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城郊溪流河道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方法
——以厦门海沧过芸溪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实践为例

2018-08-10张梁中

福建建筑 2018年7期
关键词:溪流河道景观

张梁中

(厦门园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0 引言

城市化进程下,原有郊区自然景观和农田景观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侵占和干扰,溪流河道更是不能幸免。生态景观破碎、形态单调、河道断流、生态脆弱、防洪压力大成为现有郊区溪流河道主要通病。基此,本文拟探讨溪流河道生态环境修复和景观营造方法。

1 河流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

河流生态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其健康发展与河道所处区域的影响至关重要。郊区河流,可以提供清洁的水源、调节区域小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土壤肥力、调节热岛效应等生态作用。河流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经济环境等社会、经济、生活、生产方方面面都存有影响。

河流景观,指的是由陆地区、水域区、水际线所组成的河流水域区本身及河道周边范围一定陆地区域的总称,包括所有与该区域相关的自然或者非自然的人文、自然、人工因素[1]。

2 城郊河流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原则

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方法,改善水文条件和河道形态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城郊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是通过生态型河道建设、河道地貌学特征改善,来恢复河道排涝泄洪、改善水质、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和实现人水和谐相处,构建良性、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河道生态系统。行洪排涝、净化水质等是流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水利功能,同时在河流生态修复中综合考虑景观结构要素,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提升、创新融合当地地域特色和场所特征,调整、建造新的河流景观格局,利用水空间,打造幸福和谐的人居环境。城郊河流其景观的建设,偏重对所在区域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功能上要符合区域自身社会、经济环境和水利需要,又要符合休闲旅游的需求[2]。

3 过芸溪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实践

3.1 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

厦门市从 2005 年开始加强对岛外(城郊)溪流的治理工作,至今已有10余年时间,大体可以将该治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开展了包括污水截流、清淤护岸、环湾景观、中水回用、基础绿化、海堤口设闸、排洪、养殖退养等治理措施,该阶段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二是自2011年起,厦门市计划在溪流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建设溪流景观带,并实现溪流景观与城市公园绿地、慢行系统的结合,着力打造“山、海、城”相连的生态廊道,形成人工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休闲旅游风光带,恢复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过芸溪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正是该类项目的试点[3]。

3.2 项目概况

过芸溪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干流全长15.12km,流域总面积43.46km2,溪流自西北流向东南,依次穿过沈海高速、324国道、鹰厦铁路和北渠饮水工程,最后汇入马銮湾。原有流域范围内主要有4大类污染源:暨居民生活污水、农业污染、畜禽养殖、少量工业废水;河道垃圾堆积问题较严重,部分河床淤泥沉积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河道行洪过水能力,溪流季节性的断流严重;过芸溪早期河道渠化、硬化严重;生态破碎严重,景观低劣。

3.3 项目建设定位

在美丽厦门的建设背景下,过芸溪的建设需构建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生态修复的创新,满足生态需求,满足经济需求,满足社会需求;继续实施河道清淤、植物群落建设,提升河道调节城市洪涝能力,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景观效果;提高河流在所处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河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生态”。创造一个真正节约的生态廊道,一个流动、雅致的户外休闲活动场所,一条集山、海、田、城于一体的滨水生态休闲旅游带。

3.4 详细设计

3.4.1过芸溪生态修复方法

3.4.1.1截污清淤治理

针对过芸溪河道的现状,运用生态修复手法,将流域范围内的污水废水进行截流治理,村庄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至污水处理站,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即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和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方式,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微生物将村庄污水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降解处理后流经湿地时,利用植物根系进行吸收或拦截等作用,有效处理村庄污水和污泥。经处理后的污水回归河流,作为景观用水和生态补水,增加溪流的水体补充,并提高其流动性;维护简便经济,恢复河道的自然驳岸,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状况。清除影响行洪安全和溪流水环境的杂草、各类垃圾、障碍物、漂浮物、淤泥以及岸边垃圾等。将沿河径流、鱼塘、低洼地作为湿地纳入雨洪调蓄与水体净化系统,提高河道行洪引排能力,回补河道景观用水,形成分级雨洪净化湿地;营建乡村湿地景观,恢复溪流生态,恢复流域的雨洪调蓄与净化功能,有效推动过芸小流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4]。

3.4.1.2溪流地形地貌营造

过芸溪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使河道内细颗粒沉积物量增大,填充粗颗粒有机物间的天然缝隙,使底栖动物等生物生境丧失。原有水流条件单一,河道内缺乏深潭、浅滩等适于不同生物生存的多样化生境。针对河流底质粒径组成单一,生境均一化、低质量等问题,在修复过程中,根据河床演变规律,结合现状河道地形,融合生态、景观需求,在河道内设置大型抛石、跌水、丁坝、湿地等措施,改变水流,依靠水流的能力塑造近自然的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充分尊重自然,在现有河道疏理时,保留河道沙洲与乡土植被,营建江心洲,以利于两栖类、鸟类栖息和水生生物的栖息、繁衍,保护小流域生物多样性。河道内设置大型抛石(直径0.5m以上)可直接改变原有河道单一的水流状态,依靠水流的自然力量重塑健康河道的冲淤过程,恢复深潭-浅滩结构,为喜好深水环境的鱼类和部分底栖动物种类提供优质生境。

