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中国之行

2018-08-10邱树森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1年5期
关键词:游记穆斯林商人

邱树森

人们大多只知道古代来自欧洲的旅行家,例如马可·波罗或明代传教士利玛窦等人,而对来 自阿拉伯、波斯等国的旅行家比较陌生。其实,古代到中国来的阿拉伯旅行家很多,也留下 了许多著名的游记,伊本·白图泰就是其中之一。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h,1304-1377 年)是摩洛哥丹吉尔人,全名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拉杜·穆罕 默德·伊本·伊布拉欣·赖瓦蒂·团哲,以伊本·白图泰之名著称于世。他是中世纪四大旅 行家之一。

他一生中曾三次外出旅行。1325年,当他22岁时为了进行朝觐,开始了第一次旅行。从摩洛 哥出发,经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西的黎波里、埃及、巴基斯坦、黎巴嫩、叙利亚,到希贾 兹,然后作初次朝觐。接着从麦加出发,抵伊拉克、波斯、小亚细亚,又回到麦加作第二次 朝觐。此后留居麦加达两年之久。后又离开麦加赴也门,渡海至东非,返抵阿拉伯半岛南部 至波斯湾,游历阿曼、巴林、哈萨,再至麦加作第三次朝觐。旋又离麦加去印度,经花剌子 模、霍腊散、土耳其斯坦、阿富汗、信都。在德里时,曾被素丹穆罕穆德·沙委任为德里的 马利克教派法官,受素丹的派遣,经马尔代夫、锡兰、孟加拉、东印度群岛、苏门答腊、爪 哇,到达中国,归途时则由印度西海岸,经波斯湾,到达阿拉伯各地,再至麦加作第四次朝 觐。直到1349年他回到摩洛哥非斯,结束其第一次旅行。不久,他经丹吉尔、直布罗陀,抵 格拉纳达,返回非斯,是为第二次旅行。他的第三次旅行,起自赛哲罗马赛,继至台阿杂、 曼里、杂额雷、卡斯胡、台卜克图、台堪达、汗卡尔,对中非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游历。

伊本·白图泰到达中国的时间是元顺帝至元六年(1346年),他由泉州(刺桐)上岸,继去广州 (隋尼克兰)、建昌或江山(干江)、鄱阳(拜旺·古图鲁)、杭州(汗沙)、大都(汗八里),然后 返回。他在去中国的途中,目睹了中国海船的盛况及中国商人在南海各地的贸易状况;到中 国后,为中国辽阔的地域、丰富的物产、工匠的精湛技艺所倾倒,他拜访了所到各地的穆斯 林教长和法官,见到了穆斯林的宗教活动、民俗和文化生活。

伊本·白图泰回到非斯并在此定居,他成为买勒族素丹阿布·安纳尼的幕僚。1356年,素丹 命其秘书伊本·朱赞将伊本·白图泰口述的一切记录成书,定名《异域奇游胜览》,俗称《 伊本·白图泰游记》(以下简称《游记》)。《游记》记载的范围相当广泛,他的记载为人们 提供了那个时代 阿拉伯各地、中亚、印度、中国及非洲的有益资料,其中有关中国的记载是相当丰富的。

一、目睹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元朝时实现了全国南北大统一,因而版图辽阔,交通畅通,《元史·地理志》称:"北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所以白图泰一到 中国后,就觉得这个 国家辽阔无比,他说:"地面上所有异教徒的国家中,再没有比可汗的国土更 为辽阔的了。 "他刚到中国还弄不清黄河、长江、珠江三条河的走向,所以把流经广州入海的珠江与黄河 、长江混淆起来:"中国境内有一大河横贯其间,叫做阿布哈亚,意思是生命之水。发源于 所谓库赫·布兹奈特丛山中,意思是猴山。这条河在中国中部的流程长达六个月,终点至隋 尼隋尼(广州--引者)。沿河都是村舍、田禾、花园和市场,较埃及之尼罗河,则人烟更加 稠密。沿岸水车林立。"①当他离开汗沙(杭州)进入契丹地区(中国北部), 再次体现了中国辽阔和美好的情景:"这里是世界上房舍最美好的地区。全境无一寸荒地。 ……沿河两岸皆是花园、村落和田禾。从汗沙至汗八里城(大都,今北京--引者),为六十 四日程。……一路都是田地,生产水果和蔗糖。我在世界各地从未见有如此好的地方。"

