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审抗旱中强筋小麦新品种品育8161的选育

2018-08-17姬虎太张定一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郑彩平赵云娟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冬麦区黄淮抗旱

王 敏 ,姬虎太 ,张定一,曹 勇,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郑彩平 ,赵云娟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 临汾 041000;2.临汾市农业局植保站,山西 临汾 041000)

小麦是山西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60万~66万hm2,是山西人民的主要口粮[1-2]。山西省旱地小麦面积主要集中在运城、临汾、晋城,种植面积占全省小麦面积的85%以上[3-5]。旱地小麦在山西小麦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山西的小麦总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6-9]。干旱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短缺逐年加重,山西省小麦播种面积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严重威胁到小麦安全生产[10-12]。因此,选育抗旱小麦新品种同时兼顾产量和品质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13]。为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质育种课题组应用全生育期选择、水旱轮选、多点鉴定等育种手段,成功选育出抗旱、优质小麦新品种品育8161[14-18]。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品种来源

品育8161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2003年以长4802为母本、临优9202为父本,采用常规杂交育种,经系谱法连续选择育成的抗旱优质冬小麦新品种[19]。其组合配制目标为:针对临优9202抗寒、抗旱性差、千粒质量偏低的缺点,选择抗冻性强,抗旱、抗寒性好,丰产性好的长4802与之配制组合,以期选育出保持临优9202品质优异、抗病性好等优点并克服其缺点的新品种。选育结果实现了这一目标,选育出的品育8161为半冬性品种,中晚熟,抗倒伏,抗寒、抗旱性好。

1.2 选育过程

品育8161以长4802为母本,临优920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连续选株选系[20]。2006年种植F1,组合号为06-116。2007年F2杂种田间表现优异,穗多穗大、株高中等、株型紧凑,叶片短宽直立,确定为重点选择组合,入选31个单株,分株系按穗穴播。2008年F3在田间抗旱选择的基础上,测试籽粒蛋白质和沉降值,从中选出性状较为优异的株系12个。2009年F4继续对入选株系进行田间选择淘汰,室内进行品质测试选优。2010年F5出圃,入选出圃号为10-161。2011—2013年参加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区鉴定试验,2 a平均产量4 920.0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5%。2012年在临汾市曲沃县史村镇参加旱地生产示范,1 000 m2面积上平均产量达6 180.0 kg/hm2,比对照临旱536增产8.2%。2013—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北部旱地区试和2015—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于2017年6月通过国家小麦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70022。

2 产量表现

表1 2013—2015年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品育8161产量表现

2013—2014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4 617.0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3.7%,13个试点8点增产、5点减产,增产点率61.5%。2014—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5 464.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2%,13个试点12点增产、1点减产,增产点率92.3%(表1)。

2015—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 016.0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4.6%,8个试点全增产(表2)。

表2 2015—2016年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品育8161产量表现

3 品种的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品育8161属半冬性中晚熟多穗型品种,全生育期为245.4 d,较对照品种晚熟0.5 d;穗数为499.5万穗/hm2,穗粒数为28.8粒,千粒质量为42.4g。幼苗匍匐,苗期长势好,分蘖成穗率较强,穗层整齐度较好。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角质。株型半紧凑,茎秆蜡质,株高偏高,较抗倒伏,抗寒、抗旱性好。

3.2 抗病性表现

品育8161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并参考各试点田间发病情况进行评价,2013—2014年度慢感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和黄矮病;2014—2015年度中感条锈病和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和黄矮病。

3.3 品质分析结果

品育8161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化验分析,2014,2015年容重分别为802,818 g/L,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68%,14.56%,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2.7%,31.0%,沉降值分别为34.1,42.9 mL,吸水率分别为 62.5%,64.0%,稳定时间分别为 4.7,9.3 min,最大抗延阻力分别为172,272 EU,拉伸面积分别为 39,61 cm2,延伸性分别为155,170 mm。它属于中强筋小麦品种,适合加工制作面包、面条、馒头等。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拌种

对于地下害虫为害较重和病害发生较重的田块,可选择对靶标活性强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

4.2 适期播种

适宜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6日。每公顷播量112.5~187.5 kg。适播期后,每推迟1 d播种,每公顷播种量增加7.5 kg。0~1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在70%以上,播深3~4 cm;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0%~70%时,播深4~5 cm。播种行距18~20 cm。

4.3 施肥

播前一次性施足底肥,每公顷增施腐熟有机肥30~45 t或商品有机肥1 500~2 250 kg,纯氮(N)120~150 kg,纯磷(P2O5)90~120 kg,纯钾(K2O)45~75 kg的化肥。秸秆还田的麦田每公顷增施纯氮30 kg。

4.4 田间管理

小麦播种齐苗后,发现行内10 cm以上无苗,应及时开沟点水补种,适当增加用种量。播种后遇雨发生板结,在板结层土壤含水量适宜时轻耙或耧划破土,辅助出苗。在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日均气温大于5℃的晴天,选用对靶标活性强的除草剂进行冬前化学除草。越冬前适时中耕,旺苗田用石磙或镇压器镇压。早春顶凌浅耙,保墒增温。弱苗田或复种晚播麦田趁早春降雨,每公顷撒施或沟施尿素75~150 kg。对于生长过旺,返青期每公顷总茎数大于1 500万麦田,在起身前后,每公顷用20%壮丰安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50~600 g对水450~600 kg,叶片喷施进行化学调控。小麦生长后期采用叶面喷施微肥、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合液,进行“一喷三防”,防虫、防病、防早衰、防干热风。

4.5 适时收获

在蜡熟末期,适时收获,不宜过晚。留种田做到单收、单贮,严防机械混杂,收获后及时晾晒。

5 适宜播种地区

品育8161适宜在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宝鸡、咸阳、铜川和河南省及河北沧州旱薄地种植,在甘肃天水种植需进行锈病防治。

猜你喜欢

冬麦区黄淮抗旱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驻马店市黄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
中期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