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乡村振兴中的农村能源技术开发对策

2018-08-15

甘肃农业 2018年14期
关键词:技术开发沼气甘肃省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甘肃省农村情况复杂,能源技术开发和传统能源比重大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按照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加快农村能源技术开发势在必行。

一、能源技术开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项要求来看,有四项就直接能源技术开发问题,也就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生态宜居”包含着绿色能源的要求,“乡风文明”也包含着能源文明和进步,“治理有效”则包含着能源开发的生态性和环保性,“生活富裕”包含着新型能源技术的广泛运用,能源消费方式的现代化。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为重要的是农村的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农村主要靠粮食秸秆、草皮、树枝等自然柴薪作为基础能源,这就自然对农村的植被环境、森林环境、农田环境造成非常直接的严重影响。而现在,许多农村地区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能源革命,天然气、电力、沼气等开始大量使用。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高度重视能源技术开发问题,能源技术先进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会大为降低。

二、当前甘肃农村的基本能源结构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区域内生物质能资源比较多,主要包括:农作物秸杆、薪柴、畜粪及可利用垃圾等。根据统计,在农村能源中,传统能源约占农村生活用能的60%,其中秸杆占35%,薪柴占14%,畜粪占11%。秸杆资源主要来自小麦、玉米、豆类、洋芋、谷类等。薪柴资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砍伐薪炭林、灌木林所得;对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修枝打杈所得;林木采伐及加工过程中的废料;违法采伐林木。畜粪资源主要在甘南牧区最多。

目前,甘肃省农村的基本能源仍然主要靠薪柴,消费数量仍居高不下,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影响很大。据统计,甘肃省目前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达2 000多万t、林木质综合剩余物约400万t、畜禽粪便近1 500多万t。全省能够作为能源的可利用农作物秸秆量,总计约有1 000多万t,畜禽粪便约300多万t。综合分析,全省可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量折合标煤约1 100万t左右。从区域分布来看,农作物秸杆在全省各地都有,而畜禽粪便主要集中规模养殖区,林木和薪柴主要集中在陇南和甘南林区。

由于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比较低,大量使用煤炭、天然气、电力的条件不充足,因此,造成了甘肃省农村能源严重短缺的后果,全省缺能6个月以上的农村人口占1/3,农村能源基本上以煤炭和薪柴为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另外,在近年来的扶贫开发政策和措施中也明显忽视贫困农村的能源新技术开发问题,“能源扶贫”“能源技术扶贫”等在许多贫困农村基本空白。

三、近年来甘肃省的农村能源技术开发

为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近年来,甘肃采取以农业实用技术开发和替代资源的方式,不断优化农村用能结构,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1.加大农村能源技术人才的培养。全省各地通过举办农村能源管理与技术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来自农民、技能熟练、热心能源开发的技术队伍。目前,在全省的各市(州)、县(区),都建立了农村能源开发机构,全省农村各种能源人才有2 000多人,持有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技工有12 000多人,服务管理维修人员有8 000多人。沼气和太阳能利用、秸秆深加工综合利用等技术较为成熟。

2.把推广沼气技术作为能源开发的重点。目前,累计建成46万户农村沼气户。在沼气技术开发的过程中还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新:一是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气点,累计建成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20多处,小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70多处。二是在农村居民集中安置区和易地搬迁区,建设楼宇化、农村平房型的集中供气等模式。三是将沼气能源与特色农业紧密对接,建成以农村沼气为主要能源供给特点的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1 440个。

3.打造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机制。近年来,甘肃省持续进行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工作。主要措施包括:政府启动、政策扶持、合作开发、技术服务和社会赞助等。每年大约建设成50个左右的乡村清洁工程试点,在这些试点中,农村资源能源化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这就为构建新农村打好了能源基础。

4.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产品的示范和推广工作。近年来,甘肃省全省累计推广节能炕16万多铺、节能炉19万多台、太阳能热水器25万多台,被动式太阳能暖房140多万m2。并在永靖县、玉门市等4县市,成功建成秸秆固化成型示范项目和秸秆气炭联产集中供气项目,使5 000多户农民用上了新型秸秆燃料,农村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持续提高。

5.把能源技术开发广泛运用于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比如,甘肃省充分利用太阳能调节规模畜禽舍的温度,进行节能养殖,全省暖棚养殖数量已经占到总饲养量的80%以上。同时,甘肃省加快更新老旧农业机械,在全省推广节能型农用机械,在农户推广节能生活用具,倡导节能和节水型消费模式,并且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废弃物能源转换为重点,推进全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比较,甘肃省农村的能源整体结构还很落后,新技术的运用范围和比重还比较低。针对这种形势,一定要把推进农村能源技术开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根据甘肃省的农村实际条件,选择适宜的对策。

1.高度重视能源技术开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既要重视和解决产业培育和经济发展问题,更要重视农民增收和提高生活质量问题,也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好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发能源新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绿色资源,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科学的和环保的能源供给结构,既影响生产,也影响生活。因此,各市州、县区、乡镇等,一定要把能源技术开发放在重要位置,用能源技术进步保证乡村振兴的质量,保证生态宜居和绿色发展。

2.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甘肃省农村的能源结构复杂,区域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所以,不可能用一种能源模式就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必须组织相关人才和专家,组成农村能源现状和问题调查组,对各地农村的能源发展进行科学规划,规划的时期最好选择2018-2030的12年时间为宜,时间短了作用不大,时间太长可行性比较差。同时,把能源技术开发规划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写进乡村振兴规划中去。

3.能源技术开发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和陆续推进的操作原则。研究制定农村能源的技术开发方式和政策,必须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降低成本,追求效益”的方针,分别制定农村能源技术开发的思路、战略、政策和措施。根据甘肃省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收入有限的特点,农村能源建设必须实行自建为主、民办公助的政策。在近期,主要应该把合理利用秸秆、小水电、新能源、企业节能、家庭节能等,作为开发重点。

4.加强先进农村能源科技的开发示范工作。农村能源技术开发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调动和运用多种人才和技术力量,促进农村能源开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要组织力量对农村能源技术开发进行攻关;在各级政府的“星火计划”和科技项目中多安排农村能源技术开发项目;各个地方也要抓好农村能源的示范试点和技术推广工作。在具体项目上重点在沼气集中开发、生物质能开发、农村电气化试点、节柴灶试点、风能、太阳能以及小煤窑、薪炭林、小水电的技术开发进行突破。

5.农村能源开发技术要与能源节能技术同步实施。抓好农村的节能工作必须坚持“双向驱动”的原则,一方面,运用能源开发技术,加快农村新能源的发展,积极开发传统能源,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在生产和生活环节的节能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除切实抓好简便、经济的省柴节煤炉灶的推广使用外,还应加速革新改造落后的农用动力设备、农民家庭生活用能传统习惯,积极推广新的节能耕作、养殖、加工、储存、运输等方法。

6.加速建立农业新能源生产使用技术支撑系统。要加快农村能源技术开发过程,必须加速培养农村能源技术人才,尽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农村能源技术队伍,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关注节能问题。在将农村的各种可利用资源再利用化的同时,又在生产和生活两个领域都能够再到节能节水,才能够真正建设成美丽核心的新农村,才能够真正解决和乡村的环境优美问题。

猜你喜欢

技术开发沼气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钢包透气水口座砖吹氩冶金技术开发与应用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沼气发电工艺中沼气干燥设备的应用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水刀坊的前世今生——记河北锐迅水射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纪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