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兰

2018-08-06彭李科

魅力中国 2018年20期
关键词:马兰子弟医院

彭李科

1967年十一天安门广场上,接受完毛主席的检阅,我和3岁的弟弟随母亲调转工作,由爸爸陪同,从首都三环的军种大院,辗转数日,来到新疆的大河沿站下了西往乌鲁木齐的火车。第二天刚亮,乘坐一辆类似现在的箱式货车,颠簸一天,经过军事检查站,天黑后开到了一个叫马兰的地方。现在知道那儿是天山南麓戈壁滩上6月份盛开蓝色马兰花最多的地方,据说马兰的地名是一位叫张藴玉的红军起的名字。

一、6岁的马兰记忆

开始住在一个叫马兰招待所的大院,后来住在招待所西侧大约几百米的一个二层楼的一楼。我家4口人,住类似现在3室没有厅的套房中的一个房间,大约10多平方米,左右两个房间分别住着2家人,3家人共用大约4平方米的厨房和1平方米左右的厕所。该套房听大人说,以前是马兰这个地方4号首长的会议室,房间有张大会议桌,有时父亲就睡在大桌子上。有一次,妈妈在首都军种大院的同事我叫她阿姨,也调到马兰来工作,当时爸爸正好进场了,后来才知道进场就是进到罗布泊试验场里,半月回不来,阿姨就睡在大桌子上。她爱人也是穿绿军装的人,听说在马兰北面大山里的红山工厂工作,当时为阿姨办工作手续在招待所住。后来说阿姨分到离马兰村十几公里外的机场子弟校工作,就搬走了。

爸爸不进场时,我常到居住区对面过条大宽砂石路的南面一个叫俱乐部的大楼后面,爸爸上班的楼里玩,有时也到居住楼群北面一排独门独院后面的医务所和学校去玩。听大人们说,这一排小独门独院里住着老红军和科学家。有次上午在厨房刚坐上水壶,壶盖就啪啪啪的响起来没完。妈刚说地震了,就听见外面有几个大孩子喊,看啊,又爆了。妈也听见了马上改口说,你爸他们又在那儿核试验爆炸了,我才知道是罗布泊实验场核试验了。

有时马兰俱乐部大楼前的广场上,举行反击帝修反的集会,之后沿着马兰的东西大路进行大游行。爸爸单位几个大人,脱下军装,戴上写有尼克松、勃列日涅夫、蒋介石、日本鬼子等的报纸糊的大高帽,鼻子尖涂上红墨水或红药水,化妆成小丑,扮演被游行队伍驱赶逃跑的样子。我和小朋友总爱跟着游行的人群看热闹。

当时买东西,要到居住区楼群面临东西大路的一个叫合作社的地方,那时没有什么饮料,我就喝买来的醋,感觉又酸又甜。往往买一瓶醋,被我喝的回家剩一半了,还撒谎说,走的快,没拿好,不小心,醋洒了。

还记得我居住的楼与招待所之间的空地,被战士们挖了地坑式的几个养猪池,人们站在地面,向坑池里倒猪食,我喜欢看黑猪、白猪们抢食的场面。这些空地也深挖了些地下防空室和许多居民菜窖。只是地下防空室的大铁门又厚又重,我问看守的战士说,这大铁门比我们家的木门厚十几倍为什么?他们告诉我,这门能够抵御原子弹爆炸的冲击,能够保护我。

二、7、8岁的马兰记忆

在马兰住一段后,妈被分配到离马兰村20多公里的红山脚下的解放军第546医院的子弟校做负责人工作。红山其实就是天山山系在马兰北面一带的别称,因为山体的阳面被太阳晒得山石整体呈红褐色。开学时,我、妈、和后来出生的小弟在546医院子弟校住,爸和4岁的大弟在马兰住。当然爸一进场,就把大弟送到546医院子弟校妈这儿,说和我做伴。假期或星期六时,我们都回到马兰住。妈在班上也教过我课,我7岁上不到一个月的一年级,就被妈安排上了二年级。刚几个月大的小弟在我和妈妈不在房间时,常被被子和枕头包裹、拥坐在床上,一个小婴孩在空空的房间里,就这么坐等着我课间回来给他换尿布。我经常向同学描述,说三弟太可怜了没人陪,当然现在三弟都记不住了。

