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农村“实际”职业教育改革思考

2018-08-02姜红兵

祖国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际促进职业教育

姜红兵

摘要: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使命,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职教育在新常态的环境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管理模式陈旧,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资金实力薄弱,制约学校的建设;教师不够专业,影响专业教学的效果;专业类型单一,专业设置不合理,影响学生的就业发展等问题,就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改革的建议:学习方式多样化,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教育方式多样化,开发教育资源;成长方式多样化,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专业类型多样化,增加学生的就业,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促进 职业教育 改革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使命,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常态下,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经济发展需要新型人才,这是一次挑战,也是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迫使地方职业教育加快改革,培养新型人才,加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一、农村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陈旧,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

通过对本州16个县的农村中职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6个县的中职学校的管理者都不是科班出生,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职业教育管理培训。这些管理者都是因工作的需要,被组织从普通中学调到中等职业学校去主持工作,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学校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都带有浓重的普通中学管理色彩,不能体现中职的管理特色,制约着中职学校的发展。

(二)资金实力薄弱,制约学校的建设

地方中职职业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的规定,严禁收取学生的其它费用,学校的运转紧靠国家发放的每年每生2000元的免学费来维持(之前还达不到1000元)。而职业教育是花钱的教育,不管是学校的硬件设施的建设,还是软件设施的建设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使是资金实力薄弱的中职学校在学校的建设上变得举步维艰,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三)教师不够专业,影响专业教学的效果

地方中职学校一个普遍的现象:大部分教师都不是真正的专业教师,他们现在所从事的专业课教学跟自己的专业不相符。在学校的教学需要下,学校要求部分文化课教师在短期之内通过自身的学习、短期的培训后,直接担任某专业的教学任务。由于教师转型周期短,对专业的研究不够透彻,领会不到专业精髓,教学内容比较浅显,达不到专业要求,影响教学效果。即使后来新招入的教师,因为体制问题,也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不能授予学生实际能力。

(四)专业类型单一,专业设置不合理,影响学生的就业发展

地方中职学校的专业存在老、旧、单一等特点,都是沿用八九十年代遗留下来的老专业;地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参照教育部关于专业设置的相关文件要求,专业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没有发挥地方经济发展的就业优势,培养人才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学生就地就业的就业率。

二、中职教育的改革建议

中职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专门的人才和一线的建设者。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模式、不断引进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来紧跟地方经济发展的变化,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线的建设者,促进地方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学习方式多样化,不断完善管理模式

中职学校的管理者,也是中职学校的决策者,他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高度。是否能按照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来调整中职学校的发展方向,需要管理者对地方市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还需要管理者有足夠的掌控力,掌控中职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同步同行同向。为弥补中职管理者不是科班出生的这种现实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增加管理者的学习途径,除了管理者自学之外,大量的参加相关职业教育改革的培训,深入研究中职发展规律,探索职业教育管理模式,更新管理观念,不断完善管理模式;2.采取多样学习方式,如可以通过校本培训 ,组织全体师生共同学习先进的中职管理规律、成功的中职管理经验,也可以组织参观学习成功的中职学校等等;3.广纳师生的管理想法,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共同探讨管理方法;4.积极联系外单位及相关企业,把企业管理融入学校管理中来。

(二)教育方式多样化,开发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是花钱的教育!职业教育要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学设备必须跟企业的产房里的设备同步。但是,社会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过快,中职教育中的教学设备远远落后于企业的设备发展水平。缺乏资金的中职学校无法在设备更新过快、设备更新费用昂贵的情况下及时配备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教学设备。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办法:1.寻求企业的资金赞助,增补购买教学设备的资金缺口;2.和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学校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3.教室搬到企业车间,学生变学徒,教师变师傅,利用企业资源,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成长方式多样化,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中职教育活动中是技术技能传承的传授者,是技术技能解惑的指导者,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直接栽培者。中职专业课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水平,中职专业课教师的成长关系着中职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学校应加大力度,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促进专业课教师的发展:1.制定专业教师发展规划,定期、分批次派专业教师外出学习,专业教师管理的实现真正的细分化、精准化、专业化;2.做好“练”、“考”、“创”、“比”、“学”的教研活动,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练”学校每个星期安排一定的课时作为专业课教师的练技能的时间,真正做到专业课教师练熟再教;“考”是指学校以考察考试的方式检查专业课教师练的效果;“创”指专业课教师在“练”的过程中,创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比”指同专业的教师已比赛的方式督促相互进步;“学”指经过前四个过程后,专业课教师通过总结等方式相互学习,相互成长;3.做好“传帮带”、“老带新”等活动,真正实现一个人带一个专业,一个专业促学校发展的新局面。4.做好“请进来”和“走出去”,让专业课教师的成长与社会做到真正的接轨。学校请进企业的技术师傅到学校任教,不但教会学校的学生,还能教会学校的老师;学校把老师放到企业的工厂车间去学习,不光学会了做学徒,更学会了做师傅。

(四)专业类型多样化,增加学生的就业,促进学校的发展

地方中职教育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能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专业的建设可以参照以下几种原则:1.整合学校资源,大力发展学校现有的专业,优先发展学校的优势专业;2.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办地方特色专业为落脚点,在对地方经济做好研究分析中,挖掘地方经济的经济优势、经济特色,结合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创办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

习总书记曾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中指出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实现理想、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使命。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中职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中职教育在发展中存在这许多问题,但只要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大力开展中职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将会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刘茗沅,木子,石美唯.在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教育部召开全国视频会议精神综述[J].职业技术,2015,(01).

[2]沈德海.新常态下提高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思考[J].中等教育,2015,(07).

[3]王广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适应新常态的社会需求[J].中国大学教育,2015,(03).

[4]张朝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J].基层工作,2015,(06).

[5]李鹏飞.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15,(01).

[6]方钰.经济新常态下人才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时代金融,2015,(02).

[7]李国毅,王为一.论地方新建本科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新常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07).

[8]颜芬.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花炮产业发展实证研究——以上粟县为例[D].江西农业大学,2013.

(作者单位:麻江县中等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实际促进职业教育
关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