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导向下特色小镇规划路径探讨
——以厦门新圩镇产业提升实践为例

2018-08-10崔洁杨春

福建建筑 2018年7期
关键词:食尚小镇食品

崔洁 杨春

(1.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1; 2.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厦门 361012 )

0 引言

2015年,浙江省为应对产业转型滞后、高端要素聚合不足、城镇景观特色缺少等问题率先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并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1],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约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同时,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得到广泛支持。

众所周知,国内特色小镇建设起步较晚,多受国外成功特色小镇建设的影响。国外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依托自身现有特色条件自然形成,而国内特色小镇一定程度上是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建设,因此,如何挖掘小镇特色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目前,国内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概念,吴一州等[2]提出产业、功能、形态、制度4个维度的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蒯正明[3]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角度分析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积极作用;闵学勤[4]试图从小镇治理主体、运营机制、创新体系等方面研究特色小镇的精准治理路径。另一方面是结合规划实践的经验总结,华芳等[5]。通过梳理杭州特色小镇的规划概况,从空间、产业与规划方面总结发展特征,为其他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参考与经验;李凌岚[6]等提出了特色小镇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原则与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体系;尹怡诚等[7]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应按照“规划为先、特色为本”的思路建设,找准城镇定位,注重特色空间组织。

已有研究中提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主要涉及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空间组织、文化旅游、景观风貌、实施计划等方面,但是特色小镇的核心问题是挖掘并最大化体现小镇特色,并落实到规划建设中去。目前,关于特色小镇的规划实践多是以产业为特色,而以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思路并不明确。因此,本文在分析特色小镇的特征与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规划路径,并以厦门新圩镇产业提升实践为例,试图以创建特色小镇的指导精神培育特色产业,以产业增强新圩内在的发展动力,为以产业为特色的小镇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1 产业导向下特色小镇规划路径探讨

1.1 特色小镇的内涵解析

1.1.1特色小镇的概念

特色小镇的概念可总结为:区别于建制镇与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兼具旅游和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8]。既可以依托现有的特色产业集聚载体优化提升,也可以具有发展潜力的村庄为中心规划建设[9]。

1.1.2特色小镇的特征

2015年,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10],明确指出:①特色小镇应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②明确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km2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km2左右,原则上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③所有特色小镇都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

1.1.3特色小镇的要素分析

李强[11]提出特色小镇为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构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重要功能平台。因此,特色小镇的要素围绕产业、城镇、人群、文化展开。

1.2 特色小镇规划路径探讨

1.2.1特色小镇发展策略

特色小镇的发展必须以特色小镇的特征为基础,精准化产业特色。为保证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彰显小镇的产业特色,制定产业引导下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微笑曲线”描绘策略、三生融合营镇策略、3A级景区打造策略。在“微笑曲线”描绘策略中,整合小镇现有产业资源,分析产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培育特色产业,确定“微笑曲线”的上中下游产业;在三生融合营镇策略上,以确定产业发展为基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高品质环境的营造;在3A级景区打造策略方面,主要体现在特色产业旅游,对空间进行升级打造,环境、业态、配套全方位超标准打造。

1.2.2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路径

传统的小镇规划通常是先做小镇的空间规划再落实产业,产业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难以将产业进行深入研究。而以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规划,可以针对产业的特点进行产业规划,以此为基础对小镇的功能、交通、社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空间规划。

(1)传统小镇

传统小镇规划的落脚点是空间,主要是以现状建设条件为基础,通过分析小镇的产业背景,确定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小镇发展路径及策略,进行小镇的空间布局规划,最后将产业进行空间落实,进行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空间布局、功能业态策划,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影响下传统小镇规划建设思路图

