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推力发动机:让运载火箭成为大力士

2018-08-08韵旺

太空探索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液氧试车

新闻: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研制的我国首台大推力、高性能液氧煤油高空发动机首次整机热试车获得圆满成功,验证了该新型发动机方案的正确性、技术的可行性,标志着我国大推力、高性能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在高空发动机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解读:发动机作为火箭的心脏,其推力大小从根本上决定着火箭的运载能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研制的这台发动机首次整机热试车获得圆满成功,对大幅提高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拓宽火箭型谱意义重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优势显而易见,用相对较少的发动机可以实现更大运载能力,从而使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提高。例如,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土星5号重型运载火箭在一子级并联了5台700吨推力的F-1发动机,成功将载有航天员的阿波罗飞船送上了月球。

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难度非常大,扎实的理论、先进的设计理念、精密的加工技术、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坚强的国家意志缺一不可。

此次我国首台大推力、高性能液氧煤油高空发动机首次整机热试车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领域向航天强国又迈进了一步。

(韵旺)

2018.6.21~2018.7.20 长征火箭发射记录表

【短消息】

2018年上半年,我国一共进行了18次航天发射任务,全部取得圆满成功,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16次航天发射。通过这18次发射任务,我国共将40颗卫星送入太空,包括6颗北斗导航卫星,以及嫦娥四号的中继星“鹊桥”等。按照计划,2018年我国航天发射有望达到40次,下半年还会有“嫦娥四号”等重大发射任务。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次以企业整体形象的方式亮相2018年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展。集团公司携商业航天重大工程、快舟系列运载火箭、空间信息应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服务等项目产品参展,重点展示了中国航天科工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蓝图、优势项目和系统解决方案,深度诠释了“联动全球,领航未来”的参展主题。

7月2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固体助推发动机与伺服系统首次地面联合热试车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又迈出关键一步。该发动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研制,直径2米,采用分段对接技术,是我国目前装药量最大、推力最大、工作时间最长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声音·圆桌】

我国首款民营中型火箭计划于2020年首飞,专家怎么看?

7月5日晚,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蓝箭航天)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朱雀二号已经于今年6月完成全系统设计工作,该款火箭为国内在研运力最大的民营运载火箭,计划2019年完成全部地面试验,并于2020年首飞。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航天不仅是探索宇宙,更是方便人类社会传递信息、察看世界的根本方法,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航天发展到现在,需要回到“用”的角度,让航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更大的运用。民营航天企业的发展机遇很大,发展速度也会很快,前景无限广阔。

吴志坚(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

以蓝箭为代表的商业火箭公司作为新兴航天参与力量,大幅降低了发射门槛和成本,推动了整个航天产业的商业化进程。目前,国际知名的火箭公司如美国的SpaceX、蓝色起源,都在计划发展自己的液氧甲烷火箭。从某种程度上讲,蓝箭已经与世界先进的火箭研制公司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黄志澄(知名航天技术专家)

我国民营航天公司现在处于萌芽阶段,虽然现阶段研制的火箭还不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但在未来几年肯定能实现。我对他们已经取得的成绩高度肯定,对即将取得的成绩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液氧试车
液动机引流式液氧煤油运载火箭推力矢量伺服控制系统
液氧煤油发动机氧系统双机耦合振荡频率特性
液氧煤油发动机喷管非冷却段传热分析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发布
“火神”固体发动机试车
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升空
美完成SLS芯级全程试车
液氧甲烷发动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携约170余项高新科技成果亮相珠海航展
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