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题作文“我也是一束阳光”导写

2018-08-08求署

学苑创造·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衬托阳光文章

求署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觅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觅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们自己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

(附注:该文题为201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作文。)

审题支招:文题的关键词是“阳光”,“阳光”一词,让人联想,既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可喻指让人感动、温暖的人、事与物,也可以指代美好的思想、高尚的精神和崇高的境界,指向性非常明确;同时,文题中的“我”是个限制性词语,目的是引导考生将选材界定在“我”的范围中,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的亲身感受。这样的题型较适合以第一人称写记叙文(含散文),若能做到记叙、描写、抒情融为一体则最好。

雷区警示:文体中的“也”字,颇有深意,暗含了“你(他)是一束阳光”之意。但很显然,文章重心不在“你”与“他”,而应落在“我”上,否则,就会游离主题,出现偏题甚至离题。

立意支招:可从小处入手,写“我”生活中如一束束阳光的点点滴滴,写从“我”身上折射出来的如阳光般的品质。也可从大处着手,通过“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主要场景来表现主题。

角度一:美好品格是一束阳光。“我”的生活情景、经历、感情变化等均可入题。可写“我”生活中一件或几件习以为常的事,这些事可以连缀一起,凸显共同主题——美好品质;也可写一件波澜起伏的事,让人从“我”身上感到温暖。

角度二:“我”也是个有用的人。“我”总以为“我”是一个失败、无用或不求上进的人,后来通过某件事,发觉自己也是个对他人、社会有用的人,凸显“我”也是一束阳光。

选材支招:可从“我”的生活中选取那些让自己和他人感到温暖、得到鼓励的事,然后,尽量做到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波澜,有吸引力。此外,也可借他人之口或眼来发掘“我”身上的某种品质,让人觉得这品质如一束阳光。

表达支招: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则以记叙、描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散文侧重描写、记叙与抒情;而议论文则以议论为主,记叙为辅。描写类文章,多考虑修辞的运用与句式的选择。可采用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等手法,结构上纵横结合,层层推进,以此凸显主旨。

我也是一束阳光

黄昏,在一条阴阴的小巷里,一位老人孤独地坐在一棵枯死的老槐树下,手里握着一根冒着青烟的旱烟杆,鼻孔里冒出一缕缕白烟。他静静地坐在那里,脚边摊着一袋袋雨花石。

小巷背光,此时夕阳西斜,悠长的巷子更显阴暗,老人害怕天黑,害怕回到自己的家。他布满皱纹的脸阴沉沉的,眼睛偶尔瞧人时,放出一束冷漠的光。我背着画夹偶然路过这儿,目光瞬间停在他的脸上。我抿了抿嘴唇,轻轻地说:“大爷,我想给您画张像。”“画像?”他把烟杆在石头上轻轻地敲了几下,似乎在想些什么,接着说:“行,但你得买几袋雨花石。”“嗯。”我答应了。“一袋一块钱,你买十袋吧。”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掏出了十块钱,给了他。

我打开画夹,用恬静、温柔的目光注视着他,似乎想从他冷漠的眸子里寻找什么。他被我看得有些不自在,茫然地向远处看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淡淡的轮廓。像画好了。他走过来,随后将十袋雨花石递给了我。我摇了摇头,只问了他的住址和姓名,便匆匆踩着夕阳,从巷子里走出来,回了学校。

半年后,我寄了一封信给这位年迈的老人。信中只有一张参观美术展览的入场券。我想,他一定会想起那天夕阳西下的情景,他一定会来的!

他果真来了。

展览厅里,有许多人围着欣赏一幅油画。他也好奇地走了过去。画面上,一位疲惫的老人,坐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下休息,老人蓬乱的头发灰蒙蒙的,那双凹进眼眶里的眸子,乍看灰暗,细看又透出逼人的寒光。他突然一惊,这不就是自己吗?此时,他的心猛地下沉,浑身血气直往上涌。他使劲地把眼睛揉了又揉,唯恐自己看花了眼,可他清晰地看到,在油画的右上角写着两个字:父亲。他抚摸着“父亲”二字,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图画:阳光从槐树上筛下来,自己坐在树下,小女儿轻柔地捶着背,孙儿甜甜地喊着“爷爷”……老人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倏忽,老人的美梦被来来往往的人打破了,他嘴角抽搐一下,浑浊的眼泪重重地滴在锃亮的地板上……

