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协会成为铅山精准脱贫“推动器”

2018-08-03程杨松占恩平

老区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东村协会贫困户

□ 程杨松 邢 亮 占恩平

俗话说“搭台唱戏”,在葛仙山乡港东村的贫困户协会里,不仅有自己的章程制度和组织结构,还通过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选出了会里的会长苏国金、副会长刘洪龙、苏吉良做带头人,大家齐心一起来唱好这出自立互助的“脱贫小康戏”。协会有助创业互促,起到了技术、资金、劳力1+1+1>3的效果。2017年底,由苏国金牵头,刘洪龙、苏吉良、余海龙、苏正顽等贫困户共同投资3万余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承租5.2亩水塘养鱼。“今天协会里有劳力的贫困户都来了,大家来修补鱼塘,下次就放鱼苗啦!希望今年大家都能分红”苏正顽朴实地说道。他带着协会15个会员,一起修补鱼塘,清理出淤泥230方,这一方水波荡漾的鱼塘是大家脱贫致富的“希望田”。

劳动力弱的老人妇女怎么办?贫困户协会在乡村干部的牵线下和港东村的“港东制伞厂”、“万家福服装加工厂”等小加工厂合作开展“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带着材料,就可以回家干活计件赚工资了。苏国家的妻子余香花带着小孙子,要接送上下学,不敢去远的地方找事做,通过协会联系的“就业扶贫车间”在家里做手工活赚点收入。她总说:“我家老头子在协会里做会长,我们自己家就要先带头,以前还要做家务活不方便,现在时间自己安排,计件赚钱耽误不了事,脱贫奔小康就要靠自己劳动,大家慢慢都懂这个道理啦”。同时协会理事会还积极对接乡村的公益性岗位,2018年初,贫困户秦子英拿着手里的“贫困户协会会员证”到承包村卫生清洁的玉禾田公司,没想到人家知道她是贫困户,而且是村里贫困户协会的会员,立马聘用了秦子英做保洁员。公司港东片的负责人黄桂林说:“上面有政策,就业扶贫要照顾贫困户,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想招又怕他们干活嫌累,偷懒不出力。看到是贫困户协会的会员我们就放心了,我们了解到协会里贫困户互相督促,不做事的懒汉还要大家一起教育帮助,这些都是会做事的勤快人。”

会长苏国金说,“原先贫困户中普遍存在‘等、靠、要’观念,自从加入贫困协会,看到身边贫困户脱贫致富变化大,一个个都再也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人人争先创业,个个争先脱贫”。

已经扎根港东村一年多的扶贫第一书记占恩平,总结在港东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说:“精准扶贫现在的重点难点是贫困户的精神脱贫、思想脱贫,很多贫困户没有意识到贫困不是命,是可以改变的。通过贫困户协会这个平台和窗口为我们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了不小的助力。”贫困户协会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和全体会员大会,组织协会会员开展活动。比如邀请了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党员,以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入户讲扶贫”;观看脱贫致富宣传教育片—《每日农经栏目》播出的铅山县红芽芋纪录片《小娘子,招人爱》;邀请乡脱贫攻坚分管领导王琛副乡长宣讲白莲产业扶贫、光伏产业扶贫的政策内容;协会秘书长、港东村第一书记占恩平带领学习十大扶贫工程惠民政策等。

特别是今年年初协会和村两委一起组织大家到乡里的秀美乡村建设点虹桥上参观,宁静和谐,干净精致的现代秀美乡村给大家的不仅是震撼,更激发了贫困户协会会员们心中对小康生活的热情。

“我们村两委主动和协会紧密联系,通过协会和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协会中贫困户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今年绿色殡葬改革和宅基地改革工作,我们的党员和贫困户带头签订承诺书,这给了其他百姓很大的触动,工作开展中很顺利,也出乎我们的预料”港东村支部书记陈建化在谈到贫困户协会时感慨的说道。村民周兆义老人提起贫困户协会竖起大拇指:“以前知道村里有贫困户,但是不知道他们还有协会,看到村里的宣传才知道,这些困难的人家比我们思想还高哩,村里的几个五保老人都签订了绿色殡葬承诺书,还有贫困户上交了寿枋。我也不能觉悟低,家里的全交了上去,支持村里工作嘛”。正如五保贫困户苏正顽老人所说“我们这些贫困户,有习总书记记挂着,享党的福、受党的恩,就要全心全意的支持党的工作”。

