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电巨头布局广东海上风电产业
——三峡集团打造海上风电新蓝图

2018-08-06海洋与渔业高晓霞罗茵

海洋与渔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阳江三峡风电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高晓霞 罗茵

在广东风电产业的投资商中,不乏远道而来的能源大鳄,其中就有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

今年1月,三峡投资的汕头南澳洋东海上风电项目获得核准,这不仅是该公司在广东核准的第二个项目,也是粤东地区首个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其核准速度之快,被业界誉为“三峡速度”。

作为一个以大水电开发闻名全球的水电强企,到底三峡为何要全面布局海上风电行业,又是为何如此青睐广东的海上风电产业?核准速度快有何秘诀?又有哪些开发经验可借鉴……带着这些问题,《海洋与渔业》记者采访了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益群和三峡集团广东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新群。

做“海上风电引领者”

“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是国务院布置给三峡集团的任务,这是国家层面能源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任务。”在采访中,王益群开门见山地说,除了服务国家能源结构转型战略外,在广东发展海上风电也是三峡集团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作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的战略定位是“力争在‘十三五’末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因此提出了打造“海上风电引领者”的战略发展目标。

王益群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有良好的海上风电资源和产业落地基础条件,发展海上风电有不少优势:一,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和陆上风电相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不存在陆上风电影响森林植被的情况,对人类的噪音和视觉污染也几乎不存在;二,中国的用电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海上风电可以实现就近消纳,避免了水电、煤电“西电东送”运输中存在的电力损耗问题,提高了用电效率。

在广东属地化管理

为了发展广东海上风电,三峡集团在广东成立了中国三峡集团广东分公司、三峡珠江公司、阳江、汕头项目公司、三峡—明阳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等多个机构,实现了属地化管理。王益群表示,这些公司和机构各有侧重,都是为了明确责任主体,提高广东项目的办事效率。

据了解,三峡珠江公司是三峡新能源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海上风电开发,汕头、阳江两个项目公司分别负责属地项目的具体实施。三峡集团广东分公司是集团公司在广东省的业务管理分支机构,统筹协调中国三峡集团在广东的业务发展。“该公司主要是代表集团在广东协调新能源业务,起协调作用,目的是为了减少内部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王益群如是说。

三峡集团还与明阳集团合作,建立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王益群说,“希望通过这个中心来推动广东海上风电的产业研发,提高中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包括以后的运维建设,促进广东海上风电的产业链发展。”

在发展产业链方面,三峡集团还与阳江市政府签订了《阳江市政府 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海上风能资源综合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协助阳江市政府引进全产业链风电企业,发展海上风电下游产业制造企业,以此带动阳江社会经济发展。

争做阳江首个并网发电项目

三峡集团在广东的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是阳江沙扒项目。陈新群坦言,对于阳江沙扒项目,一开始集团内部并不看好,认为0.85元/度的电价,经济性指标偏低。但后来经过调研发现,阳江的风电资源被低估了,结合过往在江苏、福建的开发经验,经过测算,最终判定项目开发可行。此时,融资方面也传来捷报。海上风电项目,投入大,风险高,融资难度大,由于三峡集团是国有企业,投资负债率低,抗风险能力强,因此融资进展顺利。天时地利人和,三峡集团因此坚定了投资信心,迅速与阳江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开发沙扒项目。

在开发项目的同时,三峡集团也积极推动相关产业落地,沙扒项目的开发也因此获得了阳江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加快了项目的推进速度;该项目迅速取得核准,开创了年初启动、10月核准、11月开工建设的国内记录。

目前,沙扒项目正在进行前期施工准备,包括启动施工招标、组织对南海区域的技术研究调研、对机械设备进行中高难度的抗风浪施工试验等。“还要组建建设队伍,我们在江苏等地已有开发项目,已经储备了一支具有开发经验的建设团队。”陈新群透露,沙扒项目已经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队伍。

目前,沙扒项目进展神速。陈新群说,阳江 4个项目中,三峡集团是第一家确定设计单位的,目前陆上集控中心的勘测、设计也已经全面启动,预计今年 9月份将建起第一台风机。“我们争取做阳江第一个并网发电的海上风电项目。”他强调。同样,汕头项目也在汕头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为粤东地区第一个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今年内全面开工建设。