至于白图泰所到过的中国城市,在《游记》中,他也是一片赞美声。

刺桐(泉州)。"我们渡海到达的第一座城市是刺桐,中国其他城市和印度地区都没有油橄榄 ,但该城的名称却是刺桐。这是一巨大城市,此地织造的锦缎和绸缎,也以刺桐命名。该城 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内停有大艟克约百艘,小船多得无数 。这个港口是一个伸入陆地的巨大港湾,以至与大江会合。该城花园很多,房舍位于花园中 央,这很像我国希哲洛玛赛城的情况一样。"

隋尼隋尼(广州)。"隋尼隋尼是一大城市,街市美观,最大的街市是瓷器市,由此运往中国 各地和印度、也门。"

干江府(江西建昌或浙江江山)。"这是一座宽阔美丽的城市,位于一大平原中间,四面绕以 花园,恰似大马士革的欧塔郊区。"

汗沙(杭州)。"该城是我在中国地域所见到的最大城市。全城长达三日程……该城的布 局……每人有自己的花园,有自己的住宅。全城分为六个城市。……港湾内船艇相接,帆 樯蔽天,彩色风帆与绸伞,相映生辉。雕舫画艇,十分精致。"

汗八里(大都)。"这是世界上最大京都之一。但其布局并不像中国地区(指中国南部--引 者)那样花园散布全城,而是像其他地区一样,花园尽在城外。素丹城位于全城中央,形如 首邑一般。……可汗的宫殿位于城的中央,专供可汗居住,其建筑多为精工雕刻的木质结构 ,布局独具风格。"

对于中国的物产和手工工艺,白图泰更是赞叹不已。

在农副产品方面,白图泰说各种水果、五谷皆是世界各国无法比拟的。西瓜很像花剌子模、 伊斯法罕(均在今伊朗地区)的西瓜;"我国出产的水果,中国不但应有尽有,而且还更加香 甜。小麦在中国也很多,是我所见到的最好品种。黄扁豆、豌豆亦皆如此"。

在手工业产品方面,白图泰说黄金、白银也是各国无法比拟的,中国人重视金银器皿。瓷器 多产于刺桐、隋尼隋尼,价廉物美。各地所产丝绸极多,价钱不贵,一件布衣可换绸衣多件 。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为白图泰所倾倒。他说:"中国人是各民族中最精于工艺者,这是远近 驰名的。"他举了绘画、瓷器等为例。对中国的造船技术,他在书中多次提到,在印度他见 到 中国的海船分大、中、小三类,大船有三帆至十帆,每一大船有海员六百,战士四百,建于 泉州或广州,并详细介绍了中国人的造船方法。

白图泰还介绍了中国人用煤作燃料,交易时使用纸币的情况,这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独一无 二的。

二、记载了中国穆斯林的社团ぷ橹和宗教活动

阿拉伯、波斯和中亚各族的穆斯林进入异国他乡后,居住地虽很分散,但在每 一城镇村落却又多聚居于一处。在中国的穆斯林也不例外。

自唐初穆斯林进入中国境内后,逐渐在中国沿海城市定居。当时来华贸易的大食、波斯"蕃 商",因靠季风航行,往返费时长达一年,因而需在沿海港口居住,逐渐形成了聚居区。唐 太 和九年(835年)广州始见有"蕃坊"之称。唐代蕃坊中的居民绝大多数为穆斯林,坊内置坊 长 一人,由蕃民公推并经唐朝地方长官岭南节度使委任。坊长又称蕃长、都蕃长、都蕃首,负 责掌管坊内公务,为唐政府"纳舶脚"(收税)、禁珍奇(查缉违禁品)、招邀蕃商等;同时负 责掌管坊内伊斯兰教务,裁决穆斯林之间诉讼。蕃长的办事机构称蕃长司。蕃坊逐渐成为政 教合一、拥有一定司法自治权的侨民社团组织。宋代情况大体没有变化。

