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响脱贫乐章

2018-08-08何玉梅

遵义 2018年13期
关键词:播州全镇攻坚

文 全媒体记者 何玉梅

初夏时节,阳光撒满乡间的角角落落,天宽地阔,原野显得格外亮堂。水田里的秧苗开始生根泛青,地里的瓜果蔬菜鲜嫩欲滴,农作物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把山村装点得生机盎然,分外美丽。阡陌交通、屋舍俨然、大棚齐整、设施完备,一个个新农村雏形显现……芶江的山川田野间,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芶江脆红李,火了

6月6日,播州区科技特派员罗勇,正在播州区芶江镇桥村村阳光苗圃场脆红李基地指导村民分发树苗。罗勇介绍道:“苗圃基地都是手上活路,可以为留守妇女就近提供就业岗位,一天80元,一年下来,每人可收入2万多元。”

今年47岁的罗勇,1995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商学院野生植物开发与利用专业,在播州区芶江镇林业站工作。2008年被聘为科技特派员,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各级科技部门扶持下,发挥专业知识特长,开展创新创业示范。他通过反复试验,引进脆红李种植,自筹资金,在芶江镇流转土地建核心基地,从最初的3亩发展到300亩,2015年进入初果期,果品销售收入就达96万元,并带动周边几个镇乡的农户发展到1000多亩。几年间,基地累计生产优质苗木200多万株,每年苗木销售收入达100余万元。

第一批种植的果树,如今已进入盛果期,芶江离市区不远,每到李子成熟的季节,前来采摘的市民络绎不绝,果农足不出户,自家地里的脆红李便销售一空。罗勇给大伙算了一笔账:每亩种55株,亩产3000多斤,按现在的市场行情,平均每斤5元,每亩产值在1.5万元~2万元左右。

看到脆红李销售行情好,芶江镇把脆红李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精准扶贫、发展观光农业的重点项目来抓,今年在基地一次性购买8000株脆红李树苗,派送给当地农户。亲自看到销售火爆的场景,周边农户也是自发前来购苗木。

罗勇说,他的团队推广脆红李技术,从售苗开始,免费提供3年技术服务,一年下来,大家要走很多地方。现在农民兄弟的市场经济意识很浓,渴望农业技术。有一次他到一个村去作技术指导,晚上八点多,还在果园里打着电筒给他们讲解脆红李田间施肥、除草、剪枝等技术。

2016年12月,省科技厅将推广脆红李种植纳入精准扶贫项目。罗勇经常被邀请到全省各地指导脆红李种植。如今,罗勇还是芶江镇勇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加强与遵义师范学院、西南大学的工作联系,签订2个产学研合作协议,继续开展脆红李与石漠化结合项目的研究。

目前,罗勇获得发明专利两件:一是种李树树冠的打顶修剪方法;二是种李树林间育苗方法。与此同时,他积极与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强合作,获得科技项目5个,同时做好与贵州省农业委员会、省农业科学院、遵义师范学院等单位合作,通过实施《石漠化山区李树高产栽培技术标准研究与运用》项目,制定《石漠化山区李树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该技术标准是目前李树唯一的技术标准(规程),为“芶江脆红李”品牌发展打下了基础。

为推动“芶江脆红李”打入中高端市场,把市场做到省外,进一步做大做强“芶江脆红李”品牌。罗勇与播州区内多家快递企业合作,让更多的顾客品尝西部地区脆红李带来的口福。经过尝试和运行,2017年,播州区芶江镇勇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通过圆通快递公司发货到东北三省、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云南等省份达3000多件,每天罗勇都要接到不少省内外顾客打来的订购脆红李的电话。该合作社与圆通快递实现了“双赢”的合作。

在百度搜索“芶江脆红李”,名头很响。很快,又将是脆红李大量上市的季节,罗勇说,目前我们1000多亩的种植面积,只能满足本地市场和一小部分快递业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前景广阔的网络营销市场,现在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扩大种植规模。

◆人居环境改善,妥了

“芶江镇总面积80.5平方公里,辖六村一居一社区,共156个村(居)民组,总人口27998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614户2010人。未脱贫277户644人,2018年拟脱贫87户225人。”谈起芶江镇的脱贫攻坚工作,镇扶贫办主任苏峰可谓门清,所有涉及精准扶贫的数字都烂熟于心,有关脱贫攻坚的信息都信手拈来。

播州区芶江镇三岔坝辣椒种植基地(胡志刚/摄)

如今,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阶段,如何“补齐短板,同步小康”,是基层党委、政府提上议事日程的头等大事。芶江镇通过调研,梳理出目前存在的两个“短板”:一是贫困群众的人居环境改善(简称“微改工程”)。2017年,全镇危房改造全部完成,但仍有一部分农户的住房,没有达到危房改造的程度,却需要局部维修。通过摸底调查,全镇目前急需改善现有居住条件的有141户,需要开展改厕、改厨、院坝硬化、入户路硬化、门窗改造等,预计改造资金130万元。

二是安全饮水“短板”,吉心村、红山村、白岩村、桥头社区未实现安全饮水,涉及603户255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51人,预计改造资金906万元。

针对存在的问题,作为全镇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镇党委书记何明初当机立断,作出部署: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分步进行,确保全面完成。

改水需要整体规划,涉及面广,需要的资金量大,仅靠镇级财力显然无法实施。一方面向上级政府打报告,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多措并举,稳步推进。

“微改工程”相对投入较小,分户实施,立刻上马。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队,有的放矢,先期解决贫困户改厨、改厕、院坝硬化、入户路硬化、墙壁粉刷等亮化工作,5月份开始实施,确保10月份全面完成验收。

根据抽能力强、素质高、点子多的干部组建工作队的要求,镇团委书记赵国光被抽到工作队。

果然,能人出马,一个顶俩。认真分析这141户的情况后,他心里有数了。他们大多集中在边远贫困、交通不便的吉心、红山和桥村,材料运输困难,而且住户分散,如果统一施工,进度跟不上,而且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时间上也不能作硬性要求。

他琢磨着,先修几个样版房出来大家看看,也算有个示范带动吧。吉心村贫困户刘守彬老人,儿子外出打工,儿媳是聋哑人,有一个两岁的小孙子,祖孙三代常年在家。房屋地面凹凸不平,厕所还是人畜共用的旱厕,老式灶台,既不通风又不节能,还冒烟漏灰,做个饭吧,一个厨房乌烟瘴气。工作人员带上6个工人过去,花了5000多元,用了不到10天,他们家的厨房、厕所、地面便焕然一新,刘守彬老人高兴得逢人便说,还是党的政策好,政府出钱又出力,让自己改善了生活条件。

桥村李思英老人,丈夫早年去世,一个人拉扯大儿子。由于家里条件差,儿子40多岁了,至今还没娶上媳妇。赶上政府这次“微改工程”,修厕所、建灶台、平整院坝,并把30多米的入户泥巴路改成了水泥路。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母子俩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几个样板房一出来,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户坐不住了。这种灵活多样的方式老百姓很容易接受,积极配合政府,纷纷主动申请,希望自家的改造尽快动工,早一天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节能环保的灶台。很快,“微改工程”在全镇铺开了。赵国光说,以现在的进度,要不到10月份,“微改工程”就会全面完成。

看着老百姓会心的笑容,在心底为芶江镇的干部点个赞!

猜你喜欢

播州全镇攻坚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遵义市播州区珊瑚冬青栽培技术及栽培价值初探
《明实录》所载播州杨氏土司“进贡”事例初析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播州区老年大学启用微课堂新模式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