“成立贫困户协会,关键还是激发内力,让他们优势互补、抱团取暖。”葛仙山乡党委书记江文介绍。协会有助信息互通。以往,贫困户之间相互攀比,相互猜忌,政策信息不通。现在,贫困户协会通过建立脱贫微信群,上级扶贫政策和扶贫信息做到了第一时间同步获取、同声解读,进而打通了信息迟滞、信息失真的壁垒。

协会有助优势互补也有不少暖人心的互助互帮的故事。

贫困户秦小玲领取协会发的积分卡

贫困户协会会员修缮承包鱼塘

协会会员合影

协会聘请江文书记为名誉会长

2017年底大冬天的晚上,协会副会长苏吉良带着自己的工具和自己掏腰包买的节能灯泡,来到五保贫困户付要仔家,帮他安装好屋里重新亮堂起来。面对付要仔老人的连声道谢,苏吉良却说自己心里过意不去。原来他答应老人来检查的,后来白天做事耽搁了,晚上吃完饭后才想起来,本来天已经黑了,外面风大又冷,妻子劝他明天在去,苏吉良却说:“老人孤苦林丁一个人,无儿无女晚上没灯不方便,万一摔倒了可不得了。我们都是村里的贫困户,自己还有把力气和手艺,就应该把这些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正是协会里这样浓浓的亲情氛围,港东村贫困户都对脱贫充满信心。不但苏吉良利用自己的电工技术,主动上门,义务帮助其他贫困户检修电路;懂石匠手艺的刘洪龙,时常帮助其他贫困户修房、补漏;协会里有劳动力的苏孝才、朱传冬、肖古仔、苏正顽经常互帮互助,开展农业生产,去年大家帮朱传冬开垦菜地,他还亲手杀了只土鸡留大家一起吃个饭;贫困户舒发年帮助照顾贫苦户走读学生,频频赢得乡亲们称赞。

特别是四月初,贫困户朱爱明老人和罹患肺癌的徐俊聪去世,协会在会长苏国金的带领下,对两户人家进行慰问。朱爱明老人小儿子在外,大儿子已经去世多年,只留下七十多岁的老伴曾吉花和,未成年的孙女朱丽珍,孙子朱伟强,朱志强。徐俊聪儿子是上门女婿常年不回,协会会员帮助两户人家料理后事,劝慰家人,鼓励他们坚定信心。贫困户协会正是通过优势互补,推促形成了“大手牵小手”“勤人推懒汉”“乡亲帮孤老”“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态势,贫困户协会对大家来说更像一个大家庭,有一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正如该县分管大农业和脱贫攻坚的倪美创副书记所说,贫困户协会为整合资源、做大助力创建了良好平台。政府首先拉一把。比如县乡两级的产业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户协会重点倾斜,并为贫困户协会筹集了产业母基金3万元;县涉农部门在技术输送、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了重点帮扶;乡政府则帮助扶贫协会向金融部门协调争取到低息、免息贷款,解决了协会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的发展难题等。社会根据扶一把。通过协会平台倡议社会爱心人士跟进帮扶,仅去年年底便募集衣物92套、棉被40床,并向6户重度贫困户赠送了电饭煲、台灯、暖水袋等日用品。浙江的社会爱心人士赵小兰女士,正是由于在我们贫困户协会的宣传中了解到港东村的情况,今年5月份,她和她的贫困儿童爱心帮扶基金要来港东村考察,将对重度贫困儿童结对帮扶,圆他们的大学梦。企业参与帮一把。以本地企业万家福服装厂、葛仙山制伞厂为例,两家企业率先与协会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已安置8位贫困群众在扶贫就业车间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脱贫。港东村的特种种植户余文书,有种植七叶一枝花、八角莲、黑三棱等药材的经验。他也希望和贫困户协会联系,通过协会对接,吸纳贫困户入股参与,争取扶贫资金,扩大自己的合作社和生产规模,实现互需互补。

“贫困户协会的形式增强了贫困群众抱团取暖的归属感、自我脱贫的责任感、共同致富的紧迫感,进而有力推动了精准脱贫工作,也为我们2020年后,预防百姓致贫返贫帮扶,提供多样的思路和平台”。葛仙山景区党工委、乡党委书记江文感慨道。

猜你喜欢

东村协会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理发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广厦奖”优秀评选机构名单
水东村建设生态文明村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