(2)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本质是产业问题,空间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主导下特色小镇的规划路径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第一,为了挖掘小镇的特色产业,主要依据小镇的产业基础,制定产业培育策略;第二,为了保证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以特色小镇的特征为依据,制定“微笑曲线”描绘策略、三生融合营镇策略、3A级景区打造策略;第三,为了最大化小镇的产业特色,以产业定位为核心,特色产业培育项目为基础,进行产业规划,包括产业区块划分、产业空间规划、产业旅游规划;第四,在小镇的规划建设中,以落实产业的空间需求为依据,进行小镇的空间布局规划,如图2所示。

图2 产业主导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思路图

2 厦门新圩镇的规划实践

2.1 新圩镇建设概况

2.1.1建设概况

厦门新圩镇地处厦门市翔安区北部,总面积80.57km2,与同安城区相距12km,距厦门市区49km,另外全镇共有67个自然村,人口近几年变化不大,2017年底总人口达51 187人,如表1所示。镇域山水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点丰富,“三溪两库”及大帽山旅游圈已初步形成。2010年2月新圩镇被列为全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12],新圩建制镇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产城乡融合,镇企园联动”。产城乡融合是一、二、三产的融合,城乡双向的流动;镇企园联动是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工业产业园区带来经济发展和人口入驻[13]。目前,新圩镇自2010年经过5年省级试点镇的系列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产业发展乏力,城镇建设缺乏后劲,小城镇没有达到预期的集聚效应,如工业产业,近五年来发展停滞不前,缺乏后劲,新圩镇产业发展亟需寻求新的突破瓶颈机会,同时提升人口吸引力,如表2所示。

表1 2013~2017年新圩镇人口统计表

表2 2013~2017年新圩镇工业资产统计表

2.1.2产业基础

(1)产业背景

目前,新圩镇主要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如图3所示。新圩北部存在500m~700m的低山和250m~500m的高丘,并分布古宅水库、溪美水库、曾溪水库、甘露水库、大寨水库、紫云溪、古宅溪、金柄溪等众多人工湖泊和溪流资源;人文资源主要分布在甘露寺、十八弯、布衣古道、御宅区域,包括红砖古厝、古道、小武当、拍胸舞等;产业类资源主要包括“一村一品”特色美食、庄家宝“五珍”蔬菜、休闲食品3大类。其中,“一村一品”特色美食现有新圩鹅肉、古宅大蒜、乌山青葱、后亭金线莲、七里蒜蓉枝、东寮豆干、金柄面线等,已在民间有较大的知名度;庄家宝“五珍”蔬菜的“五珍”指土壤、空气、水质、肥料和良心;休闲食品企业主要有银鹭集团、良一食品、南普陀素食等。

图3 厦门新圩镇资源分布图

(2)产业特点

新圩镇“一村一品”特色美食典型企业以家庭作坊以及“农户+合作社”形式为主,产业形式较为低端,规模普遍偏小,且多为分散式经营,产业影响力不足,年产值一般在50万元~200万元;另外,庄家宝“五珍”蔬菜已是优秀品牌,市场认知度较高,但因生产规模及资金不足,导致品牌无法做大做强;此外,休闲食品企业的产品成熟,生产销售渠道稳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产业横向、纵向联系不够,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如银鹭食品企业,作为新圩镇最著名的龙头企业,在试点镇的建设中拓展了银鹭二期轻工业园,但是发展状况一般。

2.2 特色产业发展策略

2.2.1产业发展趋势

为了增加初级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意型产业的引入是未来休闲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依据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打造食尚特色小镇。镇域依托建制镇试点建设提出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结合田园、水库、御宅、古厝等发展健康生态的乡村旅游[13]。以镇区产业发展带动镇域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2.2产业培育策略

2.2.2.1发展乡村旅游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通过挖掘新圩镇的特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村落古厝、特色蔬菜园、古道、水库等,打造以精品古厝、休闲农庄为单点、绿道串联的一体化乡村旅游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培育的相关项目如表3所示。