几天后,我突然收到一张十元钱的汇款单,汇款人姓名:父亲。我久久地凝望着这两个神圣的字。后来,我终于知道老人是一个被儿子遗弃的父亲……

再一次来到这条巷子,太阳还没出来,老人还在那棵老槐树下坐着,我悄然走到老人身旁时,他惊喜万分,然后说:“展厅的那幅画,就是我生命中的阳光。”我打开画夹,准备再给老人画幅画,老人抬起头时,阳光如水一般涌来……

得分点透视:

1. 构思巧妙,情感真挚。文中的老父亲,在阴冷凄清的小巷中隐忍而活,他多么渴盼温暖呀!“我”的偶遇,仅因一次画像,仅因一记目光,仅因几袋雨花石,更仅因一次画展的碰撞,老人情感的冰川终于在“父亲”两字的春晖中融化了。

2. 文章语言、心理描写生动。文中的语言心理描写凸显了父亲的个性,也刻画了“我”的形象;全文多用衬托,如阴暗的小巷、枯死的老槐树、西斜的夕阳,反衬了老人不幸的人生,为下文强烈的渴盼作了伏笔。此外,本文结构安排上精妙,结尾段既照应开头,又揭示了文章主旨。

我也是一束阳光

“沙沙”的答题声,让我想到了故乡的蠶,也是这种声音。当每个夜晚村庄静下来的时候,这种声音便会传到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而最让我难忘的是灯光下的那个养蚕人,是那灯光,那白发。

考场上,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遐想,只好压着那张试卷答题,如同压着一轮折叠的明月。“唉——又是一道怪题,该从哪里入手呢?”我心里想,“这次的考试可能会考砸了……怎么办呢?”我越想越急,如同挨了顿闷棍,有点泄气,细汗从额头渗了出来。

“沙沙沙”,我的思绪又飘到了那些遥远的桑树下,那些蚕也许该脱第一次皮了吧!父亲也许正把那些孱弱的更后脱皮的蚕丢掉或拿去喂鸡。而我会趁父亲午睡的时候,把那些孱弱的蚕,偷偷地又放到自家的桑地里——那毕竟也是生命,它们也有权利享受阳光与甜嫩的桑叶,也有吐出柔软洁白的资本。

“嘟”,不知哪位同学的钟表憋不住出声了,把我的思绪从桑地里又拉了回来,心竟然变得格外平静,如同故乡的那些桑树,在轻柔的晚风与淙淙的溪流中,静静地享受月光清凉的恩赐。伴着这份宁静,最后一道题宛如一座无比坚固的堡垒,突兀在我眼前。这种题目,我见都没见过,见阎王去吧!会理睬你才怪呢!

我又有了勇气与自信。

看着那试卷,黑与白像什么呢?对,像那爬满蚕架的蚕,此时的每条蚕,都在不停地蠕动着,拼命地吐出柔白的丝,一根,一根,再一根,最后把自己也裹进这洁白的梦中。

我曾好奇地问父亲:“老爸,蚕到哪儿去了?”

“它们啊,去了一个地方,那里有很多桑叶,吃完了就成了蝶!”老爸说。

“是不是每条蚕都会变成蝶呢?”我还是纠缠不放,爸爸只是“嘿嘿”地笑了几声,再也不说什么了。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样,有些蚕,并不能破茧而出,不是因为它们太小,是因为它们没有没有自信,没有坚持。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看看表,还有十来分钟,与其放弃,不如放手一搏。最后,所有的堡垒都被我攻破了,一阵清风吹来,真是爽呀!

