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探究

2018-08-06陈萍杨秀华

魅力中国 2018年20期
关键词:拼搏精神高校体育培养

陈萍 杨秀华

摘要:大学生即将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动力,他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抱负和理想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受到如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今的大学生中不乏有一些抗挫能力差、心理素质不强、心态消极的个例存在,且这一群体还在不断扩大,整顿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对体育这样一门锻炼学生身心素质的学科来说,也有必要承担起这一义务,加强对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本文主要阐述了“拼搏精神”的含义,对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拼搏精神”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大学生;拼搏精神;培养

引言:

“拼搏精神”能夠让学生产生不断前进的动力,勇敢面对学习、生活以及以后在职场中的困难,展现自我的价值。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也是学生社会发展的必备素质,是高校教学树立的最终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实现对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将他们培养成为真正为社会服务的,有用的人才。

一、“拼搏精神”的含义

“拼搏精神”指的是为了达成目标不懈努力,勇于对抗的精神。是人拥有超越自我的力量,也是在坚定信念的驱使下全情投入的一种状态[1]。这一精神在我国的体育竞技发展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培养高校学生的“拼搏精神”,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体育学习,更深入影响着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发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如今的大学生受到网络文化、游戏、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深重,他们缺少的正是这一精神,体育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将“拼搏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拼搏精神”的路径

(一)开展艰苦的体育活动,磨炼学生的坚强意志。

如今的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享受着平稳的生活,没有受到过意志的磨炼,也没有遇到过任何的艰难困苦。这将会导致他们在步入社会后难以适应激烈的竞争和辛苦的工作,失去自身的竞争优势。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教师应多开展一些能够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体育活动,帮助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如,可以将体育课堂转战到校外,组织学生参与一些野外生存活动、训练活动等。无论是三九寒冬还是炎热的夏季,都不能退缩,让学生在身体的极限下获得能量的爆发。学生在对抗自然环境变化的同时还需调整自身的体能状态,身体素质会逐渐增强,也培养了他们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制定一定的目标和奖惩制度,以免学生中途放弃,这是锻炼学生意识品质的最佳途径。当然,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也需把握好训练的强度,应从基础开始,逐渐延长训练的时间、难度和强度,切不可为了达到训练目标导致意外事件,造成学生肌体受伤。

(二)实施竞争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个人都拥有着无限的潜能,只是一些人在一生当中都没有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成为了碌碌无为的人,平庸的度过了一生。大学生都是高等教育下的高素质人才,是年轻的一代人,他们在智力、体力、思想意志等方面更是拥有着无限的潜力,教师还需掌握有效方法将他们的潜能激发出来[2]。竞争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使学生之间形成竞争关系,在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感的促使下使学生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项目,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激起学生的斗志,无论胜利后的奖励将会是什么,学生们都会在集体荣誉感的促使下拼尽全力,从而实现潜能的激发。开展长跑竞赛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他们的心性;开展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能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努力进取,为团队的胜利不断拼搏;开展体育技能比赛能够让学生不断的完善技巧,提升自我。总之,学生在赛场上将会迸发出无限的能量,展现出自己都不曾察觉到的天赋。而体育竞赛的精神也促进了他们“拼搏精神”的形成。

(三)树立榜样,以真实的“拼搏精神”来激励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针对“拼搏精神”来说,我国在体育事业上取得了瞩目成就的体育明星便是最好的榜样。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已经进入到了飞速发展阶段,在各类国际比赛中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跨栏冠军刘翔、网球世界冠军李娜、乒乓球世界冠军张继科等都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教师可以适时的在室内开展一次知识和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受到榜样的激励,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还有许多发生在体育竞赛中的感人事迹。如1996年,我国的射击运动员王义夫,在高烧的情况下坚持参赛,最后为我国赢得了一枚国际比赛的银牌,但却由于病情过重而晕倒在了赛场上,他的这一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在2001年的世界乒乓球比赛上,我国乒乓球选手刘国正,在比赛处于完全劣势的情况下,连续颁回了7分,最后奇迹般的获得了胜利,被媒体大肆报道[3]。他拥有的正是不服输、不放弃的“拼搏精神”。除了这些真实的人物事迹外,教师还应大力弘扬和传播体育精神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同时感受到体育精神。这既是体育教学的根本意义所在,也是培养学生“拼搏精神”的重要途径。如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简短的六个字道出了体育的核心精神和追求目标,学生只有将其铭记才能不断的树立更高的目标并向其努力,不断的实现对自我的提升,其最深处的“拼搏精神”也将被唤醒[4]。

三、结语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于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一优势,不断挖掘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精神、意志和品质产生的作用,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要知道,高校教育的核心并不单单是知识教育,更要让学生获得能力与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作用于他们的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喆.论高效体育与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2015,37(5):75—78.

[2]粱懿.试论高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5):153—154.

[3]顾春先,王云松,何文涛.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精神培育[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4):85—88.

[4]杨潇.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拼搏精神高校体育培养
《少先队诗歌》红领巾
匠心独运 激发斗志 拼搏中考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探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日剧与日本文化精神内涵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