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玉滩湖:“一条龙”治水护清波

2018-08-12叶晓婷

环境与生活 2018年2期
关键词:溪河水库生态

叶晓婷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所在地重庆市大足区,是该市西部严重缺水的区域之一,1958年该区修建了玉滩水库,但由于历史客观条件等原因,蓄水有限。2012年,玉滩水库扩建完成,成为大足区、荣昌区26个镇街城乡120万人生活生产的重要水源地。2013年,玉滩水库被纳入《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经过5年的水污染防治建设,玉滩水库的水专项保护行动已进入收官阶段。历经沧桑一甲子,水库如今面貌如何?1月19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扩建水库为120万人解渴

1月19日,《环境与生活》记者乘车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出发前往重庆大足区,沿途巴山渝水,峡江峻谷,景致万千,雄浑与秀美并存。行车约一个半小时后,来到大足区环保局。

大足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市西北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的大足石刻,汇聚了唐末宋初时期的摩崖石刻,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大足始建于公元758年,取“大丰大足”之意,晚唐至两宋近400年间,是川东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它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名片。

大足区环保局污染控制科科长杨燚告诉《环境与生活》杂志,重庆坐拥长江和嘉陵江两江,水源不愁。而大足地处涪江、沱江的分水岭,多曲涧浅溪,无大川汇流,人均水资源量为576立方米,占重庆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的1/3,占全国的1/4,是渝西缺水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大足区每年缺水近2亿立方米,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濑溪河、窟窿河、淮远河是大足境内的主要河流。1958年,当地政府在长江流域沱江支流——濑溪河中上游交界处修建了玉滩水库(又称玉滩湖),坝址位于大足区珠溪镇玉滩村,但囿于历史客观条件,发挥的蓄水作用很有限。

为破解水资源匮乏瓶颈,重庆市决定扩建玉滩水库。2007年4月,扩建工程项日建议书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12年g月,水库扩建工程结束验收。2016年8月,玉滩水库正式向水厂供水,实现建设转经营的一大跨越。

玉滩水库扩建工程是重庆西部骨干水源工程之一,获水利部大力支持,为大(二)型水库,总投资超过15亿元。水库总库容1.496亿立方米,是重庆大足区、荣昌区26个镇(街道)城乡120万人生活、生产的重要水源地,负责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兼具防洪和生态服务功能,流域面积达865平方公里。

电镀和酸洗行业威胁水体

为更清晰地认识玉滩水库,记者随大足区环保局污染控制科工作人员许祖荣乘车到达库区。只见678米长的大坝,将来自濑溪河与窟窿河的水源截住,形成22.35平方公里的水面,几座小岛静卧水中,薄雾遮光,水色玄青,一叶扁舟悠悠划行于湖面。许祖荣告诉记者,库区每天都有专人巡视水面,对水葫芦、漂浮垃圾进行打捞清理。库区山体上还刻有《玉滩湖赋》:“曲涧浅溪,无大川汇流……恰得一湖水,巧为万福源……湖水两邑共享,满目生机似画屏……”它详尽地描述了玉滩湖的建起经过、日常景致及发挥的作用。

许祖荣向记者展示了玉滩湖全貌。从地图上看,玉滩湖状似树枝,又像珊瑚。“玉灘湖由很多岔道、小岔河、岔沟组合在一起,流域面积广,形成了天然排放污水的‘毛细血管,污染源多,污染负荷大,可谓外患内忧并存。”

据了解,昔日,濑溪河、淮远河、窟窿河污染现象较严重,城镇污水管网覆盖不足,污水收集率低,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畜禽养殖、农村垃圾、农业面源等污染问题严重;有些工业废水简易处理后直排,增加了水体污染负荷。

大足区中南部的龙水镇位于玉滩湖上游,是大足工业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以电镀和酸洗行业为主。龙水五金交易市场是西南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2008年起,当地针对酸洗、电镀产业开展多次专项整治,但仍有部分企业未能完成搬迁或整治,对玉滩湖水质构成极大威胁。

种种人为因素经年累月腐蚀着玉滩湖及入库河流的原貌。此外,玉滩湖蓄水后流速变缓,水体交换能力变差,自净能力相对降低。污水排入库区后,在营养物来源丰富、富集条件好的库湾和支流回水区等水域,容易导致富营养化。

痛定思痛 掀起“治水风暴”

