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腥黑穗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2018-08-09张华敏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衣剂多菌灵粉剂

1 试验原因及目的

小麦腥黑穗病是毁灭性的检疫对象,一般发病田块小麦可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发病后不仅造成减产或绝收,而且病粒内含有带腥臭味的有毒物质三甲胺,严重降低麦粒及面粉的品质而不能食用,人畜食后还会引起中毒。近年来,由于取消了小麦统一供种,小麦自留种、自行串换种子较多,为小麦腥黑穗病传播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孟津县植保站调查,该病在我县西部几个镇(横水镇、小浪底镇、常袋镇)发生比较严重,病粒率达9%,小麦已失去商品价值。该病的危害性和蔓延性较强,对今后我县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控制小麦腥黑穗病危害,筛选出经济高效的防治药剂,我们于2015年小麦播种期,在疫区做了防治小麦腥黑穗病防治药剂试验研究。

2 试验材料及设计方案

2.1 试验药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洛阳嘉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奥拜瑞(31.9%戊唑﹒吡虫啉)(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2.2 试验作物及品种

冬小麦 ,洛麦6号。

2.3 防控对象

小麦腥黑穗病

2.4 环境条件

試验田位于孟津县横水镇西沟村,面积为745㎡,为2015年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田,病粒率为11.4%。鉴于该病的危害性和蔓延性会对今后我县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对该地块小麦进行了焚烧处理。该地块土壤类型为褐土,丘陵旱薄地,土壤肥力为下等,前茬作物为玉米。考虑到该村为2015年小麦腥黑穗病重发区,小麦秸秆、农家肥等可能带有病菌孢子,所以试验田没有施农家肥,施化肥N-P2O5-K2O:24-11-4 共 50kg。冬小麦于2015年10月14日播种,播种期土壤商情适宜,每亩播量11 kg。

2.5 试验处理设计

本试验采用药剂拌种,共设六个处理,其中含一个空白对照(不用药剂)。

处理:

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g;

②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

③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g;

④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50ml;

⑤奥拜瑞(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 ml;

⑥空白对照。

以上④、⑤、⑥处理均加清水40 ml充分混合均匀后,拌麦种11 kg,继续充分搅拌,使药液充分附着在麦种表面,然后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①、②、③处理均先用清水40ml拌麦种11 kg,拌匀后堆闷2-3小时,晾干后分别干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g、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g,充分搅拌均匀,使药剂充分附着于麦种表面,然后播种。本试验随机排列,重复三次。每个小区面积20㎡。在试验地周围设保护行,试验地剩余面积用剩余药剂拌种。

2.6 试验调查与计算方法

2.6.1 小麦出苗期生长情况调查

从小麦播种后调查小麦出苗、生长势、药害、冬前群体、返青期群体等情况。从小麦露尖开始调查,每两天调查一次。齐苗后调查基本苗和药害等情况。每处理选择有代表性的点,调查一米双行小麦株数,计算基本苗数。在小麦越冬前调查各处理冬前群体。在小麦返青期,调查各处理返青期群体。

各处理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冬前群体和返青期群体的影响见表1。

2.6.2 小麦成熟期小麦腥黑穗病发病情况调查

每处理五点取样,每个样点调查一米双行小麦腥黑穗病发病病穗数,计算出病穗率和防治效果,计算方式如下: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穗率-防治区病穗率)/对照区病穗率×100%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出苗、生长、群体的影响

小麦播种后6天(10月20日),处理①、③、④、⑤、⑥小麦基本露尖;播后8天(10月22日),这几个处理小麦基本齐苗。处理②播种后9天(10月23日)小麦露尖,播种后11天(10月25日),小麦基本齐苗。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处理小区出苗情况不同。处理①、②、③、④、⑤、⑥基本苗分别是18.2、14.8、16.6、18.5、18.0、18.3,处理②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出苗较差;冬前群体各处理分别是45.7、38.6、44.9、46.2、45.5,处理②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稍差;返青期群体各处理分别是72.4、68.8、70.4、82.3、76.5、67.6,各处理整体差别不大。由此可见,处理②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15 g药剂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对小麦出苗期基本苗有影响,并且有轻微药害,但小麦返青期药害基本恢复,群体正常。

3.2 药剂拌种对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我们于小麦成熟期调查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供试药剂只要用量合适,对小麦腥黑穗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处理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g、处理②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处理④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50ml、处理⑤奥拜瑞(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 ml、防治效果均达100%。处理③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10g防效较差,为89.7%。

3.3 药剂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用药成本

从表2中可以看出,供试药剂只要用量合适,对小麦腥黑穗病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但用药成本差异较大,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g、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g、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50ml、奥拜瑞(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 ml用药成本分别是0.6元、0.3元、0.2元、10元、25元。

4 结论

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g、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50ml、奥拜瑞(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 ml药剂拌种,对小麦腥黑穗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苯醚甲环唑和奥拜瑞(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用药成本较高,特别是奥拜瑞(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每亩地用药成本达到25元,不建议大面积使用。建议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5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15g推广使用。

作者简介:张华敏(1969-),女,孟津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植物检疫、农药管理以及植保新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衣剂多菌灵粉剂
超微粉型水稻种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四种不同水稻种衣剂育秧效果对比研究
种衣剂选用和使用注意方法
3%咪·恶悬浮种衣剂试验总结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60Coγ射线辐照降解多菌灵、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研究
春防大蒜病虫害需对症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
西宁地区莴笋霜霉病防治药剂试验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