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自我意识"思想中人的现实性研究

2018-08-20彭星艳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9期
关键词:博士论文自我意识

彭星艳

摘 要: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借对古希腊的哲学研究来伸张自我意识和自由,通过对 "自我意识"的分析,体现出他对人的现实性的研究。也正是在博士论文中对人的现实性进行的说明,表征了人是通过"自我意识"的发展,获得人的现实性。同时人的"自我意识"的发挥是指人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人的现实性只有在人社会属性当中表现。对马克思"自我意识"思想的研究,体现了人是实践性、创造性存在。

关键词:博士论文 自我意识 人的现实性

The Human Realistic Study of Marx's "self-awareness"thought

Peng Xingyan

( Southwest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bstract: In his doctoral thesis, Marx used the philosophy of The ancient Greek to assert his self-awareness and freedo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lf-awareness", it reflects his research on the reality of people. It is als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reality of human in the doctoral thesi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erson is achiev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elf-awareness". At the same time, people's "self-awareness"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human social practice, and the reality of human being can only be expressed in the social attribute of human being. The study of Marx thought of "self-awareness" embodies the existence of reality and creativity .

Keywords: Doctoral thesis Self-awareness Human reality

一、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关于人的现实性问题

1841年,马克思在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之间的差别》,其主要内容是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间的差别进行研究。在这篇看似普通的论文中,马克思始终站在伊壁鸠鲁的观念为他辩护,他认为伊壁鸠鲁的哲学并非纯粹的抄袭了前者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而在是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看似相同观点中,存在着些微的差别,也正是这些微小的差距,使得伊壁鸠鲁的哲学更具深意,马克思在伊壁鸠鲁的哲学当中,看到了人的自由性的延展,人以“自我意识”的方式展现出人的现实性问题。他曾说:“我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适当的起点。因为一方面人们有着一个深刻的意见,那就是把德谟克利特的物理学和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相等同起来,而且,把伊壁鸠鲁的哲学做的一些变化当作只是一些为所欲为的污蔑;另一方面,就一些细节的东西来看,我又不得不去做那些看起来大概是字字斟酌的琐事。”①马克思想要说明的是伊壁鸠鲁的哲学并不是抄袭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并且他还十分反对德谟克利特所认为的感性的现象是唯一真正的客体。他说到:“感性世界被德谟克利特当成主观假想时,伊壁鸠鲁却把它变成客观现象,并在他的文章中刻意的将此区分开来。”②因此可知,马克思为认为从伊壁鸠鲁的思想观念中看来,客观的现象才是真实存在的,人的感性知觉只不过是客观现象的反映,即所谓的客觀的现象是可以符合感性的知觉的。由此展现出人是客观存在的,并非是存在于观念中的感性思维,这里也体现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思想,同时也是人的现实性的最准确的论证。

其次,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总是在突出和强调的自我观点是:“自我意识”是人的自我意识。在欧洲,正是因为当时的“神灵”不相信、也不认可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反而,他们认为不应该有任何的神是和人的自我意识一样的表现。所以马克思才会大声呼喊要“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下的神”。在马克思看来,伊壁鸠鲁哲学打破了德谟克利特哲学的机械决定论,试图从自然本身来突出人的自由,但马克思并不认同伊壁鸠鲁把自由看成是一种脱离了现实的世界的自我意识。因为自由并不能抽象的来理解,否则将陷入纯粹心灵的宁静当中。马克思认为,人只有不被看成是抽象的个别性存在,同时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联系起来时,才能真正考察人的自由,探讨人的现实性。总之,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思想中带有的一种启蒙意识,对马克思关于的人的现实性思想研究有着本质上的作用。马克思曾这样说:“伊壁鸠鲁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③在一些方面,马克思和伊壁鸠鲁的观点是一样的,但是他不同意德谟克利特,并且观点和他是相对的。总的来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他对伊壁鸠鲁的原子发生偏斜运动的一种解释或说明,同时也表达了我们作为人,应该为了人的存在和感性世界的存在争取自由。正是在他的《博士论文》这一篇文章中,对于人的研究,以及人的现实性研究上做出了十分重大的理论贡献。

二、伊壁鸠鲁认为“原子的偏斜运动”是自我意识的最初体现

从马克思的观点上来看,在伊壁鸠鲁那里,原子的偏斜是会在不定的地点和时间中产生偏斜的,于是才会产生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碰撞,由此,也就产生了感性世界。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原子的偏斜运动会让人们对人、对世界的认识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伊壁鸠鲁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表达的原子时,他认为原子在空虚当中一共有三种运动形式,一是直线下落,二是偏斜运动,三是排斥运动。伊壁鸠鲁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基础之上增加的这个关于原子的偏斜运动,本身就意味着原子的一种单纯的物质性的否定形式,也就是单纯的形式。它体现出原子本身的这一规定是可以和某种物质性的存在分离开来,原子在物质性的存在中逐步的偏离出去,形成了这样一种否定的形式。所以说,伊壁鸠鲁的这个思想就是在原子的“排斥”上,真正的找到了、或者是实现了原子这个概念。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产生偏斜原子,在排斥的过程当中原子本身是具有能动性的,至少也可以说思想上可得到确信。马克思在文中这样表达:“排斥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因此,它是同那种自认为是直接存在着的、抽象单一的自我意识相适应的。……在排斥里,原子的概念便实现了。”④换句话说,这个思想性的东西在最抽象的意义上所表达的就是“自我意识”。但是“自我意识”的这个概念的理解并非来源于共相性的意义,而是个别性的体现。正是在这一个别性中,或者说在这样的观念性的精神世界——“自我意识”里,充分体现出了人的自由意志。这个自由意志就是来源于对原子和原子之间发生偏斜、产生碰撞的理解。只有懂得了原子的偏斜表达的意义或作,我们才能够明白原子论中所潜藏的自我意识。并且,马克思认为卢克莱修的说法十分正确,正好是因为原子的偏斜运动打破了命运的束缚。通过对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的分析,我们就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出马克思与伊壁鸠鲁一样对人的自我意识的赞扬。也正是这样一种自我意识存在,体现出的人并非为是感性现象中精神世界里的人,而应该是拥有自我意识的、现实性的存在。

