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外宣翻译理论试探

2018-08-18左丹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翻译理论外宣翻译英语

左丹

摘 要: 翻译等于外交,外宣翻译是展现地域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窗口,直接影响国际形象,如何强调外宣翻译的重要性都不过分。本文从英语外宣翻译的特点、原则、目的和功能及与外宣翻译相关联的几种重要翻译理论方面对英语外宣翻译进行探究,为外宣翻译者们的翻译实践提供学术借鉴。

关键词: 英语 外宣翻译 翻译理论

一、外宣翻译的特点

1.对外性与宣传性

外宣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为了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具有翻译的共同特性。外宣翻译属于汉英翻译,其功能是将中国各方面情况介绍给西方。外宣翻译以汉语为原语,英语为目的语,强调沟通交流,以宣传中国为翻译目的。将“外宣”与“翻译”分开来讲,可以将外宣翻译定义成:作为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外宣翻译需要在遵照翻译基本原则的前提之下,达到对外宣传和完整传递信息的双重目的。外宣翻译具备对外指向性及宣传和推介等特点。

外宣文件資料翻译的自身性质区别于其他材料翻译,决定着翻译方式的特殊性,即“翻译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及交流的彼此促进”。为了让本国人对我国的历史、当前及未来规划发展有所了解和认知,为促进我国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做出努力,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树立更加良好的国际形象。

2.外宣翻译不等于逐字翻译

外宣翻译涉及面广,包含历史文化、社会人文等领域,体现文化的同时直接展现出该区域面向国际的服务水平,因此更注意翻译技巧,不能单纯字面翻译,逐字翻译。如某大型商场“残疾人通道”标志上写着:“Disabled Person Channel”。此处字面直译“Disabled Person Channel”让人不舒服,如改为“Wheelchair Accessible”,更照顾残疾人士的心理感受。

3.外宣翻译以受众读者为中心

外宣翻译的译文要保证目的语读者充分理解,感受当地人文情怀,吸引外商投资、来华旅游、贸易洽谈等,因此,对译文质量要求较高,可在翻译中运用汉语特有的“四字格”翻译表达,增强译文可读性,使译文朗朗上口,不可漏译、胡译,为了译文华丽而盲目追求辞藻修饰,使译文华而不实。其次,中西文化差异较大,在语言层面上,我国外宣资料的中文稿溢美之词较多,这与欧美及其他西方国家对外宣资料完全相反。西方国家更注重对外宣材料用词的简洁和平实,注重信息真实性,用词简单,长难句较少。若我们在完成外宣资料翻译过程中,只单纯注重中英文语言转换,而非对内容的有效呈现,便很难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外宣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翻译最根本的目的是传递原语信息。无论是耐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还是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最基本的还是要求内容的完整性和充实性。翻译的目的会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直译法、意译法、归化法、异化法等都是为了达到翻译目的而运用的。只有明确翻译目的,才能真正做好翻译,译出完美的译作。

外宣翻译属于非文学类翻译,准确来说,外宣翻译应属于应用型翻译文本(pragmatic translation)。文学翻译不同的是,不需要作者有较强的英美文学功底,无须美学过度修饰,主要传递信息,同时注重信息的传递效果。因此,外宣翻译对译者英汉双语语言文化内涵的要求较高,在翻译时,要保证译文的完整准确,并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善用西方读者的表达习惯,达到对外宣传、感化受众的目的。

三、外宣翻译的原则

汉英语言表达存在的巨大差异要求外宣翻译者在翻译中遵循多项原则,保证顺利进行。

1.“内外差异”原则

“内外差异”原则是外宣中需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同时是外宣翻译中最普遍的翻译原则。

《晏子春秋》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句话解释过来是说,橘子树生长在淮河以南会正常长为橘子树,但是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变为枳树。橘子树和枳树叶子长得很相似,但是果实的口味千差万别。由此可见,同一种事物,处于不同的环境,结果会有极大的不同。由此可见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不可照搬照抄,否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同时说明环境的影响力很大。

2.“深藏不露”原则

“深藏不露”原则可以称得上是外宣文献翻译过程中的一门独到艺术。长久以来,我国的外宣资料翻译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喜好强加于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最喜好将私人想法强行加给他人,担心无法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这样往往在叙述了某事的经过后还会发表一通自己的议论,类似于教师对学生的说教。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当译文接收者发现宣传者宣传的目的是出于某种自身的利益,一旦宣传成功,那么宣传者自身将会受到莫大的好处,此时受众者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在报道的过程、内容及相应方式上做到“深藏不露”是一门值得探讨的学问。外宣是提升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手段,需要一定的技巧。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我们的对外宣传有了全新的平台,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互联网的互动性、迅捷性、可检索性为我们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研究如何增强对外宣传的效果。

3.“外外差异”原则

区别于“内外差异”原则,王银泉先生认为,面对不同层次的国外受众者,对外宣传若想以新闻和宣传的方式在外国受众者那里提高可信度及说服力,就不能只注重千篇一律、毫无创新的报道,而需要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在“外外差异”原则中,不仅要做到“内外之别”,更要做到“外外之别”。我国的外宣资料翻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跨文化交际领域还存在一定的空白,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省在商贸洽谈、旅游宣传、招商引资等领域应格外注意与当地传统文化适应,特别是宗教和社会风俗及专业表达,否则会造成理解偏差,形成相反结果。为了适应英文表达习惯和目的语读者接受程度,外宣翻译不宜过于高调,崇尚修饰手段,最适宜的办法就是追求客观翻译,摒弃主观因素带来的过多影响。

4.“语篇中心”原则

根据韩礼德及哈桑提出的对语篇相关的研究后,胡壮麟教授分析认为,语篇指那些不受语法约束的句子在一定语言环境之下用来表示完整语言意义的自然语言;是不限长度、用在语义上表示完整含义的口语和书面语段落。因此,语篇具有相应的“语篇结构”、“语言结构”及“语篇组织”结构。黄国文教授给语篇下了相应的定义,即:“连续的、一系列的话段或者句子共同构成的一个语言整体,它是一种语义单位,不是形式一个单位。”语篇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要素,即:特定语境中的一项交际功能及超乎句子语法之外的范畴。著名语篇研究学家博格兰(Beaugrande)和德雷斯勒(Dressler)认为,作为一种“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occurrence),语篇必须具备七项标准:衔接性(cohesion)、連贯性(coherence)、意向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语境性(situationa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在外宣相关资料的翻译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以上七项“语篇中心”原则,贴近我省实际情况,贴近目的语读者需求,贴近英语思维及表达情况。这对翻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宣翻译只有以语篇为基础,才能真正实现译文的忠实通顺。

“语篇中心”原则会时刻要求译者通过全篇进行理解分析并运用翻译方法获取原文的内涵,从宏观着手,于细微处斟酌,方能完成完美的佳译。

由此可见,外宣翻译要跳出原语束缚,传递实质精神和意义。同时要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使表达更地道,在翻译中摆脱“翻译腔”。

四、结语

做好外宣翻译,需要综合翻译理论、技巧和原则,避免文化缺省。翻译约等于外交,如何强调外宣翻译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参考文献:

[1]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陈小慰.翻译研究的“新修辞学”视角[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翻译理论外宣翻译英语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