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水稻发育期变化特征分析

2018-08-14黄桂珍李莉匡昭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变化特征气象条件生育期

黄桂珍 李莉 匡昭敏

摘要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广西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利用广西1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和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分析了广西水稻生育期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0年来,广西水稻产区年平均气温及各季节的平均气温普遍呈上升趋势,而秋冬季节增温更为明显;广西年降水量与夏季、冬季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而春、秋季节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早稻播种、移栽日期普遍提前,齐穗、成熟日期普遍推迟;晚稻播种日期普遍推迟,移栽、齐穗、成熟日期普遍提前。

关键词 水稻;生育期;气象条件;变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005-09

中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表明,1909—2011年,中国陆地区域平均增温0.9~1.5 ℃;近15年处于近100年来气温最高的阶段;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区域气温将继续上升,到21世纪末可能增温1.3~5.0 ℃。据统计,广西年平均气温50年(1961—2010年)来升高了0.75 ℃,变暖趋势十分明显;21世纪后气温开始急剧上升,远超过多年平均值,是历年来温度最高的时期,与此同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广西干旱灾害发生十分频繁,对水资源、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都有较大的影响[1-3]。农业生产直接暴露在气候条件下,气候的任何波动和变化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4-6]。然而,气候变暖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研究农作物生育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7-9],进而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资源抵御其不利影响,对广西农业的发展意义深远。水稻是广西的主要粮食作物,广西的水稻产量历年居粮食作物的首位。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水稻播种及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对水稻产业未来的布局规划和品种改良将起到积极作用[10-12]。本文通过应用统计学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分析了最近3个年代广西水稻发育期的年代变化特征,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水稻生育期的演变规律,为广西农业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13-1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气象资料、农情资料等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地理信息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

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为广西89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和降水量资料。农业气象观测资料选取1981—2010年连续性、代表性较好的的1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历年的水稻播种期、移栽期、齐穗期、成熟期进行研究。地理信息资料包括广西行政区划图、高程数据等,使用广西1∶50 000比例尺的县界、100 m×100 m分辨率的高程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市县级行政区域的水稻种植面积(图1)。

1.2 统计分析方法

首先使用Microsoft Excel计算工具、绘图工具及数据透视表统计功能统计出广西各年代各季节的平均氣温、平均降水量和水稻各个生育期的平均日期,再依次计算相邻2个年代的差值,并采用ArcGIS 10.2软件中的反距离权重法绘制年代差值空间分布图,揭示出不同年代的气温、降水和水稻生育期的变化特征。

2 气温及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2.1 气温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2.1.1 气温变化趋势。1981—2010年广西各个季节的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图2),30年间,广西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分别上升了1.1、0.1、0.9、1.8 ℃。其中冬季升温趋势最为明显,升温速率达0.06 ℃/年,春、秋季节升温速率次于冬季,夏季升温不明显。

2.1.2 各季节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春季平均气温变化有较为明显的南北差异(图3)。1990年代较上一年代普遍升温,桂南、桂东升温明显,升温幅度多在0.3~0.4 ℃之间,部分地区升温幅度达0.5~0.6 ℃,最大值出现在合浦县,升温0.7 ℃;桂北偏西一带较桂南、桂东一带升温幅度偏小,升温幅度0.1~0.2 ℃。2000年代较上一年代显著升温,全区91个站点中有29个站点升温0.7~0.8 ℃,占全区站点的32%,升温0.5~0.6 ℃的有38个站点,占42%;从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桂北升温幅度要比桂南大。

夏季平均气温变化有一定的空间差异,但区域变化特征不明显。由图4可知,1990年代较上一年代气温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亦比较近似,大部分站点的降温幅度均在0.1~0.3 ℃之间。2000年代较上一年代气温上升,但上升幅度不明显,全区升温0.5 ℃以上的仅有7%,升温0.3~0.4 ℃仅有32%。

由图5可知,1990年代除桂西北和桂东北部分地区小幅降温外,其余大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升温,大部分地区升温幅度在0.1~0.3 ℃之间。2000年代全区大部均有明显升温,桂北升温幅度大于桂南;升温幅度最高值为0.9℃,出现在凌云县、平南县、贺州市、平果县、田阳县,升温幅度在0.6~0.8 ℃之间的站点占25%,升温0.3~0.5 ℃的占60%。

由图6可知,1990年代全区急剧升温,桂东北升温幅度最大,桂西北升温幅度最小;灵川县、阳朔县、富川县升温幅度最大,为1.1 ℃,全区有49个站点气温上升0.8~1.0 ℃,占54%,气温上升0.5~0.7 ℃的有30个站点,占33%。2000年代除桂林市降温外,其余地区均有所升温,其中桂西北和中东部地区升温最为明显,升温幅度在0.6~0.7 ℃之间,升温幅度在0.4~0.5 ℃之间的有36个站点,占40%,升温幅度在0.2~0.3 ℃之间的有24个站点,占26%。