“时间到了,交卷!”老师发出了命令。

这时,想起了父亲的一句话:“蚕这一生,就像考试,它们用生命做资本,如果它们在中途偷懒,就可能成为鸡的饲料;如果没自信,自暴自弃,只会变成一条死蚕……”

父亲的话在我的思想深处蠕动,时时喷吐出无穷的热量与洁白柔美的丝。

一束束自信的阳光驱散了我身边的阴影,我如一条蚕,吐出无数暖意……

得分点透视:

1. 结构安排精巧。首先,花开两枝,各表一朵:写“我”在考场上解试题,此为一;联想、回忆父亲养蚕的事,此为二。这两条线又相互交叉穿插,互为整体。其次,纵横结合,层层推进,凸显主旨,“我”解题的时间顺序为“纵”,穿插养蚕的事为“横”,如此安排材料,显得条清缕析。

2. 余韵悠长,含蓄隽永。最后三段,先是父亲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表面是讲蚕,实际是说人;接着是一句抒情味很浓的话;最后,“一束束自信的阳光驱散了我身边的阴影,我如一条蚕,吐出无数暖意……”,卒章显志,深化主题。

我也是一束阳光

大年初一,大雪飞扬,远山、屋瓦如铺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我搭上了去山村老家的汽车,去给爷爷奶奶拜年,顺便给他们带去一些酒与水果。

这时,上来一个兵,个子很高,块头结实,穿着军大衣、棉袄、棉裤和棉鞋,却不显得臃肿。他摘下棉帽,露出满头黑而硬的短发,显得精神抖擞。大兵闪电似的扫了一下车厢,径直走向车前靠左的位置,坐下了。

汽车出发了,雪花狂舞着,落在山冈,落在古松,也落在车上。汽车在山路上颠簸着,我的思绪也随之颠簸起来。爷爷奶奶也许就在雪地盼着我呢,想着想着,我斜倚在车座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到一阵奇寒,禁不住打了个冷战。我睁开眼,扑入我眼帘的是车窗玻璃上的冰花,天仍下着鹅毛大雪,四周白茫茫一片。我轻轻地把大衣紧了紧。

汽车在有时泥泞有时堆满积雪的山路上艰难地行驶,突然,在一处陡坡前,汽车被积雪卡住了——熄火了,怎么也发不动。

车外雪花飘飘,车里愈加冷了,我用力裹紧自己的大衣。只见兵坐在那头,把自己的军大衣披在了焦躁而无奈的老司机身上,手套则送给了边上一位娇弱的少女,棉帽也送给了一位冻得流鼻涕的老大爷。

这时,从后座处走来一位商人模样的中年人,对兵说:“你身上这件棉衣卖给我吧,你是兵,挺得住,给你1500块,怎么样?”兵没有回答,他看见一个年轻妇女手中抱着冻得发紫的孩子,默默地走了过去,脱下棉衣,裹紧了孩子。

我仿佛从兵的身上看到一束阳光。

风更緊了,我分明感到更冷了。商人不甘心,提出要用500元买大兵的棉鞋,大兵想了想,决定换商人手中的半瓶酒。商人吃亏了似的,给兵的时候还猛喝了一口。大兵拿了酒叫车上的人都喝上一口驱寒,等酒瓶回到他的手上时,只剩下几滴酒了。雪仍在紧紧地下着,车厢里却荡着一股浓浓的酒香味。

看着兵刚毅的脸,我心如大海翻腾不已,我拿出给爷爷拜年的酒,放在了兵粗大的手上……大兵猛喝了几口,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说:“好酒!”霎时,笑声与酒香荡漾开来,暖暖的。

汽车又启动了,车外仍是白茫茫一片,无比纯洁……

我觉得自己也和兵一样,身上有一束温暖的阳光。

得分点透视:

1. 立意精巧。文章乍看是写兵,写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阳光,写他高尚的品格,然而,文章结尾处峰回路转,巧妙地回到了“我也是一束阳光”这一主题上来。如此,“我”与兵,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2. 反复衬托,层层铺垫。文章用寒冷的天气来衬托人物的品格,用商人来衬托兵的形象,用兵的形象来衬托“我”的品格,反复衬托使文章显得厚重、有立体感。文章写司机、少女、大爷、妇女,是为铺垫;写商人,也是铺垫——目的是突出兵的形象。而写兵,更是铺垫——为了突显“我”这束阳光!

猜你喜欢

衬托阳光文章
早春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学会衬托
场面描写“六衬托”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走在阳光路上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