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凤庆花岗质糜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

2018-08-16李再会王海林

现代地质 2018年4期
关键词:花岗闪糜棱岩临沧

王 宏,丛 峰,李再会,王海林

(中国地质调查局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1)

0 引 言

西南三江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东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构造-成岩-成矿作用复杂,是研究古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历来是中外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临沧花岗岩体位于滇西三江地区澜沧江带中南段,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复式花岗岩基[1]。作为东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岩体单元,该岩基记载了三江造山带晚二叠世—三叠纪古特提斯洋从消减闭合到陆陆碰撞的复杂历史,研究其岩性组合、成岩成矿作用及构造背景,对重建区域地质演化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认为,临沧花岗岩具规模大、多期次侵位特征,岩性主要为中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次为燕山晚期花岗岩及晚二叠世的花岗闪长岩[2-4]和以勐库岩体为代表的碱长花岗岩[5]。 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凤庆地区临沧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及沿澜沧江两岸零星展布的透镜状、长条状白云母花岗岩。

凤庆澜沧江断裂带内分布有大量黑云二长花岗质糜棱岩、黑云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在断裂带西南边缘因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减弱而与临沧花岗岩呈渐变过渡接触。在1∶25万凤庆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这些糜棱岩被认为是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等高级变质岩夹黑云长英质变晶糜棱岩,并且翟明国等[6]在昌宁县漭水及景洪市大勐龙获得黑云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的Sm-Nd同位素Nd模式年龄分别为1 828.3~1 616.3 Ma、1 900~1 750 Ma,据此与区域地质进行对比,将澜沧江断裂带内黑云二长花岗质糜棱岩、黑云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归属为元古界大勐龙岩群。本文研究认为在凤庆澜沧江断裂剪切带内大勐龙岩群仅有少量中元古界石榴子石十字石二云母片岩、石榴子石十字石黑云母片岩等中高级副变质岩类以条带状产出,大量的黑云二长花岗质糜棱岩、黑云花岗闪长质糜棱岩等原岩是临沧三叠纪花岗岩体的一部分,遭受后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形成,而非中元古界大勐龙岩群古老片麻岩。

研究位于澜沧江断裂带中段的凤庆花岗质糜棱岩,对于建立三江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的完整时空格架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对凤庆花岗质糜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锆石 U-Pb 测年方法进行了定年,对其原岩侵位时代、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及后期变形变质等特征进行了探讨,为解析区域上大勐龙岩群的变质级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提供基础支撑,为重塑澜沧江构造带乃至整个三江构造带地质演化的过程提供依据。

1 糜棱岩带特征及岩石学特征

1.1 凤庆花岗质糜棱岩带

凤庆花岗质糜棱岩带相当于《云南省区域地质志》[7]中划分的崇山—大勐龙变质岩带的中部,分布范围大致同其划分的澜沧江断裂带中段(图1)。在断裂中北部大致沿澜沧江河谷延伸,北部呈NNW走向,至中部逐渐转向近EW向延伸,向南沿澜沧江西侧转为近SN向,总体呈北东向凸出的弧形,长约150 km,宽5~12 km。糜棱岩带向西南与临沧花岗岩、习谦—幸福变质岩带*段向东、刘静,刘发刚,等.1∶25万凤庆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昆明:云南省地质调查院,2008.呈脆韧性剪切变质变形渐变过渡接触,向北东以高角度直接逆冲于中生代地层之上。

图1 滇西三江中段地质构造简图(据王舫等[4]改编) Fig.1 Geological structural sketch map of the central segment of the Sanjiang region, western Yunnan(modified after Wang et al.[4])

