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联合艾灸预防老年腹股沟疝术后腹胀便秘的效果

2018-08-08朱怀娣何云峰

关键词:神阙穴艾灸腹股沟

崔 玲, 朱怀娣, 何云峰

(江苏省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普外科, 江苏 镇江, 212000)

疝是一类腹腔内疾病,其主要病症表现为腹腔内的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其正常解剖位置,在腹壁缺损、薄弱处向外突出再进入到另一部位。疝多发生于腹部,以腹外疝多见[1]。腹外疝有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其表现特征都有一定的类似处[2]。在所有腹外疝中,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90%~95%。男女发病比例为15∶1,且腹股沟疝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3]。手术修补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有效方法,而术后腹胀、便秘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4-5]。便秘导致患者腹压增高,增加腹股沟疝复发风险[6]。常规护理措施及单一中医护理技术预防腹股沟疝术后便秘往往效果不佳,本研究选取老年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神阙穴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8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7]中相关诊断标准;③患者意识清醒,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排除标准:①急诊手术患者;②伴有大肠器质性疾病;③史伴心血管、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原发疾病;④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例,年龄60~91岁,平均(74.00±8.61)岁;疝部位:单侧27例,双侧3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例,年龄60~90岁,平均(71.3±8.18)岁;疝部位:单侧28例,双侧2例。2组患者入院前大便正常、无习惯性便秘史,在年龄、性别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在腰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阴囊血肿、神经感觉异常、尿潴留等并发症,警惕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开展情志护理,协助和指导患者术后康复运动。给予穴位按摩、腹部按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联合艾灸,预防术后腹胀便秘。

1.2.1 穴位贴敷: 术后第1天开始先予以生大黄神阙穴贴敷。生大黄粉5 g加入到10 mL的食用醋中,搅拌均匀调成干湿适宜的糊状,放置在洁净容器内。患者取仰卧位,腹部皮肤暴露,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破溃、红肿等征象。用75%的酒精清洁消毒脐部周围的皮肤,待自然干后,将调制好的大黄,填入穴位贴敷专用敷料脐贴的中央圆孔内,填好之后轻轻贴敷于脐部,固定好并利用手指对神阙穴进行按摩挤压,按压1 min。贴敷时间约24 h,并依据患者的皮肤敏感程度适当的增减, 1次/d,连续3 d为1个疗程。

1.2.2 艾灸: 每次穴位贴敷结束后,再进行神阙穴部位的灸疗。采用直径18 mm,长20 mm艾条,点燃艾条置于直径为7 cm圆形六孔温灸盒内,将温灸盒与隔热垫安置于神阙穴对应部位,每次持续10~15 min,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3 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巡视、注意患者的感受,避免出现烫伤情况。

1.2.3 中医护理: 神阙穴穴位贴敷和艾灸操作依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操作注意事项:①明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并做好相应的宣教工作。护理人员操作中与患者保持交流沟通,保护其隐私,充分了解其感受,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②贴敷期间,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瘙痒或其他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脐周皮肤出现疼痛则立即停用。③艾灸期间,如果患者脐周皮肤有烫伤和疼痛的感觉,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停止操作。④重新更换药物和脐贴时动作应注意轻柔,防止损伤皮肤。⑤患者灸后 30 min内可适量喝温开水,但不能洗澡或用凉水洗手。⑥密切观察患者腹部体征,以及患者行穴位敷贴后腹部主要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肠蠕动、腹部包块等,记录患者腹胀、排气、排便情况。⑦操作结束后,护理人员再次评估患者艾灸部位皮肤和全身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情况和腹胀发生情况,腹胀:患者自觉上腹部胀闷,严重者腹部弥漫性膨胀,甚至超过剑突,腹壁软,肠鸣音减弱1~2 min,无气过水声。记录2组住院时间,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于出院时调查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术后排气、排便及腹胀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术后发生腹胀2例(6.67%),对照组为8例(26.67%),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术后排便、排气时间[n(%)] h

2.2 2组住院时间和满意度比较

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阴囊血肿、尿潴留、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观察组住院时间(7.00±0.31)d,低于对照组的(9.70±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29例(96.67%),不满意1例(3.33%);对照组满意22例(73.33),不满意8例(26.67%),2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器官的退行性变化,消化系统功能减退,肌张力下降,胃肠蠕动功能减弱。疝修补术后由于麻醉、药物及伤口疼痛的影响,患者活动减少和运动量不足,进一步导致肠道蠕进一步减弱[8]。此外,腺体老化后胃肠液分泌减少,肠壁对水分吸收增加,导致粪便干燥,难以排出。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有复发的可能,腹内压增高是疝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9]。便秘会使得患者用力排便,引起腹内压增加,易导致疝的复发,增加经济负担,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腹股沟疝术后保持排便通畅至关重要。

神阙穴在人脐部的正中,中医理论认为其是任脉的要穴。神阙穴总理人体诸经百脉,和五脏六腑的关系尤为密切,刺激神阙穴,可以起到运肠胃气机、化寒湿积滞和阴阳调和的作用。生大黄性味苦寒,它含有结合性大黄酸性物质,这种物质能使分泌增加,并刺激肠管收缩,起到消积滞、泻火凉血等方面的效果,是解决便结实热最适宜的药物。将生大黄贴敷在神阙穴上是将药物和穴位的作用叠加综合起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通便。而艾灸疗法是“以温促通”,通过热力的刺激加速全身组织液的流通和代谢。《医学入门》中记载“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疗的重要性。在神阙穴部位进行灸疗,是将艾灸的温热作用、药物的作用和经络腧穴的作用三者有机结合。灸疗时点燃艾绒,艾绒加热后不但热力温和持久、穿透力强,而且可以使得局部皮温增高,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药性的发挥,艾绒和大黄的药性,在脐孔中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渗透到全身,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调整胃肠气机,促进胃肠蠕动,泻下通便的功效。本研究采用生大黄神阙穴贴敷,贴敷后再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技术能促进老年疝术后患者排气和排便,有效减少腹胀便秘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应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能有效预防老年疝术后腹胀和便秘,其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符合护理人员的执业范围,且操作简单、无痛、安全、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本应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为基点,在发挥中医理论整体调治方法的同时,也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思想,也就是通过积极的预防来促进护理效果。此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神阙穴艾灸腹股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夏天怎么做艾灸
浅析“神阙穴”禁刺说*
探析神阙穴的治疗方法与临床应用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