2.1.3 水稻主产区1980—2000年代各季节平均气温变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水稻主要产区的气温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稻各个发育期的影响,选取桂北的桂林站、河池站、沙塘站(柳州市北郊)和桂南的南宁站、玉林站、钦州站等6个水稻主要产区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由图7可知,剔除因迁站影响的南宁站,其余5站四季气温总体均呈升温趋势,升温幅度及南北温差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季气温南北差异最大,最南端高于最北端5~6 ℃;春季南北温度差异次之,最南端高于最北端4 ℃左右;秋季南北温差小于春季,最南端高于最北端3 ℃左右;夏季南北差异最小,最南端仅比最北端高1 ℃左右。

2.2 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2.2.1 广西各季节降水量变化特征。春季降水量年代变化有明显的南北对称性变化,1990年代桂西和桂南大部降水量减少23~113 mm不等,2000年代桂北大部降水减少23~68 mm。1990年代和2000年代全区降水量总体上是普遍减少的(图8)。夏季降水量1990年代全区大部地区增多114 mm以上;2000年代总体较上一年代降水量减少,其中巴马县以北和永福县以北降水量明显减少,减少幅度大多在114~205 mm之间(图9)。

1990年代秋季降水量以减少为主要特征,其中1990年代为全区范围性的减少,接近1/2的版图减少幅度超过69 mm,平果县、天等县、崇左市、大新县、龙州县、宁明县、上思县、扶绥县、防城港市减少幅度达114~205 mm。2000年代桂西北地区为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在23~68 mm之间;其他地区变化幅度不大,增减幅度在±22 mm之间(图10)。

2000年代冬季降水量变化不大,增减幅度多在±22 mm之间。1990年代除桂东南地区降水量偏少23~68 mm外,其余地区降水量无明显增减,变化幅度多在±22 mm之间(图11)。

2.2.2 广西水稻主产区各季节降水量变化特征。选取桂林、沙塘(柳州市北郊)、河池、南宁、玉林、钦州等6个水稻主要产区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水稻主要产区降水量年代变化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差异(图12)。春、冬2季降水最为充沛的产区是地处桂东北的桂林,各个年代季降水量均远远多于其他产区;夏、秋2季降水最为充沛的是桂南沿海的钦州地区,各个年代季降水量均远远多于其他产区。

春季,1990年代以来,全区水稻主要产区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2000年代,除桂南的钦州、玉林站降水量较上一年代增多外,各站降水量均较上一年代明显减少。年代季降水量最多的桂林站(桂东北)比最少的南宁站(桂南)多279~494 mm不等。

夏季,1990年代各产区降水量较上一年代有大幅度增多;2000年代,除钦州站降水量稍微增多外,其他各站降水量均明显减少。年代季降水量最多的钦州站(桂南)较最少的沙塘站(桂北)多528~717 mm。

秋季,1990年代以来,各站降水量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其中钦州、桂林、河池减少趋势最为显著。年代季降水量最多的钦州站较最少的沙塘站多112~245 mm。

冬季,1990年代后除桂林站外,各站降水量均较1980年代有所减少,其中桂南的钦州、玉林站减少幅度最大;2000年代除沙塘、河池外,其余站点均呈减少趋势。年代季降水量最多的桂林站较最少的南宁站少68~115 mm。

3 广西水稻生育期的时空演变特征

3.1 早稻生育期时空演变特征

3.1.1 早稻生育期年代际空间演变特征。本文选取广西1981—2010年16个数据连续性、代表性较好的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计算广西水稻播种、移栽、齐穗、成熟等4个主要生育期的平均日期的年代差值,并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进行空间插值、水稻产区矢量图进行抠图,得出水稻产区的平均日期年代差值图。图中,负值越大表示该生育期的平均生育日期较上一年代提前日数越多;反之,正值越大表示较上一年代推迟日数越多。

由图13可知,广西南宁、灵山、柳州等地1990年代早稻播种平均日期较上一年代推迟2~7 d,其他地区则普遍提前3~6 d。2000年代桂东和桂西大部分地区及播种平均日期普遍较上一年代提前2~10 d,其他大部地区则大多推迟2~7 d。

由图14可知,1990年代大部分产区移栽日期提前3~6 d,桂南大部推迟2~5 d。2000年代移栽日期全区普遍提前5~8 d。

由图15可知,1990年代桂中、桂南大部产区齐穗日期普遍推迟2~3 d,桂东北和桂南部分地区提前3~6 d。2000年代齐穗日期普遍提前3~4 d,桂南部分地区推迟2~5 d。