“严峻的水形势让大足人痛心疾首,保障玉滩湖良好、安全的城乡供水,对缓解大足、荣昌等地水资源供需矛盾意义重大。”大足区环保局副局长胡弘介绍,玉滩湖于2013年被纳入财政部和环保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成为重点支持湖泊,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重庆玉滩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实施期限为2013~2017年,总投资约13.6亿元,其中中央拨付的湖泊专项资金为6.26亿元。《总体方案》确定了总体目标是使“玉滩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胡弘副局长告诉《环境与生活》,自《总体方案》实施5年来,大足区掀起了“治水风暴”,以“绿色生态流域建设”为核心导向,对流域产业结构及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并采取控源治污、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新常态下的长效保护机制。

胡弘副局长透露,《总体方案》的实施已进入收官阶段,截至2017年12月底,大足区负责的58个项目已实施56个,实施率达96.6%。其中玉滩湖中央资金支持项目38个,已完工36个,完工率94.7%,在建2个。“国控玉滩水库库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营养指数逐年下降。”

系统整治农村面源污染

水污染防治目标的达成,基于大足区5年来“一条龙式”的“减负”行动。

《总体方案》规定,玉滩湖岸及入湖河岸最高水位线向陆地延伸50米不等范围内,划定为“禁止发展区”,依法进行生态移民,将湖区内909户居民搬出岛及湖边,拆除其建构筑物,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方式对区内的种植产业进行清除,转而种植湖滨生态林,形成生态缓冲带。“有些项目涉及征地拆迁,遇到了一些阻力,但各级政府想方设法进行疏导、化解,最终得到了公众的理解与支持。”许祖荣表示。

据介绍,大足区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也很重视,全面取缔和搬迁了禁养区的养殖产业,控制限养区养殖规模。对养殖污染物的处理,大足区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按照“雨污分流、养殖粪污固液分离、固废综合利用、粪水沼气化处理、沼气利用、沼液储存及管网化生态还田”的方式进行治理。许祖荣介绍,玉滩湖流域多年前便已全面取缔网箱养鱼,推广生态养鱼。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大足区也没落下:完成了湖周龙水镇、宝兴镇、珠溪镇共5000户的“一池三改”,即沼气池的建造与改圈、改厕、改厨同步进行,生活废水及养殖废水进入沼气池,沼气池同时成了粪便处理池、有机肥料厂和燃气站。

此外,大足区还从玉滩湖渔民、旅游业主等手中,收购、淘汰了40艘无法进行生活污染和油污治理改造、设施设备落后的船舶;关闭、拆除了20艘水上经营性船舶。

水岸同治 拔掉酸洗、电镀“毒瘤”

治水还成为倒逼大足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推手。“转型必先汰劣。”胡弘副局长透露,为求清波常在,大足区拿出“宁舍金山一座,也要清水美湖”的决心,开展水岸同治,加速淘汰低小散、高污染的落后产业,坚决向粗放型发展的“黑色GDP”说“不”。比如拿龙水镇分布散乱的酸洗、电镀企业等“硬骨头”开刀,进行清理、整治,全面关停,拔掉了阻碍环保的“毒瘤”。同时集中建设了环保型电镀园区和酸洗中心,实施“园区化”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并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染企业的定点规划、污染集中治理,尽力消除玉滩湖的水环境安全隐患。

目前,大足区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目标是打造世界级聚光光伏研发制造基地、世界级锶产品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五金产业基地、再生金属循环利用基地和节能减排示范基地五大工业基地。

为湖减负 达标废水不入库

大足区同时逐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据杨燚介绍,目前已实现建制镇及撤并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打通了排水的“经络”体系,以玉滩湖为受纳水体的污水处理厂,通过提标升级、工艺改造,出水均已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或一级B标准。大足区还将流域上游的龙水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接到玉滩湖取水口500米以下,处理达标的废水不排入湖区,以减轻玉滩湖的负荷,管网总长约30公里,目前A、B标段已完成,C标段在建。

据介绍,大足区所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电镀酸洗园区废水处理设施、农村集中居民点污水处理设施和农村垃圾收运均采用了第三方治理及运营的办法。