三、人发挥“自我意识”表现出人的现实性

“自我意识”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就意味着原子本身具有的实现性。马克思曾指出:“伊壁鸠鲁运用了排斥的一些更加具体的形式。如果实在政治领域当中,那就是契约,在社会生活中,那就是友谊,友谊被称赞为最崇高的东西。”⑤说明了排斥的内在意义是自我意识的自由,这种自由状态不能切割,它是一种人的意志力量,这字力量必然将与外部发生关联,转化为实践的力量。

如果我们知道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在马克思博士论文中所占有的地位,也就说明,我们应该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所表达的关于人的自由了。但是,单独的来看“自由”这一概念,其意义是十分广泛的,而人对自由的理解,经常不仅会带有着从本体论上的意义与理解的区别,并且在认识论上也各自有各自不一样的含义和不一样的分析。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即人的“自我意识”的发挥,就是指人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人只有在本体论上获得自由才能够体现出自身的现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原子的排斥的过程中,表现在直线下坠中的原子的物质性和表现在偏斜中的原子的形式规定,都综合地结合起来了”。⑥这句话说明了普遍意义上原子的运动规律,原子偏斜产生碰撞,使每一个原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都有了矛盾的性质,这种辩证的因素,本身就是事物运动的自我辩证思想,由此也体现了伊壁鸠鲁运用了原子在排斥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自我意识。他还在《博士论文》中这样说到道:“抽象的个体性只有对那个与其相对立的定在进行抽象,才能实现它的概念—它的形式规定、纯粹的自为存在、不依赖于直接定在的独立性、一切相对性的扬弃”⑦马克思再次明确指出,自我意识的个别性和普遍性。我们作为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当中和实现自我意识的理解当中,只能通过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通过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人只有在脱离了自然状态下才能够再一次回到实际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那里,此时的人的自我意识才不是抽象的、虚假的,而是变成现实的、具体的存在。此时的人的这种现实的、具体的自我意识,它已经不再是以前意义上的自我意识了,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本原意义上所谓的自我意识,这里所表达的超越,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人的自我意识,并且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真正实现。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批判并分析了一些哲学家对于伊壁鸠鲁哲学的不理解和歪曲,通过对原子偏斜的阐述,反驳了关于神的存在,他在文章中反对宗教,反对宗教对哲学和个人的压制,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且申明自己反对一切的天上和地下的神。“人要想实现自身,首先要在思想上解放自身。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解放人的思想,就是要摆脱高高在上的神对人的宰制。”⑧所以马克思强调的“自我意识”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性,它体现出了人的自我意识就成就了人本身,也成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重大理依据。

四、马克思“自我意识”中人的现实性研究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以自由的自我意识哲学来体现“人的现实性”,他从来都不是用刻板和机械的方式来否定人的自由。反而,他非常强调对人的自由的追求,并且这种自由是通过人的不断实践来实现的。自由是人实践活动追求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践努力的方向。人只有作为现实性的人,才拥有自由的本质,才能够有意识的开展创造活动。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两者不可分离且统一于人之中,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现实性必须在社会实践当中得以体现,并且以人的自由的形式表征。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人的社会性,人本身不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性约束着人的自然性。也就是说,人的自我意识约束着人不像动物一样“顺其自然”,这种主观能动性也正是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另一方面看到人在社会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人的社会性。人与动物不一样,动物消极的适应自然,而人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然。人也必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存,只有正确的认识自然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规律,人类社会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人的现实性研究才能得以延续。

人的“自我意识”的发挥,是人能动性的体现,人的能动性只有在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得以表现,脱离人的社会属性谈论人的现实性是不合理的。可以说,是自我意识体现了人的现实性,同时,人的现实性表征了人的自由。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国内的形式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十八大以来党坚持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思想,明确了把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又多次提及,并且被看成是重中之重,并且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新思想贯穿于整个报告,人民总是党中央所关注的最大问题。随着国家的强盛,人民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人民追求自由的心态也十分强烈。以人的自我意识出发讨论人的现实性研究,有利于更好的把握当前人民追求自由的深度、广度,同时“自我意识”的发挥是促进人创新的内在动力,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幸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 陈琳.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人学思想解读[J].江汉论坛,2007.4.

[3]. 季水河.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论争与文学主体性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何建津.“青年马克思的人学思考之变迁——从《博士论文》到《德法年鉴》时期的文本解读”[N].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

注: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5-19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0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42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41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9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5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6页。

⑧ 陈琳.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人学思想解读[J].江汉论坛.2007年04期。

猜你喜欢

博士论文自我意识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第四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获奖名单
博士论文写卤鸡肉不悖科学
第三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获奖名单
附录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年下半年博士论文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