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促“最多跑一次”改革

2018-08-17

浙江人大 2018年8期
关键词:衢州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

■专家推介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应有之义。如何找准突破口,既立足人大自身职能,又助推党委中心工作落地?衢州市人大力促“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系列动作,值得肯定。

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衢州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进驻审批中心,针对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问题集中开展专题询问,并积极通过省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方式,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天花板”问题向上级人大反映。这一系列“组合拳”,收放有度、精准有力,人大工作的“一线作为”得到有效彰显。

2017年10月,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询问会进行全程电视直播。

近年来,衢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关注“最多跑一次”改革,量身定制“监督套餐”,深入推进政府及其部门深化简政放权、推动“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全力助推衢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衢州市“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经验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多次介绍衢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人大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精准监督,持续发力,全力推进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在前列,为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提供坚强支撑。”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居亚平说。

2018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梁黎明在衢调研时,对衢州人大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咬”定1号议案,破除中介“梗阻”

在企业项目审批中,中介服务环节一直是影响审批效率的重要堵点。以前,一个项目从审批到落地,因为中介服务环节的拖拉,项目业主少则等上一两个月,多则等上一年半载,项目业主叫苦连天,审批机关无能为力。

为破解中介服务“中梗阻”难题,2017年,衢州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特别将金雪白等17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企业审批中介服务规范化管理的议案》,确定为当年人代会的第1号议案,由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领衔重点督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负责抓好落实,并要求市政府切实解决项目审批中介服务机构供小于求、竞争不充分、服务效率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衢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引进中高端中介机构和人才,精心培育本地中介服务市场,建立中介机构服务网,制定中介机构服务规范,引导中介服务行业规范发展。

同时,衢州市在全省率先推出“多审合一”(施工图审查由原来多头审查变全流程电子图审、综合性一次会审)、“多评合一”(将一般性投资建设项目前期推进涉及的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等评估事项,实行“统一受理、统一评估、统一评审、统一审批”)、“多测合一”(将建设工程审批涉及的土地、规划、房产等技术服务,统一委托给一家单位承担,实行统一测绘、成果共享),通过“三合”举措缩减了中介服务时间50%以上,使一般性投资项目审批压缩到45-60个工作日,年均为企业节约资金成本1亿元以上。

在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内,浙江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的年产150吨量子点胶水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部分设备正进场安装,即将投入生产。

“没想到项目进展这么快。”企业项目负责人苏叶华深有体会地说,2017年6月他们摘牌拿到土地后,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图纸的审查备案,且全程电子化,一次都不用跑。

跨县域视察,让基层共享改革“红利”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让基层群众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带队,先后组织125名人大代表跨县域交叉视察各地“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乡镇“四个平台”建设整合情况。

代表们聚焦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向政府及部门提出完善标准化办事指南,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规范乡镇便民服务大厅综合窗口设置、解决明整暗分现象,完善“四个平台”运行考核机制、发挥“四个平台”快速高效的信息化治理作用,加强宣传引导等建议,要求政府部门在便民利民、流程再造、打破信息孤岛上实现突破,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企事业单位、向基层延伸,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代办员帮助群众跑。

市、县(市、区)政府积极推动部门权力事项下沉,相关部门主动参与乡镇“四个平台”建设,基层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在家门口的村便民服务中心,村务员通过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只用了两天时间就为66岁的常山县辉埠镇久泰弄村村民黄十五领回了老年人优待证。

2017年以来,衢州多地试点打造乡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升级版”。在常山,村民们到村级服务窗口可直接办理422个民生事项,实现了“办事不出村”。

主任笔谈

人大监督要围绕中心精准发力

衢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居亚平

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先行先试地区,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与省委、市委一个目标、一个声音、一个步调,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走在前列。我们深深体会到,人民群众的美好追求就是改革深化的不竭动力。

“最多跑一次”改革源自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必须创造一个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的营商环境。省委、市委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靶向精准,引起了全省上下广泛共鸣。2017年4月衢州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金雪白等17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企业审批中介服务规范化管理的议案》,被大会秘书处列为第1号议案,并由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领衔重点督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负责抓好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列为重点监督计划,保证了人大监督与市委市政府、与人民群众意志的高度统一,为推动改革奠定了基础。

