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应物:浪荡少年成长记

2018-08-17李颖

初中生 2018年20期
关键词:韦应物田家苏州

李颖:湖南岳阳人,现居长沙。主要创作散文及评论。作品散见于《天涯》《花城》《湖南文学》《山东文学》《广西文学》《芙蓉》《散文·海外版》《文艺报》《羊城晚报》等。作品多次入选各种年选、选刊。获“2015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等。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提到韦应物,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他的《滁州西涧》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读到如此意境优美的诗,你一定觉得韦应物是这样的:恬淡闲适、从容放达。但实际上,他从小便是一个“问题少年”。韦姓,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杜甫写过一首《赠韦七赞善》,前四句为:“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其中杜甫在“尺五天”处原注:“俚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说明,韦家和杜家一样,在长安城是数一数二的豪华鼎盛家族。

韦应物就是一个出身豪门的“纨绔子弟”。早年的韦应物,是靠“拼爹”才上位的。他上的可不是一般的位,而是当朝皇帝唐玄宗的贴身侍卫!他15岁时,就任职“三卫郎”,随皇帝出游。“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这是韦应物《燕李录事》中的句子。可见,韦应物是见过大世面的——当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在骊山游玩时,韦应物是“警卫员”,一时风光无限。

这个赢在了起跑线上的少年,看上去前程无量。但他并没有打算好好珍惜自己的前程,而是成天和一帮“黑社会”混在一起,吃喝玩乐、横行霸道,还自以为风光,不时被“请”进监狱。就是这样一个飞扬跋扈的恶少,在千百年后,却留下了品性高洁的美名。这是为什么呢?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正如他这句诗所说,大唐帝国在安史之乱后,盛世繁华不再。这年,韦应物19岁。他跌入人生低谷,年少轻狂也成过眼云烟。痛定思痛,韦应物这才开始“折节读书”,一度在太学攻读,学习写诗。宋代王谠《唐语林·文学》中记载:“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在跌宕的人生境遇中,韦应物浪子回头,人格修养得到了极大提升。他不再是那个豪纵不羁的浪荡少年,而是在多年的仕途生涯中成了一名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好官,司马迁《史记》中有《循吏列传》),忧国爱民,而且在作诗方面展露出非凡的才华。

《观田家》一诗,足可见他对民间疾苦的感同身受。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开篇平淡悠远,清新脱俗。想想微雨的三月,百花新绽,含露欲滴,惊蛰一声雷,一下子打开了中唐的春天。如此美好的春意,当然不能辜负——韦应物的少年时代,这春天,便是陌上的肥马轻裘;彼时,他是注意不到农家的。而此时,他的眼光则移向了劳苦百姓。他看到的是“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歇息了几日的农家,开始一年的耕作了。

接下来的“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是一幅劳动场景:壮年男子都在野外劳作,田地被修整一新。农人们耕作晚归,牵着牛犊去溪涧边饮水。读到这里,诗作还是清雅冲淡的——夕阳西下,老牛暮归,一切都那么宁静祥和,宛若一幅田园风光画。

如果这首五言诗仅到这里,也是完整的。但韦应物想表达的,并不这么简单。这时候的韦应物,已经目睹朝政紊乱、民生凋敝,对民间疾苦有了深刻的认识。人生的大起大落、沧桑变幻,早已让他脱胎换骨。“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忍饥挨饿、辛勤劳作的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内心充满了喜悦。诗人深感忧患的是“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粮仓中早已没了存粮,但官府的派差还是无尽无休。写到这里,诗人自叹惭愧,未能尽责:“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闾里指民间、乡里。韦应物在《寄李儋元锡》中也写过“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被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被朱熹盛称“贤矣”,同样表达了他为官清廉的品性和体恤民情的情怀。

韦应物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苏东坡对他推崇备至:“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后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其实这四人的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同于王维的悟道修佛恬静闲适、孟浩然的济世不遂心生隐退、柳宗元的仕途不顺寄寓山水,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大多饱含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有的还表现了战争对美好田园的破坏。由此观之,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更偏向于政治诗。

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是韦应物的“粉丝”。他曾如此评价韦应物:“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因韦应物出任过苏州刺史,所以世称“韦苏州”)白居易后来写过一首《观刈麦》:“……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与这首《观田家》异曲同工,都抒写了田家终岁辛劳却不得温饱,自己作为一个官吏不事稼穑、俸禄来自乡里的自责之情,似是一篇向韦应物的致敬之作。白居易的另一首诗《题浔阳楼》,更是将韦应物与陶渊明并举:“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言为心声,与他诗中所写的一样,韦应物做官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心系苍生,在苏州刺史任上,竟一贫如洗,“无川资回京候选”(川,江河。古代蜀中四面环山,江河成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渠道。人们要远行,首选坐船,于是把坐船的盘缠叫做“川资”或“川费”。后来,人们把路费统称为川资)。贞元七年(791年),韦应物被罢苏州刺史,没钱回乡,便寄居苏州城外永定寺,租二顷田,躬耕度日,次年即逝世,终年55岁。

韦应物的诸多诗句中,我最爱的是那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那个骄横放纵的御前侍卫,收敛了一身锋芒,而他散发出的寂寞清冷、温厚悲悯之光,却穿越了千年岁月,至今让人惊叹。

课间10分钟

夺命绘画

看病·看钱

进错物理老师房间的小偷

富翁的冬泳

猜你喜欢

韦应物田家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走,到田家寨看风光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淮上即事》
Our process of building a physical robot prototype
第二十五届全国万校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田家庵赛区)集体奖名单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寄李儋元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