元代大批域内外穆斯林以军士、工匠、学者、教士等身份进入中国中原及沿海各地,其人数 远较唐宋时期"蕃客"为多。管理中国境内的穆斯林(回回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 元政府采取唐宋时期"蕃长司"的基本方式,正式成立"回回哈的司"这一政府机构掌管 穆斯林的宗教事务及刑名、词讼诸事,使自治其徒。但随着元廷内部斗争的变 化,回回哈的司时置时废,文宗图帖睦尔即位后,即废置回回哈的司。

《游记》中说:"(隋尼隋尼)城的一个地区是穆斯林居住区,内有清真大寺和道堂,并设 有法官和谢赫。中国每一城市都设有谢赫·伊斯兰,总管穆斯林的事务。另有法官一人,处 理他们之间的诉讼案件。"这段记载离文宗下令罢回回哈的司相隔大约十八年,换句话说, 至迟到元顺帝至正前期,不仅穆斯林总教长(谢赫·伊斯兰)恢复了管辖宗教活动的权力,法 官(哈的,阿拉伯语Gadi的音译)也恢复了处理穆斯林内部纠纷、诉讼的权力,回回哈的司实 际上已恢复了。《游记》中曾记载了塔准丁·艾尔代威里、敖哈顿丁·兴札雷、格瓦门丁 ·休达等几位法官,他们精通法律和教理。

元朝政府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伊斯兰教与佛教、道教、基督教一样,可以自由 传教和进行宗教活动。这一点在《游记》中得到证实。

白图泰在《游记》中说:"中国各城市都有专供穆斯林居住的地区,区内有供举行聚礼等用 的清 真大寺。"又说:"中国每一城市都设有谢赫·伊斯兰,总管穆斯林教务。"他描写杭州城 内穆斯林的宗教活动是比较详尽的:到杭州后"第三日进第三城,穆斯林们在此城内,城市 美丽,市街布局如伊斯兰地区一样。内有清真寺和宣礼员,进城时正当为响礼宣礼时,声闻 远近。在此城我们寄宿于埃及人士欧斯曼·伊本·安法尼之子孙家中。……他们有一道堂, 亦以欧斯曼尼亚著名,建筑美丽,慈善基金很多,内有一批苏非修道者。欧斯曼还在该城修 建一座清真大寺,捐赠该寺和道堂大量慈善基金,该城穆斯林很多"。在《游记》中没有任 何关于中国穆斯林受到压制的记载。元朝政府对包括回回人在内的色目人,在"四等人制" 中属于第二等,在政治上、法律上享有与第一等蒙古人差不多的地位,有的回回人官至丞相 、平章,权倾天下;在经济上,回回商人在国内外贸易中以其特权而成为巨富;在宗教文化 上也给予特殊照顾,答失蛮(伊斯兰教士)不仅宗教活动自由,而且可以享受免除赋役的特权 。元代的官方,即使是大汗和所谓"异教徒"执政的长官,对穆斯林也是极其友好的。伊本 ·白图泰在泉州接到可汗的命令,"热情欢迎"他去京师大都。杭州的"中国的总长官"( 当时江浙行中书省的长官)郭尔塔,对伊本·白图泰来到给予高规格的接待。伊本·白图泰 说:"承蒙他于其府内各治备宴席招待,全城要人出席作陪。为此请来了穆斯林厨师,按伊 斯兰教法宰牲治席。这位长官尽管地位极高,却亲手给我们布菜,亲手切肉待客,我受他款 待一连三天。他还派他的儿子陪我们去港湾,搭乘游艇一艘……他们用中国文,用阿拉伯 文,也用波斯文演唱。……歌手们演唱一首波斯诗,公子命他们重复多遍,使我于倾听之后 ,竟熟记无误了。"中国可汗和地方长官对伊本·白图泰的热情欢迎和隆重接待,反映了穆 斯林和伊斯兰教在元代中国所处的特殊地位。

三、记载了在华经商的穆斯林商人

元代穆斯林商人利用其政治地位的优势,充分展示了他们经营商业的特长。元人许有壬说: "我元始征西北诸国,而西域最先内附。故其国人柄用尤多,在贾擅水陆利,天下名域区邑 ,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②这种优势从回回商人进入中土之后 就很快显示出来。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回回商人即深入漠北经商,并开始替蒙古贵族发放" 斡脱钱"(又称"羊羔息",其年息高达百分之百)。到太宗窝阔台时愈益发展,甚至设立专 门机构,替政府放债收息。普通回回商人也相当活跃,深入到大小城镇。1254年春,法国圣 方济各会士卢布鲁克(Guillaume de Rubruquis)到达哈剌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时就见 到城里有穆斯林区,市场就在这个区里。许多穆斯林商人聚集在这里。中统四年(1263年)时 ,中都(今北京)有回回户2953户,"于内多系 富商大贾,势要兼并之家,兴贩 营运百色;侵夺民利,并无分毫差役"③。由此可 见,元代的穆斯林商人是何等活跃,富商大贾是何等之多。