我记得子弟校在546医院的西南角,校外西北面是医院的家属和护士们的居住区,学校门口大牌上公开的名称是永红第三小学。小学室外厕所后面是条从红山下来的山背阴处积雪融水后形成的小河,缓缓流入消失在戈壁滩。河外侧有我们子弟校学生参加挖的防空壕,壕内我也按照大人们的指导挖了猫耳洞。

那时在马兰,我们子弟校学生经常接受反特防特教育,一发现有生面孔的人进来,就立即向最近的穿军装的大人和学校老师报告,对其进行盘查。还有印象是套着马车来的一家维吾尔族人,因为546医院免费治好了他老婆的病,他就在医院一楼大门厅里的椅子上连坐三天,一看见有人进楼,就边跳维吾尔舞蹈、边唱说着我听不懂的维吾尔歌。大人们告诉我,他这是表达感谢解放军治疗好他家人的病。

在546医院,夏天每月的一天中午,吃一次我们自己在河边挖的曲麻菜,掺杂玉米面做的忆苦思甜饭。在马兰期间,有两年的六一节,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前往博斯腾湖的旅行。看到水天一色的湖面好似到了蓝色的海边,望着一望无际的湖边芦苇荡,以为京剧沙家浜的事就发生在这儿,但是大人们告诉我说沙家浜在湖对岸好远好远的地方。

三、离开难再见的马兰

在马兰生活直到1969年12月。那时为防范苏修的突袭,加上爸爸多次进罗布泊时受过核辐射,被诊断为有伤病,我们被疏散、复员到爸爸大学毕业的东北省城。首都是回不去了,因为已经没有了首都的户口。所以说,爸妈的那一代人,在马兰工作,奉献了他们最美好的年轻时代,我们一家4口人来马兰,也奉献出了现在看是多么珍贵的首都户口。当然,我们小家在马兰,也算是填丁进口,收获了三弟。

父亲这位50年代的大学生、60年代初的海军中尉,曾经为强国,响应部队号召,服从工作调动,从首都军种大院,虽然每年大部分时间在东海之滨的某研究试训基地工作,脱下蓝军装、换穿绿军装,来到西北戈壁滩立了军功,现在默默地躺在东北的黑土中。母亲50年代,作为学生党员,先来到首都军种大院的子弟校教书,后转至西北马兰的子弟校教书,从东北的小学校长岗位退休后,又在父亲教书的高校家属区居委会主任岗位工作了18年,妈妈的党龄超过了我的年龄,妈妈的工龄超过了我的党龄,现在知足常乐的安享晚年。

马兰村,在网络地图上找到的是一片模糊不清区域和马兰火车站标识。通过互联网,可以查到,离马兰最近、最出名的一个地方,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乡。我上世纪作为子弟校学生,随同546医院的军医们,曾乘车到过乌什塔拉的土路上,游行、宣傳、庆祝毛主席最新指示的发表。当时感觉乌什塔拉的区域同546医院的区域差不多,没有医院区域整洁,比马兰小多了。

360百科介绍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地----马兰基地,位于乌什塔拉回族民族乡南部5公里处。半个世纪前,我们那儿的公开称呼是解放军8023部队,非公开的称呼是国防科委某试训基地,而我们几万名军人、科技工作者、文职人员、后勤人员、工人及子女们日常间的口头简称是——马兰。虽然互联网上有些马兰的公开信息,但是马兰还像马兰花蓝色的花蕊般神秘。作为8023部队人的儿子,我自豪自己及家人曾经是马兰人,我三弟就出生在马兰的546医院,我们这一代兄弟三人虽然没有成为军人,但是都大学毕业,成为共产党人。

离开马兰49年了,何时能再到那里看看蓝色的马兰花?因为马兰是强国挺起核脊梁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魂。

爸爸的军功证

妈妈的党费证

猜你喜欢

马兰子弟医院
迟到的贺卡
Class Action
新荷初绽
我帮爷爷放绵羊
萌萌兔医院
围炉夜话(十五)
高干子弟与煤老板的谈话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