表3 厦门新圩乡村旅游核心项目筛选表

2.2.2.2打造食尚特色小镇

确定新圩以塑造休闲食品产业为特色,并引入创意型产业,构建被美食环绕同时充斥着现代时尚创意气息的食尚小镇。

(1)产业链构建

食尚小镇以休闲食品为产业特色,其中以产品研发和包装设计为上游产业,作为产业链的开端,以现状食品产业为基础进行科研提升与时尚设计,增加产业附加价值;而美食电商、民宿休闲、养生度假、美食工坊、商贸展销等为下游产业,通过对产品的体验和推广,升级产业体系;中游产业主要是针对上下游产业而言,在发展产业旅游的同时,需要完善相关配套,因此以产品升级、企业办公、展示展台为中游产业,如图4所示。

图4 厦门新圩时尚小镇产业链构建

(2)休闲食品2.5产业生态圈①

为体现休闲食品产业的特色,规划产业生态圈以休闲食品生产研发、时尚设计、商贸展销为产品输出的休闲食品产业2.5产业圈。为了打造食尚小镇的特色产业,需要注入食品产业相关项目,同时结合特色小镇发展优势,引入产业养生旅游和宜居社区构建的相关产业,如表4所示。

表4 厦门新圩食尚小镇休闲食品核心产业项目筛选表

2.3 特色小镇发展策略

(1)“微笑曲线”描绘策略

新圩镇现状产业初具规模,但基本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通过创新驱动、时尚引领,并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向曲线两端攀升。

(2)三生融合营镇策略

特色小镇要求具有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以产业为主导的生产生活、生产生态、生活生态融合营造小镇的空间环境。生产生活融合,联动生活核心区,借力生活配套,实现产城融合;生产生态融合,营造高品质的研发环境,激活滨水空间,营造开放空间;生活生态融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打造大型主题公园,提升小镇人气和环境品质。

(3)4A级景区打造策略

新圩建制镇示范点要求打造4A级旅游景区[13],因此,新圩以产业旅游为核心带动乡村农业旅游发展,环境、业态、配套全方位超4A标准打造。在明确产业空间布局的同时,构建景观核心以优化环境,丰富休闲性业态,并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等。

2.4 新圩镇特色产业规划

2.4.1镇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在乡村生活体验旅游方面,以御宅村、村尾村、寨仔尾村古厝民居为特色,打造红砖古厝精品民宿聚落示范空间;在农业旅游项目方面,采用架空层技术实施“现代农业+文化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的模式,发展田园综合体,同时,推行精致农业,以“农业+旅游”的形式发展为主;在工业旅游项目发展中,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有潜力的企业发展工业旅游,同时将旅游节庆活动、旅游线路改造与工业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工业大旅游。

2.4.2镇区休闲食品产业落实

(1)产业区块划分

为最大化食尚小镇的产业特色,对产业发展实行分区块量身定制,实现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上述产业链构建的基础上,以图4上中下游产业划分为依据,进行产业区块划分:① 针对发展方向明确,存量主导的区块,导入上游产业,主要以现有厂区改造提升为主导,促进生产空间向研发空间升级;② 针对具备发展空间,增量存量兼具的区块,配套中游产业,增量空间优先布局产业配套,打造企业社区,存量厂区促进行业转型;③ 针对发展空间较大,增量主导的区块,发展下游产业,并引入产业链中缺失环节,激发下游产业的延伸。

(2)产业空间布局

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需要以产业空间为载体,产业的空间落实是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为打造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食尚小镇规划休闲食品产业2.5产业圈并引入核心产业项目。以表2中确定引入的核心项目为依据,结合现状建设条件,进行产业空间分布规划,如图5所示。