糜棱岩带内主要变形岩石有黑云二长花岗质糜棱岩、黑云花岗闪长质糜棱岩、眼球状黑云二长花岗质糜棱岩、眼球状黑云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及少量糜棱岩化白云母花岗岩、糜棱岩化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岩脉。带内发育有小到显微尺度大至区域尺度的规模不等的脆韧性变形特征,构造变形结构样式基本相同,应变强度从澜沧江断裂剪切带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弱,两侧围岩也受同期剪切变形影响而使其面理与韧性剪切带呈低角度相切,卷入韧性剪切带中出现糜棱面理。带内卷入的地层包括大勐龙岩群片岩、歪古村组浅变质粉砂-泥质岩石及长英质岩脉,各种岩性以脆韧性剪切面接触相间分布而显示构造混杂特征,内部具强变形带与弱变形域相间的构造格局:强变形带内形成长英质糜棱岩、糜棱岩化片岩、千糜岩化泥质粉砂质板岩等构造岩;弱变形域内主要由无明显韧性变形的浅变质砂泥质岩石组成,部分具片理化。花岗质糜棱岩产出稳定,由澜沧江河谷向两侧呈现出粗糜棱岩—粗细交替互层糜棱岩—细糜棱岩的糜棱岩化强弱过渡特征。带内糜棱面理倾向30°~45°,倾角35°~65°,粗糜棱岩中钾长石、斜长石及部分黑云母形成碎斑呈眼球状、透镜状(图2(a)、(b))沿糜棱面理定向产出,长英质及部分黑云母形成碎基呈透镜条痕状、交织网纹状聚集绕碎斑呈流状定向分布,其中的石英呈透镜条纹状、条痕状塑性变形,长石呈脆性变形,显示浅部构造层次的变形特征,旋转碎斑系拖尾及S—C组构(图2(a))均显示自西南向北东的逆冲性质;糜棱岩带东侧上三叠统地层发育宽约340 m的脆性破碎带,为晚期断裂作用形成,带内岩石普遍具碎裂岩化,形成碎裂岩、碎裂硅质岩及断层泥等脆性构造岩,灰岩或大理岩形成构造透镜体,板岩或片岩形成形态复杂的挤压褶皱构造。

1.2 黑云花岗闪长质糜棱岩

本次研究在凤庆澜沧江东岸漭街渡公路壁采集了典型的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及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岩石样品,具体的采样位置见图1。

图2 凤庆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野外露头((a),(b))及镜下照片((c)单偏光; (d)正交偏光)Fig. 2 Field outcrop photos and microphotographs of the Fengqing biotite granodioritic mylonitesKfs.钾长石;Pl.斜长石;Bt.黑云母;Qz.石英

黑云花岗闪长质糜棱岩为变斑状中细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眼球状构造(图2(a)、(b)),矿物组合比较单一,主要造岩矿物包括黑云母(15%~20%)、石英(35%~40%)、变斑斜长石(25%~30%)和钾长石(5%~10%),其中长英质矿物形成20%以下的细碎基质。副矿物包括榍石、锆石等。黑云母呈半自形—自形片状,浅—深褐色,多色性,颗粒大小0.5~5.0 mm,呈不规则稀疏条纹条带状、鳞片状集合体,单体和聚合体总体定向分布,沿劈理走向构成糜棱叶理(图2(c)、(d)),可发生绿泥石化。变斑斜长石(更长石为主),呈变斑状扁豆—透镜状(大者d<4 mm×5 mm)、眼球状(d<4.0 mm×4.5 mm)定向,内部钠长石聚片双晶发育,双晶条带或者与糜棱叶理一致,或者斜切。钾长石主要为微斜长石和正长石,呈眼球状、透镜状碎斑,见裂纹、波状消光,沿长轴方向定向排列,内部填充微晶石英形成似文象共结结构。石英沿长轴拉伸呈透镜条痕状、它形粒状(含扁豆状—小透镜状)镶嵌变晶集合体,部分石英颗粒见裂纹、波状消光,伴明显细粒化。

图3 凤庆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野外露头((a),(b))及镜下照片((c),(d);正交偏光)Fig. 3 Field outcrop photos ((a), (b)) and microphotographs ((c), (d); crossed polarized light) of the Fengqing tourmaline-muscovite-grano pegmatitic mylonitesKfs.钾长石;Pl.斜长石;Ms.白云母;Qz.石英;Tur.电气石