由图16可知,1990年代成熟日期普遍较上一年代推迟2~3 d,桂平较上一年代推迟8 d。2000年代成熟日期大部提前5~6 d,桂南部分地区推迟2~5 d。

3.1.2 早稻生育期年代际时间演变特征。对南宁、雁山、沙塘、玉林、河池、钦州等6个水稻产区近30年的平均生育日期进行统计分析。由图17可知,雁山、玉林、钦州出苗日期较上一年代推迟1~6 d,南宁、沙塘、河池则提前4~14 d。各产区移栽日期较上一年代提前1~16 d,其中河池提前16 d,为全区提前量最大的产区。齐穗期、成熟期除钦州推迟6 d,玉林几个年代变化不大(增减幅度1~2 d),其他幾个产区提前2~8 d。

3.1.3 早稻各生育期所需天数变化特征。由各年代平均生育日期统计得出,2000年代早稻秧苗期明显缩短,这与春季升温有较大关系,大田生长期则普遍延长,利于高产(表1)。

3.2 晚稻生育期时空演变特征

3.2.1 晚稻生育期年代际空间演变特征。由图18可知,1990年代全区晚稻播种日期普遍推迟10 d以上;2000年代桂东南和桂东北普遍推迟6~9 d,其他地区普遍推迟4~5 d。

由图19可知,1990年代移栽期桂东比、桂东南普遍提前1~4 d,桂中普遍推迟2~5 d;2000年代桂南普遍推迟,其中灵山、浦北一带推迟6~9 d;其他地区普遍提前2~4 d。

由图20可知,1990年代大部提前2~4 d,桂平、玉林一带推迟2~3 d。2000年代桂北的河池、宜州、环江一带和桂中的苍梧、梧州一带提前3~4 d,桂南的横县、灵山一带推迟6~9 d。

由图21可知,1990年代南宁以南和柳州以北地区大部提前4~8 d,桂中的桂平、平南一带推迟6~9 d。2000年代全区大部推迟2~3 d,桂北、桂东部分地区提前2~4 d。

3.2.2 晚稻生育期年代际时间演变特征。由图22可知,广西晚稻主产区播种、出苗日期的年代际变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齐穗期和成熟期则南北差异较大,桂北晚稻成熟日期普遍比桂南早15~20 d。

3.2.3 晚稻各生育期所需天数变化特征。由各年代平均生育日期统计得出,广西水稻主要产区的晚稻整个生育期明显变短,与之相对应的是秋季气温明显变暖(表2)。

4 结论与讨论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知,1981—2010年广西各个季节的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升温趋势最为明显,春、秋季节升温速率次于冬季,夏季升温不明显;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各地气温逐年代攀升,除了20世纪90年代夏季有所降温以外,其余年代全区各地的气温均较上一年代有所升高。

早稻播种、移栽、齐穗、成熟日期普遍提前,晚稻播种日期普遍推迟,移栽、齐穗、成熟日期普遍提前。由于早稻感温性强,广西春季气温明显升高不但可使早稻播种期提前,还可使秧苗期明显缩短,从而导致早稻移栽日期普遍提前,且又因广西夏季升温不明显,致使早稻的大田生长期略有延长;而晚稻虽感光性强,但秋季气温明显升高仍可使晚稻生长期缩短,从而使晚稻的齐穗和成熟日期普遍提前。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水稻生育期有明显的影响,广西大部地区早稻秧苗期明显缩短,大田生长期普遍延长;秋季气温明显升高导致广西大部地区晚稻整个生育期明显变短。可考虑将水稻品种改为增产潜力更大的中晚熟品种。

5 参考文献

[1] 代立芹,李春强,魏瑞江,等.河北省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干旱区研究,2011,28(2):294-300.

[2] 邓环,万素琴,刘敏,等.气候变化对1981年以来湖北省中稻生育期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32(2):84-89.

[3]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4] 广西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课题组.广西山区农业气候与大农业开发策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5]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6]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西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7] 何燕,王斌,江立庚,等.基于GIS的广西水稻种植布局精细化气候区划[J].中国水稻科学,2013,27(6):658-664.

[8] 黄梅丽.广西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C]//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中国气象学会,2006.

[9] 侯雯嘉,耿婷,陈群,等.近20年气候变暖对东北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1):249-259.

[10] 李世忠,李江南.气候变暖背景下广西水稻生育期变化特征[C]//中国气象学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保障农业提质增效.中国气象学会,2015.

[11] 雷秋良,徐建文,姜帅,等.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作物生育期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1):205-209.

[12] 仝文伟,张玉娟,郭艳玲,等.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应用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29(8):933-936.

[13] 涂方旭.廣西水稻主要生育期气候条件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2006(4):370-373.

[14] 许吟隆,郑大伟,刘晓英,等.中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关键问题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

[15] 王斌,陈小敏,钟曼茜,等.海南水稻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热带作物学报,2017,38(3):415-420.

[16] 周绍毅,徐圣璇,黄飞,等.广西农业气候资源的长期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168-173.

猜你喜欢

变化特征气象条件生育期
青海省G06高速公路气象条件危险区划研究
安岳柠檬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生育期对徐紫薯8号品质及结薯性的影响
务川县气候变化特征
伊宁市旅游客流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及旅游发展对策
辣椒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比较
桉树人工林胸径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