3.4.1.3湿地及生物栖息地营造

根据水位条件、营造不同水生植物生境,恢复原生态溪流的生物多样性。结合生态护岸、人工湿地的建设,利用水生植物群落和湿地植物进行净化水质,促进溪流生态改善,尽可能降低治理措施本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于原河道的砂砾底质,湿地内部底质主要为有机质丰富的淤泥,对喜好淤泥生境的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的生存有利,以期最大限度地维护并利用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三江口湿地建设结合生态和工程技术手段,大量种植水生、湿生植物及观赏草,既可净化水质,又能提升景观。

3.4.1.4岸线工程辅助措施

采用包塑镀锌钢丝石笼、防洪土包袋、松木桩等方法,营造透水型和多孔性河滩,起到固堤、泛洪、生物栖息的功能,可以大幅降低溪流坡度,减缓溪流水速;还可以延长水流通过水生植物净化的时间,进一步净化源头上游来水,改善下游溪流水质,更为水生、湿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过芸溪原已渠化、生硬的岸线,多为浆砌块石直立式护岸,岸上跟河床底部有3m~5m高差,本次设计结合生态和工程技术手段,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弯曲河岸线,构建河岸生态缓冲带,使河道恢复较为自然的状态,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为河道生物多样性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尽可能做到安全性、景观性、生态性、和人性化的统一结合,如图1所示。

图1 排水渠改造后断面图

3.4.2过芸溪景观建设方法

3.4.2.1溪流服务功能整合

将城市休闲游憩与河道生态环境的建设相结合,利用过芸溪的空间特性,建立连续的慢行网络,创造更多的亲水空间;将周边土地开发与河道整治相结合,以河道景观为契机引导城市内部更新,提升土地价值,增强城市活力,促进湿地景观与城市宜居环境协同发展。以农业生态旅游为导向,利用产业化建设,确保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的并行。修复河道两侧绿地景观,增强植被自然调蓄水能力,恢复自然生态型河道;把水生、湿生植物作为植物配置的重点,形成绿道、绿廊等景观带,构筑滨河游憩系统,整合流域山地景观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民众认可度和参与性,共同缔造,如图2~图3所示。

图2 生态型河岸绿道景观

图3 亲水漫步区域断面图

3.4.2.2结合场地资源营造溪流景观

根据过芸溪流场地特征进行功能分区,溪流沿线可分为3个区域,即现代观光农业区、湿地生态保护区和入口综合服务区。北侧主要展现生态农业观光,对现有农田重新疏理、整合,以天竺山天然旅游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苗圃、农田、种植草莓、芭乐、莲雾等高产瓜果及杜鹃、向日葵、油菜花等观赏花卉,利用好赏花的季节,通过举办各类型活动,形成新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参观、采摘、品尝、购买,打造海沧旅游新亮点。西侧为湿地生态保护区,把停车场及公园次入口一并考虑,结合村庄雨污官网综合改造,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源排放,通过水生植物种植净化水质,并结合滨水步道建设,满足人民亲水需求,丰富景观体验。东侧为湿地主入口,设有电瓶车服务点和绿道的驿站,可供人民休憩、消费。

3.4.2.3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种植设计,在景观营造、游览体验上具有重要作用。溪流景观绿化种植设计,以自然、生态为基调形态,注重展现植物的景观形态,从疏密、层次、色彩上形成特色。植物品种选择,选用适合滨水生长的乡土树种,采取适地、适树的原则,突出四季变化,春季赏花,夏季绿荫,秋季观叶,冬季葱郁,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生态的景观廊道。滨水绿道沿线,主要采用适应本土的乡土树种;岸壁及岸上部分采用大量粗放型、低管养的水生、湿生植物以及观赏草;在直立式岸壁内侧增植爬山虎,针对复式断面岸壁保留现有植物基础之上,撒播多年生和一二年生草籽如大花金鸡菊、百日草、大波斯菊、硫化菊、野菊花、狗牙根和日本结缕草等。河道内设置多个透水性跌水或阶梯式滚水坝,结合景石配植水生植物,如:水竹芋、水生美人蕉等,增加溪涧景观灵动性,如图4~图5所示。

图4 植物景观效果图

图5 溪流滚水坝景观效果图

4 结语

厦门市海沧区过芸溪流治理通过源头截污分流、清淤治理,在溪流中营造符合自然肌理和水体流动力

学的地形地貌,建设湿地滩洲等动物栖息地,运用生态修复手段改善水体质量。同时,整合周边的景观资源,提升溪流的系统服务功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城郊乡镇旅游服务业发展。其经验启示,即:城郊乡村溪流河道修复,应将“治水”与“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结合,促进水生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形成社会、环境、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展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溪流河道景观
景观别墅
溪流到了大海
溪流到了大海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担当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