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为暗色黑云花岗闪长质糜棱岩中的浅色体,变形变质相对较弱,多以脉状、似层状(以厚2~5 cm细脉、10~20 cm中脉为主,大脉厚可达80 cm)顺糜棱面理平直产出(图3a),延伸稳定,局部地段脉体膨胀放大呈囊状,部分脉体不连续、延伸小、呈透镜状。主要矿物组成:白云母3%~6%,石英35%~40%,长石45%~55%,电气石5%。其中,斜长石呈变斑状、扁豆-透镜状、不规则状稀疏散布于长英质变晶集合体中,大者粒径为2 mm×4 mm,长轴与糜棱叶理一致;碱性长石呈它形粒状、椭圆状等,大者粒径为3 mm×5 mm,含少量细小微晶;石英呈它形不等粒状、条带状、镶嵌变晶粒状集合体,定向排列;白云母,细粒—粗粒片状,局部呈条纹—条痕状,多以鳞片状集合体出现;电气石,呈柱状、针柱状稀疏分布,多于脉体中心部位富集。

2 实验分析方法

样品由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重点实验室完成主量与微量元素分析。野外采集有代表性的新鲜样品,无污染粉碎至 200 目以下。主量元素采用X荧光光谱法(XRF),测试仪器为PANalytical生产的AXIOS荧光光谱仪,分析精度和准确度优于5%。全岩微量元素含量利用 Agilent 7500a ICP-MS 分析完成,具体的分析测试方法参考靳新娣等[8]。

野外分别采集两件样品各约2 kg 。在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所完成锆石分选,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完成锆石样品制靶、阴极发光及U-Pb微区测年。根据锆石透、反射光及CL图像,尽量避开锆石内部的包裹体、裂隙,选择代表性的锆石颗粒和区域进行。分析仪器为ICP—MS ELAN DRC—Ⅱ型激光等离子质谱仪。实验中采用He作为剥蚀物质的载气,激光剥蚀束斑直径在40 μm,激光剥蚀样品的深度为30 μm。锆石标样采用91500标准锆石,采用208Pb对普通铅进行校正。Pb、U、Th含量计算以NIST SRM610为外标,Si为内标。数据采用Isoplot(ver 3.0)[9]程序进行处理。

3 分析结果

3.1 锆石年代学

图4 凤庆花岗糜棱岩典型锆石阴极发光图像Fig.4 Representative CL images of zircons from the Fengqing granitic mylonites

本文对两件花岗质糜棱岩样品(pm01-1和pm02-2)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图4,表1)。两件样品中的锆石多为无色短柱状—长柱状晶形(长 210~320 μm),长/宽一般接近 2∶1。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振荡环带结构发育,应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图4(f)—(h))。部分锆石内部发育残留的继承性锆石核(图4(a)—(d)),继承锆石多表现为均匀的无分带的内部结构。

3.1.1 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

该样品(P01-1)采自凤庆县澜沧江东岸漭街渡大桥桥边。本次共分析了19个测试点,测年数据结果列入表1。其中9个分析在新生岩浆结晶锆石区域的测试点获得了一致的206Pb /238U 年龄(图5)。这些锆石U含量介于484×10-6~ 1 173×10-6,Th 含量为35×10-6~174×10-6,Th/U 比值为0.07~0.28,206Pb/238U年龄变化于219~233 Ma 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231.91.8)Ma(MSWD=3.6,n=9)。继承锆石共分析了10个测试点,U含量为172×10-6~2 494×10-6,Th 含量为70×10-6~284×10-6,Th/U比值为0.05~1.05,锆石年龄分布在301~1 341 Ma之间,反映岩浆源区中含有古生代—新元古代的地壳组分。

表1 凤庆花岗质糜棱岩LA-ICP-MS锆石U-Pb测试结果Table 1 LA-ICP-MS zircon U-Pb data of the Fengqing granitic mylonites

注:序号1—19为样品P01-1的测点,岩性为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其中序号1—10为继承锆石,序号11—19第二组为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231.9±1.8) Ma,MSWD=3.6,n=9。序号20—46为样品P02-2的测点,岩性为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其中序号20—34为继承锆石;序号35—46为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223.4±1.6) Ma,MSWD=0.70,n=12。