图5 厦门新圩食尚小镇休闲食品产业空间分布图

(3)产业旅游规划

为最大化发扬小镇产业特色,进行产业旅游规划,满足游客体验产业文化空间的需求。食尚小镇以食品产业文化旅游为主题,提高人们对食尚小镇食品产业生产、加工、包装的体验,根据食尚小镇的特色产业链确定游客的产业旅游体验,主要包括休闲食品2.5产业体系(图6)及文化养生旅游产业(图7)。在休闲食品2.5产业体系方面,通过打造休闲食品生产研发示范基地、休闲食品信息发布总部、休闲食品品牌时尚引领潮流地等产业旅游项目,增加游客对休闲食品产业的认知与体验。在文化养生旅游产业方面,以发扬美食文化、时尚文化为基础,依托林尾美食文化村、美食博物馆等项目打造地方美食的休闲空间,同时通过品牌设计、创意设计等打造小镇时尚氛围,并结合小镇山水自然资源、闽南文化地域优势带动养生养老旅游休闲、闽南地方文化精髓展示等项目的发展。

图6 食尚小镇休闲食品2.5产业布局图

图7 食尚小镇文化旅游养生产业布局图

2.5 新圩镇镇区空间布局规划

新圩镇空间布局规划主要是在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对小镇的功能结构、交通组织及企业社区进行引导和重构。

2.5.1功能结构

依据产业空间落实下形成的小镇客厅、工业门厅等,结合小镇的地域特色,规划功能结构定为“一带、两轴、四区”,如图8所示。“一带”指由新圩溪河道水系、绿化空间串联各个分区及空间节点形成的滨水景观带;“两轴”指构建由生态绿心向新圩溪的山水景观轴线和连接小镇客厅与工业门厅的产业发展主轴。“四区”指在功能上划分为产业先导区、养生体验区、产城融合区及生活休闲区,体现了产业功能在空间上的落实。产业先导区是以银鹭集团为龙头的休闲食品产业研发区,主要功能为企业办公、生产研发、工业展示;养生体验区主要是以文养、水养、食养等为一体的旅游体验区;产城融合区是以时尚设计,商贸展销以及宜居社区为一体的产城融合区域;生活休闲区则是以食尚小镇休闲宜居生活为主,提供生活配套、产业旅游配套以及形象展示功能。

2.5.2交通组织

以食品产业为小镇的发展特色,为保证食品产业的持续运转,建立高效流畅的交通秩序是建设产业特色小镇的重要因素。产业主导下食尚小镇的交通组织主要包括货物运输、旅游交通、生活交通,依据产业空间布局,从满足内部客货运交通需求的角度,合理布置交通规划。针对货物运输,规划从银鹭集团食品生产区直接连接对外交通道路的货物运输通道,避免影响食尚小镇的正常生活;针对旅游交通,旅游标识是最主要的信息,主要包括交通标识及产业旅游标识,如所在街道位置和其他街道位置、出入口、公共厕所等具体位置,指明银鹭工业旅游区、十字商业街、特色古厝群等旅游景区方位、介绍、地图等;对于生活交通,需要便捷安全的公共交通与环境舒适的步行环境。

图8 厦门新圩食尚小镇功能结构规划图

(3)企业社区

为使食尚小镇的食品产业持续运营,必然需要保证一定的产业人群。依据食尚小镇的产业规划,在增量空间优先布局产业配套,打造企业社区,并完善食尚小镇的配套服务设施,打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制定人才激励机制,打通个人提升渠道,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以达到“留住人才、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的目的。

3 结语

本文通过挖掘特色小镇的优势产业资源,依据特色小镇的特征,制定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进行产业规划以明确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产业的空间需求,提出特色小镇的规划路径。以厦门新圩镇产业提升实践为例,以特色小镇的建设理念探讨新圩镇产业的转型发展,包括镇域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和镇区发展休闲食品产业,并通过产业区块划分、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旅游规划对镇区空间进行引导和重构。新圩镇的规划实践为以产业为特色的小镇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注:背景资料参考《厦门新圩食尚小镇概念规划》、《翔安区新圩镇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研究专题》)

注释:

①以休闲食品生产研发、时尚设计、商贸展销为主,兼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中间产业体系。

猜你喜欢

食尚小镇食品
安安静静小镇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翘公主缔造小龙虾新“食尚”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每道菜都有一个故事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