“黑水”“红河”变高颜值公园

濑溪河是玉滩湖的主要入湖支流之一,干流全长192公里,其中大足段长约71.4公里,被称为大足的“母亲河”,但一度因工业化和城市化而被“伤透了心”——大足城区段河水黢黑;龙水段因河面上飘浮着一层红色的薄膜,被称为“红河”。近年来,大足区将消灭濑溪河“黑水”“红河”现象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循序渐进对濑溪河进行疗伤。

大足对濑溪河龙水入湖段2公里的河道进行清淤,清出了20万立方米的淤泥,并在濑溪河干流两岸营造水陆生植物种植区。记者到访时,只见濑溪河龙水入湖段碧水悠悠,两岸栽种了不少绿植,种类丰富,隔绝了繁忙街道的喧嚣。有一老人正闲坐岸边,望水凝思。

龙水镇占地约3000甫的“原乡·大足荷花村”(亦称“雅美佳湿地公园”),位于濑溪河支流盐河,距大足城区约6公里,是个“农旅结合”的特色村,其建成与运营是政企合作治理玉滩湖流域生态环境的一次重要尝试。政府投入800万元,其余部分均由企业投入建设。该村打破了传统农业发展方式,采用“整村带动”的模式,让200户村民念上了“治水经”,吃上了“生态饭”,成为“新农民”:在流转的土地上种植观赏性植物,吸纳当地农民、下岗职工就业,集成了湿地花卉苗木产业、湿地农业、湿地生态旅游业、湿地产品开发等产业。村民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起了农家乐、当起了产业工人,治水的衍生效应逐步显现。

“原乡·大足荷花村”设了七重过滤层,每一个区域都栽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再力花、香蒲、水葱、旱伞草、梭鱼草、千屈菜和海寿花,用于大足城区部分污水净化及濑溪河水污染防治。许祖荣说:“天暖时,各类湿地花卉竞相绽放,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记者进入该园区参观时,因入深冬荷花已谢,游客稀少,很多农民正浸在荷塘里捞莲藕。“这里的农家乐还推出荷花深加工菜品。”

“一系列举措使濑溪河水质改善明显。”许祖荣表示。

湿地截污 为窟窿河披绿衣

窟窿河是玉灘湖的另一主要入湖支流,大足区在其入库地带增加了一个“水质净化器”——在宝兴镇新建了瓦窑湿地。记者看到,隆冬时节,1000亩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大多已枯萎,黄色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湿地周边住着56户居民,家家门口都有一个大垃圾桶。许祖荣介绍,“大足区建立了‘户投放、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长效机制。”

低矮的围栏将居民区与湿地分离,片区分明,不过不远处有入口及栈道,可让居民闲暇时进入生态湿地观光休憩。“夏天这里有大片水生美人蕉,置身花海,亲近清澈的水流,远离喧闹的都市,在如此幽静的大自然中徜徉漫步,会让人顿时心情大好。”许祖荣感慨道。

湿地与居民区之间有一座相对下沉的封闭式水塘,被绿色栅栏包围,水塘前端则是葱郁的植物,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通过集污管道排到水塘中,再流经植物层层净化,最后进入窟窿河,再流入玉滩湖。

“河长”管水纳入行政考核

胡弘副局长还谈到,玉滩湖流域跨重庆和四川两省市。在区域联动上,通过政协助推的方式,重庆大足区、荣昌区与四川泸县建立了濑溪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定期举办会议,形成了齐抓共管、信息共享的污染防控局面。同时大足区环保局分别与检察、公安、农业、畜牧等部门建立了执法联动机制,在电镀酸洗整治、网箱养鱼和禁养区规模畜禽养殖的取缔上,相互配合,协调行动。

在玉滩水库及窟窿河、濑溪河附近,记者见到了一些蓝底公示牌,上面清晰显示了各级河长的姓名、职责、联系电话等。许祖荣介绍,大足区2017年刚推行河长制,建立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2018年将全面展开工作,实行“月监测、季巡查、半年考核、年终奖惩”的管理措施,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并向社会公示,推动河长制落到实处。

眼下,大足正以“全域全员全速”之势对玉滩湖流域剿劣提质,胡弘副局长坚信,凭借一系列措施落到实处,玉滩湖将“巴适”(重庆方言,表示“美好”)常驻。

猜你喜欢

溪河水库生态
道不尽的水库钓鱼
空中有个隐形水库
四川省南充市长乐初中螺溪河
钟力
我掉进水里了
贵州省水库空间分布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美丽的泗溪河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