图5 凤庆花岗质糜棱岩锆石 U-Pb 年龄谐和图Fig.5 Zircon U-Pb age concordia diagram for the Fengqing granitic mylonites

3.1.2 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

该样品(P02-2)采自样品P01-1附近。本次共分析了27个测试点,结果列入表1。其中对12个新生岩浆锆石进行U-Pb年龄分析,这些锆石U含量为 276×10-6~1 196×10-6,Th 含量为15×10-6~386×10-6,Th/U 比值为0.02~0.79,206Pb/238U年龄变化于214~226 Ma 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223.41.6) Ma(MSWD=0.002 8,n=12)。15个测试点分析落在继承锆石区域,其U含量为211×10-6~11 710×10-6,Th 含量为16×10-6~2 464×10-6,Th/U比值为0.03~3.64,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330~2 584 Ma之间,反映岩浆源区中含有上限为太古代时期的古老地壳组分。

3.2 地球化学

本文共分析了凤庆澜沧江大桥东岸4件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和4件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岩石样品的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表2—表4)。

3.2.1 主量元素

从研究区全岩主量分析结果(表2)可以看出,8件样品的主量元素氧化物含量与特征大致可以分为明显的两组。在Ti、Al、Fe、Mn、Mg、Ca和P等主量元素氧化物含量上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显著高于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而在Si、K、Na等主量元素氧化物含量上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则略高于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

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SiO2含量为 67.90%~69.06%,TiO2含量 为0.60%~0.65%,Al2O3含量为 14.16%~14.72%,CaO 含量 为 1.96%~2.62% ,Na2O 含量 为2.18%~2.94%,K2O 含量为2.98%~4.16% ,Na2O/K2O 比 值均小于1(0.52~0.99),根据 SiO2-K2O 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高钾钙碱性特征[10]。在 TAS 图解(图6(a))中,花岗岩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与薄片镜下鉴定结果(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相一致。铝饱和指数 A/NK 的值为2.23~2.49,A/CNK的值为1.69~1.75,为铝过饱和系列(图6(b))。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的SiO2含量为 72.56%~74.68%,TiO2含量 为0.004%~0.091%,Al2O3含量为 14.64%~14.87% ,CaO含量 为 0.38%~0.63% ,Na2O 含量 为1.96%~5.33%,K2O 含量为3.50%~7.18% ,Na2O/K2O 比 值(除P02-3 样品外)均小于1(0.27~0.85),根据 SiO2-K2O 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高钾碱性特征。铝饱和指数A/NK的值为1.62~1.69、A/CNK 的值为1.54~1.59,亦为铝过饱和系列(图6(b))。在 TAS 图解中(图6(a)),这些样品主要落在花岗岩区域,结合野外露头观察、手标本及镜下鉴定,认为其原岩为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岩。

表2 凤庆花岗质糜棱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

注:主量元素含量单位为%,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单位为10-6。

图6 凤庆花岗质糜棱岩 TAS 图解(a)和 A/NK-A/CNK 图解(b)(底图据文献[11])Fig.6 TAS discrimination (a) and A/NK vs.A/CNK diagrams (b) for the Fengqing granitic mylonites

图7 凤庆花岗质糜棱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a)和微量元素蛛网图(b)(球粒陨石标准化值据TAYLOR等[12];原始地幔标准化值据SUN等[13]) Fig.7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a) and primitive mantle-normalized multi-element patterns (b) of the Fengqinggranitic mylonites

3.2.2 稀土元素

凤庆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的稀土元素总量181.64 ×10-6~210.34×10-6,平均为193.18×10-6;LREE/HREE为9.23~10.74、(La/Yb)N为12.42~15.25,具有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δEu =0.55~0.58,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特征(图7(a))。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的稀土元素总量∑REE为7.75×10-6~23.12×10-6,平均为16.91×10-6;LREE/HREE为1.51~4.90、(La/Yb)N为1.13~4.67;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图7(a))显示,4个样品配分模式基本一致,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δEu =0.27~0.36(样品P02-4为1.64),具有明显Eu的负异常,这与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斜长石分离结晶的程度不同有关,暗示其源区残留相中有斜长石。

