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身你我已经云泥

2018-08-17林那北

初中生 2018年20期
关键词:紫砂壶寓言散文

文/林那北

还都是土时,这一堆跟那一堆说:我们要永远为邻,亿万年在一起,排排坐吃果果,手拉手共同浑浑噩噩。那一堆默默看过一眼,然后悄然笑了。

那时候,那一堆土还像个少不谙事的孩子,并不明白自己身上竟有着与周围迥异的色泽,那么多赤褐、淡黄或者紫色究竟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那么多水云母、石英、高岭土以及铁质怎么理解,更不知道命运会在未来某一天有怎样的大裂变。它们只依稀看到前方飘浮着一道隐约光亮,像雨又像雾,像征兆又像预言。

那时候是在赵氏天下到来之前,该朝代被称之为“宋”。

“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争传太傅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有着宋诗开山鼻祖之誉的梅尧臣这么说。

“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开创宋朝文学史一代文风的欧阳修则如是说。

好像就是这样。几百年前,当诗人们眉飞色舞地为之咏诗作赋时,那一堆土正次第离开地面,被捏成缸或者盆或者钵或者碗,经过一场烈火烧烤,坚硬地有了自己的模样,不再怕水,盛得住一切。然后宋没了,元来了,明又来了,朝代更迭的缝隙里,绝望与幻灭都归皇帝、后妃及大臣所有,大地与此无关,土更无关。土在时间中行走,已经越发俏丽香艳,甚至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美轮美奂的壶,被倾汤品茗的雅士们竞相握在手中把玩,不亦乐乎。

真的很意外,这一堆土与那一堆土都完全没有料到。忿忿不平是难免的,不就是狗屎运吗?如果不是有个神秘路过的僧人多管闲事地瞎指点,说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上有五色富贵土可以发大财;如果不是宜兴县城西南面四十里外有座金沙寺,寺里来客中刚好有一位正忙着在科举之路上跋涉的勤勉书生吴颐山,书生恰好还带着一个爱钻牛角尖的小书僮供春,供春在天下万物中又偏偏被僧侣们用来制陶的泥巴迷得颠三倒四……似乎一切都很偶然,却成就了那一堆土。

没有谁描述过供春的长相。而历史,虽确认了供春作为紫砂壶鼻祖的地位,却没有记载他趴在寺里大水缸旁突发奇想的那一瞬,兴奋得怎样手舞足蹈。后来,紫砂壶外形有扁圆低矮的西施壶、棱角分明的四方壶,也有壮硕伟岸的秦权壶、高挑俊秀的提梁壶,它们哪一款更接近于明正德嘉靖年间的农家后生供春的模样儿呢?从僧人处获得陶泥后,这个小书僮又为什么要按寺里那棵银杏树树干的样子,捏出造型古怪奇异的树瘤状茶壶?不知道,都没有人知道。

无数往事沉入时光深处后,仿佛很多土被捏进壶,成为壶身、壶盖、壶柄或者壶嘴,从此被覆盖,被铸造,被改写,再也无法寻觅当初的面目,徒留一层光滑的表面让人胡乱猜想——如同已经烟消云散的金沙寺,它曾经近千间矗立于飞檐峭壁的壮阔庙宇已不见丝毫踪迹,岁月一层层吞噬淹没了它们,包括当年苏轼曾在此喝过茶的屋、岳飞题过词的墙,都化为一片春种秋收的农田,空余悠悠传说。

来自黄龙山的那一堆土未必得意狂妄过,它其实也没想到壶是这样挑剔的一种东西,既讲究矿质的纯度、颗粒的层次、烧结的温度,还苛求强度、抗热震性、透气性、可塑性、吸水率和排气率,而这些本事黄龙山黄石岩里的土有,外山的土却未必有,即使有壶形,也无法有壶品。

所谓天赋,不过如此了。

这一堆土与那一堆土就这样分道扬镳,日子的成色完全不一样了,厚厚的朱门把它们分隔开来。当眼睁睁看着曾经的旧相识已经华丽转身,成为名师手下的名壶,登堂入室,价值不菲,终日被琥珀色的茶水丝丝浸润抚慰,这一堆土长长地叹了口气,知道彼此已经是云泥之别。苟富贵勿相忘?该忘的其实终归会忘,这是命定的。

