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诚信问题及管理对策
——基于江苏部分高校的问卷调查分析

2018-08-16

金融经济 2018年14期
关键词:作弊诚信信用

一、引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推进诚信建设,要不断采取各类措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加快推进信用立法、完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主席对青年一代寄予了殷切期望。然而,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不少诚信问题,这种情况屡屡冲击着大学素质教育,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形成。比较普遍的诚信问题有考试作弊,为顺利通过考试在考试中铤而走险;存在论文抄袭、成果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学年论文甚至毕业论文网上照抄更有甚者请人代写;有的通过弄虚作假获取贫困生资格,骗取国家助学金,还有些故意拖欠助学贷款,形成坏账。

究其原因,主观上,大学生自身守信意识不强,自律意识差,缺乏社会阅历,心智不成熟,对诚信价值观的认知也存在偏差;客观上,匮乏的家庭诚信教育,高校诚信教育的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都是大学生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问卷调查

为了详细了解江苏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诚信状况,作者在江苏省部分高校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调研分析。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作者2017年9月至12月以及2018年1月至3月开展的两次问卷调查,主要采取了网上填写问卷和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样本来源主要是江苏部分高校的本科生。调查内容涉及高校本科生的个人信息和部分诚信信息,包括学校、年级、性别、不诚信经历、对诚信的看法、不诚信的原因、应对方法等部分。两次调查共回收306份问卷,将关键信息缺失的样本剔除后,最终符合要求的样本数量为240份。为了使得数据在数量上进行对等的比较,在部分问卷调查中在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例如学校,专业,性别的情况下,采取“目标定向”调查,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使得四种层次的院校都有60份样本,且文科,理工科专业人数样本均为30份。在240份有效样本中,有过不诚信经历的为11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9.2%,其中女性52人,占女性总数126人的41.2%;男性66人,占男性总数114人的45.8%。限于调查条件,部分数据可能存在纰漏。

三、数据分析

表1 江苏部分不同层次高校学生不诚信经历人数及专业分布

表2 江苏部分高校本科四个年级男女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开始发生阶段

图1 大学生信用缺失的行为

根据表1江苏部分不同层次高校学生不诚信经历人数及专业分布中,四种层次的江苏院校本科学生中有过不诚信经历的学生占50%左右,并随着学校层次的下降,有过不诚信经历的学生比例也在增大,这说明高校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易受周围学习生活环境影响,周围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可以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发生数量;总体来说,理工科专业学生不诚信比例略高于文科专业学生的比例,由于知识体系的不同,学习的难易程度不同,理工科学生在面对作业,考试时承受的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不诚信行为。

根据表2江苏部分高校本科四个年级男女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开始发生阶段,大二阶段发生不诚信行为的比例占到整个大学阶段的40%左右,学生从高中紧张的学习中来到大学校园,经历了大一适应的过程,不少学生在大二开始放松了学习;在表中人数在大四的有个增长,学生在大四面临毕业论文、找工作、考研、出国的压力,部分学生投机取巧,发生了抄袭论文,简历注水的现象;从表中反映的情况来看,男女生的不诚信行为发生阶段基本一致,人数上也大致相当。

根据图1大学生信用缺失的行为,调查时这是道多选题。其中83%的学生选择了逃课行为,8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考试作弊和抄袭行为,5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评奖评优、简历注水行为,选择拖欠同学借款的行为也占到了一定比例,大学生信用缺失的行为呈现多样化的形式和多发的态势。

通过不同的度量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可以发现,总体上,江苏部分高校学生有不诚信行为的人数比例占到一半左右,这是很严重的情况。

四、方法对策

1.在全社会营造守信重诺的氛围

在社会上大力普及诚信教育和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诚信教育。一方面,大力发掘和宣传典型人物群体事迹,构建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诚信文化;另一方面,以失信典型事例作为反面教材,告诫学生不要做出不诚信的行为,习惯性的不诚信会触碰法律的“高压线”,带来严重后果。两方面的诚信教育之下,大学生才能在守信重诺的社会氛围中能更好地纠正自身的诚信问题。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学校和老师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调查中有90%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很有必要。孩子对家长的言语和行为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家长的处事原则和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树立诚信榜样,通过自己的诚信行为对子女的错误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形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当发现孩子做出了不诚信的行为时要及时进行教育纠正,多与孩子沟通。

3.加强社会、学校的信用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作为了一项国家战略,“信用中国”网站的信息公示作用在加强,现也已形成了18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但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致使失信成本较低,加速了诚信缺失现象在社会上的蔓延,更加蔓延到了校园。所以有关部门仍然需要不断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加大联合奖惩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守信者获得激励。

建立学校的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得到了调查中79%学生的认同。高校在学生进校之初就应为每位大学生建立涵盖基本信息、任职记录、实践实习、勤工俭学、证件证书、学习成绩、助学贷款记录等内容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真实记录,作为对学生考核、奖学金、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和向用人单位推荐的重要内容。依靠信用体系,使得大学生们自觉提升自己的诚信自律意识。

4.重点加强高校诚信教育、约束机制

改进诚信教学模式,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在调查中有6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诚信教育有待改善。高校应该构建诚实守信的大学校园环境,除了利用校报、校园广播、辩论赛、社团和主题班会等传统形式进行诚信教育的宣传,更要与时俱进,发挥自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微信、微博等形式进行宣传,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

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得到了调查中73%学生的认同。高校应通过建立健全诚信约束机制和相关制度,加大对诚信缺失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考试作弊、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失信行为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对于考试违纪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及以下处分。第一次作弊行为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有严重作弊行为或第二次作弊行为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违纪、作弊课程成绩以零分记入学籍档案,登记成绩时注明“违纪”“作弊”字样,让大学生认识到失信所要付出的重大代价。

猜你喜欢

作弊诚信信用
作弊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