抗台风是攻坚难点

尽管在外地已经积累了海上风电的开发经验,但广东特有的地域环境,还是让三峡集团的海上风电项目历经波折。首先是台风的问题。广东多台风,在此建设海上风电场容易遭受台风的袭击,“抗台风成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陈新群表示,目前,三峡集团正从风机的设计和材料使用方面入手,增强风机的抗台风能力;其次,海上施工面临窗口期的问题,台风多导致施工窗口期变短,施工难度变大;再次,军事问题也是其中的一个挑战。由于南海舰队的基地就在湛江,紧邻阳江沙扒项目,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必须获得军方的批复。这对开发进度会有一定影响。

陈新群认为,南海的风资源要比江苏丰富,但并不代表收益就更好。广东多台风的特点,决定了海上风电场的工程建设造价更高,“预计和江苏比,增加30%左右的建造成本。”

王益群则表示,我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海上施工经验较少,在哪个地方开发项目,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指出,海上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海上风电大部分的施工都处在一个漂浮、动荡的状态,加上海洋环境变化不受人控制,对设备也有较大影响,此外还有海洋空间调整引发的与其他行业的磨合问题,因此“这是广东发展海上风电要面临的挑战,也是整个海上风电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只有实践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王益群最后强调,海上风电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要相信技术创新,依靠新模式、新技术和新设备去克服困难、解决困难,才能推动行业发展。

│延│伸│阅│读│

在采访中,王益群对海上风电产业一些焦点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产业布局不能追求“大而全”

我个人认为政府层面在进行产业布局的时候,要有所侧重,不能追求“大而全”,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同,区域特色要有所体现。如果不做好布局,广东建,福建、山东也建,就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了,要么就是制造商加价把成本转移到开发商,要么就是恶性竞争,制造商“亏本甩卖”,最终大家都不好活。所以,一个产业的发展,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认真分析,统一布局。不一定每一个地方都把产业链做全,也许一个地方只制作大型的轴承,但全中国的海上风机都得用,这也是一种成功。

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政府一是要做好海上风电场的规划;二是要划好海洋空间的边界,尤其是涉及到军事、航道、渔业等用海纠纷问题;三是提供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平台。其他的交给企业,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环境影响认识要有大局观

海上风电当然也有缺点,就是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多少是存在的。但是这个问题,要从全国甚至全球来看,要算大账不能算小帐。以广东为例,如果不发展海上风电这个清洁能源,也就意味着广东要多用煤电等能源,虽然说都是外来输入电,但也造成了其他地方的污染,从全国一盘棋来看,这既不利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也不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很多事情需要一个相对的平衡,发展海上风电,减少了煤炭的使用和污染,这是从污染源头上去解决环境治理的问题。当然,在实际的开发中,我们也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远海发展需解决机组稳定及电力输送问题

海上风电未来必然要向深海、远海进军,要走向深远海就得解决机组稳定性问题,未来海上风电的发展要么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优化改进,要么就打破现有的格局,做漂浮式,让它“飘起来”。风机高达百米,重量数百吨,让其“浮起来”并非易事,重点要解决的是安全的问题和稳定性的问题。

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还需解决电力的输送问题,目前采用的是交流送电模式。海上风电走向深海,便会受到输送距离的限制 ,直流输电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直流输电的成本居高不下,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把成本降下来,是行业内需解决的问题。

运维将是未来关注的焦点

目前海上风电还集中于开发建设阶段,运维的重要性还没显现出来,但当海上风电大规模发展以后,运维就得提上日程。对企业而言,运维的关键就是在设备方面使用最好的零件,但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成本上升。因此,这两者之间要取得一个平衡,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保持设备稳定性的同时降低维护成本,这必须从源头做起,从设计、选材、制造,再到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把控,每一环节都不能疏忽。

另外,中国海上风电产业一定要走自主创新之路,要依靠国产企业。即使目前关键的部件还解决不了,需要依赖于进口,但也要有自己相应的替代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卡脖子,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阳江三峡风电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阳江开放大学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原来你是李白的三峡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