3.2.3 微量元素

凤庆黑云花岗闪长质糜棱岩Sr含量为128×10-6~141×10-6,Zr 含量为5.96×10-6~6.81×10-6,Hf含量为 0.178×10-6~0.264×10-6,Cr和Ni含量较高,分别为 72.6×10-6~85.6×10-6和22.4×10-6~26.7×10-6。对比之下,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在微量元素含量上显著偏低,Sr含量为9.44×10-6~79.1×10-6,Zr 含量为1.26×10-6~2.83×10-6(除P02-3 样品外),Hf含量为 0.065×10-6~0.138×10-6,Cr和Ni含量分别为 0.64×10-6~3.51×10-6和0.255×10-6~2.310×10-6。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图7(b))显示,这两种糜棱岩样品具有形态相近的配分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 等,Ba负异常,富集Th、U;高场强元素Sm呈弱正异常,亏损Si、Zr、Hf、Ti。

4 讨 论

4.1 凤庆花岗质糜棱岩形成时代

图8 凤庆花岗质糜棱岩Y-Nb(a) 和(Y+Nb) -Rb (b) 分类图解(底图据文献[26]) Fig.8 Diagrams of Y vs.Nb(a) and (Y+Nb) vs.Rb (b) of the Fengqing granitic mylonitesVAG.火山弧型花岗岩;ORG.洋脊型花岗岩;WPG.板内型花岗岩;syn-COLG.同碰撞型花岗岩

本次研究中采用高精度锆石LA-ICP-MS U-Pb原位定年技术,选取P01-1、P02-1的多颗新生岩浆锆石获得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和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 231.9 Ma 、223.4 Ma,该年龄应代表变形变质前花岗质岩石的侵位年龄。凤庆花岗质糜棱岩位于临沧花岗岩体北段(澜沧江脆韧性剪切带叠加地段),前人对该地区的临沧花岗岩进行过较多测年工作,如Hennig等[14]在小湾电站获得239 Ma的岩浆结晶年龄,彭头平等[3]和Peng等[15]在澜沧、小湾等地也获得了 232~233 Ma的侵位年龄。在临沧花岗岩中南段,Jian等[16]获得了205~220 Ma 的岩浆侵位年龄、王舫等[4]获得了216~233 Ma的侵位年龄。这些测年数据在误差范围内,与本文取得数据基本一致,表明临沧花岗岩体自南而北具有一致的岩浆结晶年龄,侵位时代为中三叠世。结合地球化学研究,凤庆花岗质糜棱岩变形变质前为临沧花岗岩体北段的重要组分,其形成时代亦为中三叠世。

4.2 岩石成因分析

临沧花岗岩普遍具有低Na2O/K2O 比 值、高铝饱和指数(A/CNK 值>1.1)、低CaO与Na2O、高Rb/Sr 比值(>0.9),且P2O5含量大于 0.1%,具有 S 型花岗岩的特征[4]。凤庆花岗质糜棱岩Na2O/K2O比值(除P02-3样品外)均小于1,铝饱和指数(A/CNK值)均大于1.5,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且CaO(尤其是花岗伟晶质糜棱岩0.65%)与 Na2O 含量较低,Rb/Sr 比值较高(>1.5),具有与临沧花岗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主要氧化物比值研究,临沧花岗岩很可能来源于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4]。同时凤庆花岗质糜棱岩和临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都显示高Si、亏损Zr、Hf、Sr 、 Ti 和富集 Rb、Th、U的特点,这也与典型的壳源花岗岩相似[17-20]。锆石 U-Pb 年龄结果显示,凤庆花岗质糜棱岩中除较谐和一致的新生岩浆锆石年龄外,含有大量古老的继承锆石,复杂的锆石年龄谱图也支持其源岩可能为变沉积岩的观点[21]。这一结论也与Sylvester[22]、孔会磊等[1]研究得出的临沧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的观点一致。

