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湖亭讲古

2018-08-15凌翼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18年7期
关键词:鄱阳湖朱元璋

◎ 文 | 凌翼 编辑 | 王芳丽

2010年3月26日,望湖亭。 摄影/凌翼

在鄱阳湖畔,随便与谁聊天都能听到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故事,离开了朱元璋与陈友谅,似乎鄱阳湖人就不会讲故事了。每一个鄱阳湖畔人,都会在耳濡目染中与朱元璋、陈友谅打交道,在他们心目中塑造着关于英雄和枭雄的形象。

民间故事是历史演绎、传承最好的媒介,男女老少,不需要阅读书本,就挂在嘴边,一代代口口相传,故事就像清风明月一样鲜活地长存于世间。

鄱阳湖大战,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一场水战,如果发生在今天,以现在的宣传媒介,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全方位覆盖,媒体会出现怎样爆炸性的跟踪报道?这一点难以估计。

朱元璋和陈友谅双方当时的战况没有即时报道,战争之后的正史记载多是胜利者一方的歌功颂德。然而,除了正史记载的战争状况外,还有以口头形式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像贝壳一样撒落在鄱阳湖的湖滩。

鄱阳湖大战早已与鄱阳湖融为一体,成为民间讲述英雄与枭雄的最好的场所。而民间故事也承载和表达了老百姓的爱恨情仇。先来讲述一个陈友谅的故事吧。

在九江市南部的吴城镇,现在仍有一座望湖亭(也名望夫亭),这个亭与陈友谅有关。当年他与朱元璋鄱阳湖大战时,领了六十余万兵丁,随舰还带了不少的嫔妃。这些国色天香的嫔妃之中,有一个喜读兵书、深通韬略的奇女子。这个奇女子姓娄,我们且叫她娄妃吧。娄妃虽是妇人,却有不凡见识,屡屡向陈友谅建言献策。陈友谅按娄妃计谋行事,还真屡战屡胜。陈友谅常常称她是自己的“女诸葛”,倍加宠爱。有一次,陈友谅缺粮,娄妃献策说:“皇上可夜袭璋营粮草。”陈友谅依计连夜行动。娄妃叮嘱陈友谅:“妾在望夫亭,可望百里,夫君得胜归来,当旗幡招展,击鼓奏乐,以示凯旋。若是失败而归,则偃旗息鼓。”第二天,晨曦初绽,极目处,娄妃果然看见陈友谅的战舰归来。但所有船舰旗幡均垂落甲板,死气沉沉。尤其是帅舰上的旗帜也不见飘扬,以为这是主帅阵亡的信号。娄妃伤心欲绝,陈友谅此番出战,全是听凭自己的计策,现在君主阵亡,自己有何颜面苟活于世,于是纵身跃入鄱阳湖中。谁知陈友谅本来是想给爱妃一个惊喜,却没想到害了她,痛悔不已。据说娄妃的尸首倒流四十里,在上游赣江的王家渡被渔夫打捞上来,陈友谅将娄妃葬于洪都(南昌)城章江门外,碑石上镌刻着“江流表节”四字。自此,陈友谅失了“女诸葛”,战场上节节败退。

江西庐山御碑亭,为古白鹿升仙台,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立周颠仙碑并建亭,故而得名。 摄影/FOTOE