“最多跑一次”改革拓展于人民群众的广泛需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群众需求是多方面的,决定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宽领域的,对改革的监督也必须是多层面的。鉴于此,一方面,我们在衢州全市推广代表联络站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做法,密切关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主平台;另一方面,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跨县域视察,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推进乡镇“四个平台”建设,并在明察暗访的基础上,精选“痛点”问题,开展专题询问,保证了改革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改革的内容和举措,让人民群众享受了更为广泛的“改革红利”。

“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于持续走在前列的不懈追求。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到“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与此相应的人大监督也呈现层层递进、规范提升的态势。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了“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涉法问题;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衢州市的省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对浙江省政务管理的立法建议》,要求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范,得到省人大常委会的积极回应。2018年7月底举行的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草案)》。

2018年5月底,衢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实施意见》,“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再次出发。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走在前列。

直击“痛点”,以“问”倒逼

2017年10月12日下午,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询问会,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是人大履职的重要方式。为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开展,衢州市人大常委会敢担当、敢亮剑,以“问”倒逼部门公开承诺解决时限。

为使专题询问不走过场,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相关工委通过到行政服务中心明察暗访、利用进代表联络站和主任接待代表月、到企业调研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和经济主体的意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最渴望“改”的问题,从263条征集意见建议中总结梳理出56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精选出了9个“痛点”问题,在询问会上集中发问。

围绕“部门数据信息共享联通难”“投资项目审批慢”“房产交易缴税环节耗时长”“电子支付平台未建立”“推进同城联办改革”等,叶正义等9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向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发“难”,督促相关部门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间,切实推动“疑难杂症”的治愈。

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等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当场应询、认真回答,并结合各自职能,提出了系列改进工作的举措和办法。衢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汤飞帆作表态发言。

专题询问会全程电视直播,《衢州日报》整版刊载询问内容,接受社会大众监督。某应询机关的负责人坦言:“面对着镜头,面对着委员和代表的现场询问、追问,内心还是比较紧张的。”

“不过,最重要的是要把这种压力变为动力,不断地把改革深化下去,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该负责人表示。

联络站建在行政服务中心,代表“坐堂问诊”

为增强监督实效,衢州市人大常委会还别出心裁,率先将代表联络站建在行政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人大代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日活动”,每次安排2名代表值班,由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作为牵头代表,指定一名省、市人大代表参加。

值班代表定点“坐诊”,接待群众,听取和收集群众对行政审批和服务方面的意见建议;在大厅随机走访“出诊”,前往审批窗口全程监督办理事项和流程,向办事主体或窗口负责人进行问询,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通过定期巡查“会诊”,会同市“最多跑一次”办公室、市督考办、市政府督查室等单位联合组织督查,提出督查意见建议。

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注重督办落实:

一是即时交办,可以立即处理的问题现场要求相关部门予以处理;

二是函告转办,对需要协调沟通的问题进行登记函告,要求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处理;

三是专项处理,对重大疑难问题由参加值班代表通过议案、建议等形式交省、市政府相关部门办理。

“人大代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非常‘接地气’,代表通过履职监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群众的点赞,也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衢州的营商环境贡献了力量。”参加工作日活动的省、市两级人大代表叶志卿表示。

审批模式在变,代表立法议案跟进

衢州市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科无差别受理”后,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但是,由于审批模式的转变,随之带来了一些绕不开的法律问题。比如,行政服务中心主体定位及职能、统一收件或受理的效力、办事流程和期限规定、涉审中介服务要求、平台与数据共享等法律依据不足,亟须立法回应和规范。

衢州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涉法问题。会后,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居亚平就相关涉法问题进行调研,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并组织专家进行立法论证。

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居亚平提交了《关于对浙江省政务服务管理的立法建议》,对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立法的意义、基础和重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快立法步伐,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范,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回应,切实发挥法律对改革的引领推动作用。

省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代表议案。在2018年7月底举行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了《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草案)》。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最多跑一次”改革没有终点,人大监督永远在线上。当前,衢州市人大正以一线的状态,积极发挥一线的作为,全力助推衢州“最多跑一次”改革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图片由衢州市人大提供)

猜你喜欢

衢州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高邑县人大常委会 组织召开常委会主任与“三长”联席会议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