,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连续五年开展“杭州市示范性社区学习共同体”评比与表彰工作,共评出示范学共体150个。杭州建立市区两级“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与行动指导中心”,在街镇设立“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站”,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系统开展学共体核心成员的培训工作。同时,也支持民间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共学养老工作之中。

未来:“老有所为”仍可“大有所为”

社区学习共同体不仅是成人最佳学习方式之一,而且是提升人的幸福感和城市归属感的有效载体。社区学习共同体在杭州的十年发展历程表明,最愿意走进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是老年人和妇女。因内容丰富多元、形式灵活多样、人员异质互补,极大地满足了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学习需求,社区共学养老初见成效。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全市有文化与艺术、生活与休闲、健康与娱乐、公民与公益、科学与技术等五种类型的社区学习共同体6000个,每个月有10.8万老年人在“学共体”中学习,人均学习时间达到每个月17小时。

通过社区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新型的守望相助人际关系,老年人的社区归属感得以明显提升。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朗琴社区的翟彩琴是一位新杭州人,社区学习共同体改变了她的人生:“来到陌生的地方,失落、孤独、寂寞时时困扰着我。自从加入社区合唱团,我有了一拨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姐妹。虽然离开了故土,远离了亲友,但我却找到了另一片天地。”

舞动人生舞蹈社的方大姐说:“我的生活因跳舞而美丽,我很快适应了退休生活,人感觉年轻了许多,每天我都很开心。”打铁关桑榆书院里71岁的吴阿姨说:“书法是我生命的源泉。” 杭州余杭区星火社区的宓银娥书画摄影学共体共24人,其中80岁以上的10人,这条共学养老之路,他们已走过了十年。对于老人而言,社区学习共同体改变的不是知识结构与技能层次,而是生命的状态。

老年人追求美好生活不可阻挡,回归学习的本原、重启“为己”之学不可阻挡,从线上“人-物-人”的冰冷世界回到“人-人”的温暖空间不可阻挡。在物质生活步入小康之后,社区共学养老必将代表着学习的未来、社区的未来和人的未来。

猜你喜欢

共同体养老老年人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爱的共同体
养老生活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