原载2016年07月07日《解放日报》

写 法 探 讨

这是一篇真正的小品散文,不到1400字,其篇幅不过等同于时下那些所谓文化散文的边角余料而已。一个潇洒的作者随便挥洒一下笔墨,千把字就流淌出来了,成什么问题呢?可林那北这篇短文,你读它的时候却不觉得它短,我的感觉是陌生、别致,而且曲折复杂。这些特点共同制造了些许阅读障碍,但它又藏着一种吸引人的魅力,让你舍不得放下,甚至会吟诵再三。到最后,你就感到了惊奇——散文有这样写的吗?散文可以写成这样吗?——这篇散文写成了寓言,它的整个构架就是一篇寓言,然而它又具备散文的风骨和灵魂,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散文呢。

开篇第一句就显现了突兀的寓言性:

“还都是土时,这一堆跟那一堆说:我们要永远为邻,亿万年在一起,排排坐吃果果,手拉手共同浑浑噩噩。那一堆默默看过一眼,然后悄然笑了。”

它的叙述对象是一堆土和另一堆土。土和土对话,言语还这么幽默,富有童趣。这不是寓言是什么呢?接下来,作者依然用寓言的口吻:“那时候,那一堆土还像个少不谙事的孩子,并不明白自己身上竟有着与周围迥异的色泽,那么多赤褐、淡黄或者紫色究竟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那么多水云母、石英、高岭土以及铁质怎么理解,更不知道命运会在未来某一天有怎样的大裂变,它们只依稀看到前方飘浮着一道隐约光亮,像雨又像雾,像征兆又像预言。”

这一段似乎包蕴着什么复杂深广的东西,却含而不露,多少会使读者一头雾水,放慢阅读速度,但阅读的欲望也被刺激起来。随后,我们会渐渐明白一点点,因为作者引用了几段宋代诗人的诗句,暗示出与茶和陶制饮具相关的事物,并且再次提到那“一堆土”,说到了它的命运变化:“次第离开地面,被捏成缸或者盆或者钵或者碗,经过一场烈火烧烤,坚硬地有了自己的模样,不再怕水,盛得住一切。”

再下来,作者用极简的语言介绍了时代的演进,以及那一堆土的命运演化。期间,宋、元、明三个朝代,数百年岁月过去了,而这一堆土“在时间中行走,已经越发俏丽香艳,甚至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美轮美奂的壶”。至此,读者方始明白,哦,本文写的原来是壶啊!

——作者并没忘记寓言性。在上述内容之后,他立即回到当初的“这一堆土”和“那一堆土”,写到:“真的很意外,这一堆土与那一堆土都完全没有料到。忿忿不平是难免的,不就是狗屎运吗?”

在接下来的这一段里,作者的寓言手法显示出另一个重要作用,即借用寓言中人物的口吻或角度,改变了叙事,由历史陈述变为假设性的牢骚、嫉妒,并带上了人物的态度和情感状态,这段话是用“如果不是……”这样一组句式来表达的,藏叙事于其中,别出心裁地规避了常用的、直陈的叙事套路。

但散文毕竟是散文,不能完全写成寓言。所以,作者随即正面叙述了紫砂壶鼻祖供春其人其事,还有紫砂壶后来发展的极盛状况。这也是这篇散文中唯一的正面叙述。它的功能是防止整篇作品完全寓言化,从而丧失散文的本性。有了这一笔,文章的根就扎牢了,再无后顾之忧,作者于是再次回到寓言性上:

“来自黄龙山的那一堆土未必得意狂妄过,它其实也没想到壶是这样挑剔的一种东西。”

结尾,作者再次发力,加强了本文的寓言性,以寓言中的“人物”心思为切口,深入发掘作品内涵:“这一堆土长长地叹了口气,知道彼此已经是云泥之别。苟富贵勿相忘?该忘的其实终归会忘,这是命定的。”

作者借助不同泥土的感慨,写世间冷暖和命运变迁,把紫砂壶的主题引领到人世的主题上来,这是深化和迁移。这样,双重的主题和多重的蕴涵,制造了亦真亦幻的艺术氛围,从而改变了文化散文那种严肃深沉的表情,使散文出现了新的面相。

猜你喜欢

紫砂壶寓言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