民间故事中,战争的胜利者朱元璋与陈友谅不同,老百姓赋予他神一般的力量——朱元璋每次历险,总是有神龟、神树、神石等搭救他渡过一道道险境。

前不久,随一个朋友来到庐山脚下的开天古观。古观前身为唐朝西峰寺。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鏖战鄱阳湖时,双方各有胜负。一次朱元璋乘船从鄱阳湖汊航行到开天村,不料碰上陈友谅舰队。返回营地已不可能,只好弃船靠岸,钻进山林里躲藏。陈友谅这边船大人多,将朱元璋的船撞翻后,追兵一窝蜂地登岸,四处搜索。眼看无路可逃,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飞沙走石,暴雨倾泻而下,伸手不见五指,追兵个个心惊胆战。陈友谅心头也一阵阵发怵,生怕中了埋伏,于是鸣锣收兵。转眼红日高照,万里无云。天晴后一看,朱元璋才知道自己藏身于一座寺庙中。曾经做过几年云游僧的朱元璋觉得这是菩萨显灵了,赶忙烧香叩拜。他当时对众菩萨发愿,待仗打完后,他要重修寺庙,再塑金身。从此,这里便沾了皇帝朱元璋的光,村名改为开天村。寺庙后来几经周折又成了道观,名为“开天古观”。

在都昌我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是有关老百姓救朱元璋的。

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打仗,朱元璋虽然在战场上锋芒锐利、节节胜利,但也有被陈友谅打得落荒而逃的时候。有一次陈友谅紧追不舍,正在朱元璋绝望之际,突然从湖汊里杀出一队人马。只见这队人马“头戴尖尖帽、身穿倒毛衣、手持钩镰枪”,犹似天兵神将。陈友谅没有见过这阵势,怕中埋伏,急忙鸣金收兵……朱元璋得救后才知道到这支“神兵”原来是芗溪乡的村民,他们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手拿镰刀正要出湖斫草呢,没想到碰巧搭救了朱元璋。朱元璋要赏赐他们,但村民们既不要封官,又不要财宝。朱元璋只好说,今后鄱阳湖上的草,只要你们去斫,斫到哪儿,哪儿就是你们的!这便有了“上打滕王阁,下打三山脚,除了禾苗,见青就斫”的都昌“霸语”。以现在鄱阳湖水面面积来看,都昌一县就占到了整个湖面的三分之一,另外十几个县、区拢共才三分之二的面积。听了这个故事,我才知道,都昌的“霸蛮”原来是得自朱元璋的封赏。

还有一则故事发生在鄱阳湖老爷庙。老爷庙位于都昌县多宝乡龙头山的鼻梁处,里面供奉着“定江王”鼋将军神像。传说朱元璋在康郎山一战失利后,遭陈友谅率战船紧追不放,一直退至老爷庙附近,一只大头鼋帮助朱元璋打退了陈友谅,让朱元璋渡过一场大难。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重修了老爷庙,赐封“鼋将军”为“定江王”。

老爷庙有一处摩崖石刻,上刻“水面天心”四字,据说是朱元璋被“鼋将军”解救后,挥剑刻下的,如今字迹依在。那个时代,朱元璋与陈友谅争霸天下,在鄱阳湖进行生死对决,险象环生的战争局面,锤炼了这位皇帝。这四个字包含了怎样的意蕴,难以猜度。

在民间,老百姓千方百计地采用嫁接、转移、神化等艺术手法往朱元璋身上贴金,每当朱元璋陷入绝境时,必有神物神人相救,一棵树有时候会站出来为他挡箭,一只鼋也会在他走投无路时救他脱险……朱元璋的故事在鄱阳民间都带有褒义色彩。这或许是鄱阳的百姓需要一位旷世英雄来为鄱阳湖添彩,而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正好迎合了这一民间趣味。

在鄱阳湖畔,随便与谁聊天都能听到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故事,离开了朱元璋与陈友谅,似乎鄱阳湖人就不会讲故事了。鄱阳湖大战,似乎有着某种标签性的意味。每一个鄱阳湖畔人,都会在耳濡目染中与朱元璋、陈友谅打交道,在他们心目中塑造着关于英雄和枭雄的形象。

吴城老街 摄影/张丹一

江西省九江市,鄱阳湖老爷庙内景。 摄影/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

鄱阳湖朱元璋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MYTH AND MECHAS
朱元璋杀牛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朱元璋治藏茶禁政策考述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军中的治军方策
浅析太平军鄱阳湖大捷
朱元璋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