综上所述,凤庆花岗质糜棱岩与临沧花岗岩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结晶年龄,且在产出上呈构造变形渐变过渡接触关系,遭受构造剪切变质变形前应为临沧花岗岩体的一部分,而非前人认为的元古界大勐龙岩群高级变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继承性碎屑锆石年龄则暗示源岩可能含有大勐龙岩群古老变质岩。另外,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的Fe2O3、CaO、MgO、TiO2等主量元素及微量、稀土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且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形成时代稍早,指示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的原岩是来自同一岩浆源区,不同岩浆期次或不同分异程度的产物。两者在中三叠世先后冷固结晶成岩后,同时遭受后期澜沧江脆韧性剪切带变质变形作用,形成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和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

4.3 构造意义

关于临沧花岗岩的构造成因背景,目前存在不同的认识。早期学者多认为临沧花岗岩属于碰撞型花岗岩[23-25];也有学者认为其形成于碰撞晚期—碰撞后的构造环境[3, 14]。而Dong等[19]和王舫等[4]认为临沧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闭合后的碰撞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属碰撞后花岗岩。本次研究凤庆花岗质糜棱岩位于临沧花岗岩北段北部,与临沧花岗岩南段[4]和临沧花岗岩北段[1]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Y-Nb、(Y+Nb)-R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26]显示花岗质糜棱岩均落于同碰撞花岗岩区域内(图8),且在(Y+Nb)-R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主要落于同碰撞与板内花岗岩的交叉区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凤庆花岗质糜棱岩原岩浆岩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

对于凤庆花岗质糜棱岩由花岗质岩向糜棱岩的形成过程,抑或对于澜沧江剪切带的形成过程,目前研究较少。段向东等①研究认为澜沧江脆韧性剪切带是一条深部韧性变形、中浅部脆性变形为主的复合型剪切断裂带,地质史上遭受了多期次多阶段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其中,中浅构造层次主要发生两期脆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1)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初期,澜沧江(古特提斯)洋盆闭合后陆陆碰撞的造山作用过程中与花岗岩体侵位近同期的脆韧性剪切作用;(2)古新世—始新世,三江地区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影响发生自西向东挤压的逆冲右行走滑性质为主的脆韧性剪切作用。喜马拉雅期晚期,剪切带再次叠加超浅层次脆性断裂作用,发育一系列西东向逆冲走滑性质的脆性破碎带。野外露头观察及岩矿鉴定结果表明,凤庆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整体顺糜棱面理以脉状、似层状产出,具有与黑云花岗闪长质糜棱岩糜棱面理的一致性,存在早期岩浆侵位结晶成岩与剪切变形同时发生的可能性,而旋转碎斑系、S-C组构等现象指示它们也遭受了喜马拉雅早期阶段脆韧性剪切变形作用。对于这些脆韧性剪切变质变形期次、显微构造特征及不同剪切期次具体年代的限定,尚有待于构造地质学家们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5 结 论

(1)凤庆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和电气石白云母花岗伟晶质糜棱岩的岩浆成因锆石 U-Pb 年龄分别为 231.9 Ma、223.4 Ma,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

(2)凤庆花岗质糜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 Rb、Th、U,亏损Zr、Hf、Sr 和 Ti,与临沧花岗岩具有较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结晶年龄,且两者在野外露头上呈脆韧性剪切变形渐变过渡接触,表明花岗质糜棱岩在构造剪切变形前是临沧花岗岩体的一部分,而非前人认为的元古界大勐龙岩群高级变质岩。

(3)凤庆花岗质糜棱岩原岩浆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后期经历了两期中浅构造层次的脆韧性剪切作用,即中三叠世一晚三叠世初期的脆韧性剪切变形作用和古新世—始新世以逆冲右行走滑性质为主的脆韧性剪切变形作用。

猜你喜欢

花岗闪糜棱岩临沧
浅谈三维地质建模对找矿预测的指导意义
——以广东河台金矿田外围找矿为例
粤西河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简析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朱溪矿集区张家坞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黑龙江某铜钼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江西省德兴市水石坞金矿区地质特征
吉林白山新路花岗闪长斑岩LA
--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新疆博乐科克赛铜钼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