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2018-08-06焦雪琴

魅力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影响

焦雪琴

摘要:我国的科举制度自隋朝创制以来,历经唐朝的完备、宋朝的改革、元朝的停滞,直至在明朝成长到壮年,蹦跳出强劲的脉搏后,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逐渐衰落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完结,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科举制度废除100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统治者禁锢人民思想的工具,这样的说法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不可否认它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甚至对世界的考试制度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明清时期; 科举制度; 选官制度; 影响

一、科举制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是封建社会时期,官府经过定期举行的科目考试,根据成绩的优劣来选取人才任官的一种制度。科举考试制度有一定程度的平等竞争性,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和社会的凝聚与整合,有益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承,有利于封建王朝统治的稳定与巩固。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拻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過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

二、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程序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两个阶段,一是正式考试前的考试,即进学考试。二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一)正式科举考试前的院试。县试,明清时期由各县县官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参加上一级府试的资格,府试及格的称“童生”,可以参加院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俗称秀才,然后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算是有了“功名”,从此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二)正式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程序。首先是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贡院举行的考试。参加者是本省生员与监生、贡生、荫生、官生,经科考、录科、录遗考试合格者。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朝廷庆典加科称为恩科。考期在八月,分三场,届时,朝廷选派正副主考官,试《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考中者称为举人。取十名,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叫亚元,可于次年赴京参加会试。其次是会试。即礼部举持的中央考试,是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各地举人汇集京师应会试,考试内容与乡试相同,考中者称“贡士”,录取名额不定,第一名称“会元”。举人取得“贡士”资格后,方可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再次是殿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

三、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影响

第一,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日趋完善。科举考试汲取了前世诸多选拔人才的经验和教训,其显著特点是显示出了极大的公平性和公开性,遏制了高门大族对选举的垄断,使一些出身寒门的庶族地主可以沿着这个阶梯取得参预政权的机会,使真正有才能的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也使国家受益。封建统治者网罗了大批的人才,其中有许多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文采灿烂的艺术家、文学家”,这也使封建统治者对国家进行有效的统治,选拔了各类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综合发展,后来的中国所创造的领先于世界的灿烂的文化,无疑与科举制度有密切的联系。

第二,选拔官吏有了文化作为依据,从而能够选拔素质较高的人才。比如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大类。常科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酸(算学)、俊士、进士”等五十多种。各科考试的内容、方式和录取标准都不相同,常科分两级:“乡试和省试。”虽然考试内容可能是有些死板,但在当时的社会做到这样无疑已经是进步的了,有利于封建统治者从参加考试的人选出真正的有真材实学的人进入朝廷做官,这不得不说是统治者的高明之处,培养了高素质的治国的栋梁之材。

第三,科举制度使读书成为一种潮流。科举制度的确立在中国的古代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因为社会中的人们从科举中得到的不仅有政治上的特权,而且还有经济上的利益。而历代统治者也竭力通过科举笼络知识分子。科举及第带来的巨大的经济与政治利益,是社会中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还有的人把“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称为人生四大喜,这也充分说明了科举制度在当时已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渗透进知识分子的灵魂。

第四,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明朝独特的南北卷制度,成为清代科举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可以说是明朝科举制度的最大贡献之一,八股文虽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但是却也能够在写作方面锻炼士人,使得他们能够写出一些影响比较深远的流传于后世的高质量的文章,对于今天的高考改革也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第五,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科举制度,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国际社会也起了一定的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等都曾仿照中国实行科举制。在西方有人称它是“人类所发展出的选择公仆的方法中,最奇特最令人赞赏的方法”。美国学者艾尔曼认为:“科举制不仅对中国有意义,它对全世界都有意义。” “英国考试制度可以说是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也有人说现代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是在模仿中国的科举制。

参考文献:

[1]赵.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J].理论界,2003,(05)

[2][清]张廷玉.明史卷七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狄丹.试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作用与弊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6

猜你喜欢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影响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