白图泰所见中国穆斯林商人多为巨商。例如泉州巨商舍赖奋丁·梯卜雷则(舍剌甫丁·哈梯 卜),至正九年(1349年)奉摄思廉鲍尔汗丁(不鲁罕丁)之命,领众要求当地官府同意重修清 净寺 ,并由当地巨商金阿里"以己资一新其寺";干江巨商格瓦门丁·休达,"他在中国情况很 好,谋得巨大资财。……他现有男女仆婢50名"。最值得我们研究的是杭州穆斯林巨商埃 及 人欧斯曼·伊本·安法尼,他是当地一大巨商,他修建了一座清真大寺,捐赠该寺和道堂大 量慈善基金。杭州自宋以来就是穆斯林聚居地之一,元代不少穆斯林亦聚居于此,如陶宗仪 《辍耕录·嘲回回》所记,"杭州荐桥侧首,有高楼八间,俗称八间楼,皆富实回回所居" 。至于这 个欧斯曼·伊本·安法尼及其所建清真大寺,极有可能就是阿老丁及其延棠 间(1314-1320年)所建之真教寺。阿老丁家传见于清阮元所辑《两浙金石志》卷十六之《舍 剌甫丁墓碣》。阿老丁之祖父舍剌甫丁官至广州路治中,后隐居杭州丰乐桥,及至阿老丁因 经营致富,遂出资于西文锦坊营建真教寺,此寺今存,又名凤凰寺、回回堂、礼拜寺等。元 代杭州还有其他清真大寺否,未见记载,故推断欧斯曼·伊本·安法尼所建大寺当即真教寺 ,亦即今之凤凰寺,如是,则欧斯曼·伊本·安法尼即阿老丁无疑。《游记》可贵之处不仅 在于它记载了这几 位商人的情况,更可贵之处在于它记载了穆斯林商人在中国致富的社会条件,这是中国史籍 中找不到的重要史料。兹抄录如下:

穆斯林商人来到中国任何城市,可自愿的寄宿在定居的某一穆斯林商人家里或旅馆里。如愿 意寄宿在商人家里,那商人先统计一下他的财物,代为保管,对来客的生活花费妥为安排。 来客走时,商人如数送还其财物,如有遗失,由商人赔偿。如愿意住旅馆,将财物交店主保 管,旅店代客人购买所需货物,以后算帐。如来客想任意挥霍,那是无路可走的。

对商旅说来,中国地区是最安全最美好的地区。一个单身旅客,虽携带大量财物,行程九个 月也尽可放心。

《伊本·白图泰游记》关于中国的记载虽然篇幅不多,但涉及内容却相当广泛,其中关于中 国穆斯林的记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些人物(如鲍尔汗丁、欧斯曼·伊本·安法尼等)、事 状与中国史料相符,有不少记载为中国史料所无,所以,《游记》不失为研究元代中国穆斯 林的重要著作。

伊本·白图泰是摩洛哥人民的友好使者,他的中国之行,沟通了中国与非洲、中国与阿拉伯 世界的友好交往。《游记》出版后译成各种欧洲文字,使欧洲和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伊本· 白图泰也是摩洛哥人民的骄傲,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摩洛哥时,当时的摩洛哥国王哈桑二 世在国宴时专门提到伊本·白图泰,在会见时,哈桑二世拿出奉为国宝的《伊本·白图泰游 记》给周恩来看,并共同回忆了伊本·白图泰中国之行,以表明中摩两国友谊源远流长。お

①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②[元]许有壬:《至正集·哈只哈心碑》。

③[元]王恽:《秋涧集·为在都回回户不纳差税事状》。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ぴ鹑伪嗉:倪金荣

猜你喜欢

游记穆斯林商人
言而无信的商人
威尼斯商人
印尼·雅加达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超市游记
商人求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