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卫兵口述:回忆罗哲文先生

2018-08-03整理余凌图片网络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梁思成老先生古建筑

整理_余凌 图片_网络

四川老建筑以民居为主,不像北方多是宫廷、庙宇。对这些民居做好保护和断代工作,才能使川派建筑发扬光大。老先生对我的叮嘱,是我做川西林盘聚落保护及开发项目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有幸成为罗哲文老先生的关门弟子,他鼓励我潜心保护民族建筑文化,并赠我手书对联:诚意待人终有得,平心应事自无争。

在中国古建筑历史委员会,罗哲文担任组长,我在加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后,也进入了专家组。先生是长城申遗第一位提出者和重要的推动者。申遗完成两年后,老先生去世了,葬在长城脚下,老先生之所愿,就是成为长城的守护人。

罗先生对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观点起到了继承和发展的作用。他认为古建筑应该保护性地利用,欧洲很多古建筑开发成为博物馆、美术馆就是很好的范例。

每一次与先生见面,他都会跟我说,四川老建筑以民居为主,不像北方多是宫廷、庙宇。对这些民居做好保护和断代工作,才能使川派建筑发扬光大。老先生对我的叮嘱,是我做川西林盘聚落保护及开发项目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罗先生常常向我们转述梁思成先生的话,他说:“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他还说:“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出它的宝贵。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

刘卫兵《田园四则》之一。1996年2月绘于乐山市五通桥区冠英镇许村(供图_大卫设计)

位于四川宜宾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曾是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专门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的民间学术组织。罗哲文为其最后一位去世的成员

梁先生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新创造。

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这样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也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不敢忘掉。

正是基于两位先生的影响,我这些年的建筑设计即在尽力追求“中而新”,既坚持有中国文明的主体性,追求人文气质的表达,营造出精神教化、熏陶暗示的空间,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重点在于空间大小及序列的安排,从来不是唯建筑壳体论,建筑师应向传统建筑文化借鉴,也要向赖特、柯布西耶等西方现代建筑大师学习,创造出健康而清新的精神教化场所。

其实,现在也可以看到,美国、甚至澳大利亚的一些校园的建筑设计也正在向更偏重建构和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设计成都刘湘墓园的民国建筑大师杨廷宝,和梁思成一起留学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当时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艺术修养,自幼爱绘画的杨廷宝自然出类拔萃。杨廷宝设计的东北大学总体规划和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等已成为经典。

中国营造学社1932年3月出版的独乐寺专号

在建筑设计上,杨廷宝的贡献甚至超过了梁思成。他与关颂声、朱彬、杨宽麟等著名建筑师组成的基泰工程司创造了很多经典,他们这一代建筑师,内心一直在追寻民族建筑的特点,他们是有良知,有担当,有中华文明使命感的一批大师。他们始终不懈地探索中国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道路,坚持“发扬光大本国固有之文化”的理想,又结合西方、特别是美国建筑的经验与先进的建筑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民国建筑风格。

可惜的是,现在的很多建筑师却在走完全西化的道路,不少建筑师的作品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刘卫兵考察客家土楼。土楼也是传统夯土建筑之典范 (供图_大卫设计)

猜你喜欢

梁思成老先生古建筑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绿洲里的老先生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彭真: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100万只猫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算卦
中国古建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