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经济发展中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发展前景分析

2018-08-02高秋惠

祖国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廉政教育经济发展党员干部

高秋惠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掀开了新的篇章。而广大的基层农村党员干部作为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前沿力量,其职能的发挥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方能保障农村党员干部的职能发挥最大化,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党员干部 廉政教育 经济发展

一、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教育的意义

(一)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

在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建设中,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廉政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党组织的培训和领导。只有党员干部不断的加强自身对先进理论知识掌握,并结合先进的成功经验,才能保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的前进。对农村的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教育有利于党员明确自身职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以高觉悟、高政治素养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以保障农村党员干部工作开展的能动性、科学性。

(二)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改革任务日益繁重。农村的党员干部作为最基层的干部群体,其政治素养、政治觉悟及工作执行能力的高低将关乎着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中党的政策及路线方针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安定。广大的农村党员干部始终是全国经济发展改革的基层力量,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直接接触到很多关系着人民利益和民生的问题,其在维护人民利益和解决各类社会矛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遏制不良风气的产生,对促进农村的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党员干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任务改革顺利完成的重要的人才保障。在科学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农村的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利于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提高基层农民群众的向心力,利于保障国家给与农村的各项扶持政策及扶持基金落实到位。县级以下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是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主要和直接的管理者与支配者,决定着农村各项经济的要素支配是否合理。具有优良作风、勤政廉洁的农村党员干部能够将农村的经济与生产要素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对减少农村资源、资金的浪费,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农村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导向与针对”并重原则

虽然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但在我国的农村党员干部中,仍存在党员知识文化程度不高,对知识的学习和深造不重视,知识理论素养偏低的现象。这将直接导致党员干部看不清事物的本质,难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甚至会出现误入歧途的现象。这便要求对农村的党员干部开展的廉政教育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以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党的重要理论方针和相关制度为基准和导向开展党员的廉政教育。此外,在党员的廉政教育中还应做到有的放矢,对不同层面、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党员干部进行有侧重点和差异化的教育。还要积极的引导重点的党员干部起到带头的模范作用,以其扎实优良的廉政作风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辐射和影响其他党员。

(二)“整体与层次”结合原则

开展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工作,须明确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视为一个整体。只有各要素间相互协调才能使廉政教育的效果发挥最佳。没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及脱离目标的教育行为都将会使廉政教育工作失去整体性和规划性。教育的目标和教育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具有“有序性”的特点,即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又有着一定从属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各项改革任务的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个人的思想意识及觉悟也会随之变化。故而,开展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教育目标,完善教育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党员开展不同标准的教育行为,整体教育与层次教育相结合。

(三)“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原则

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导向,要不断的巩固党员教育工作的先进成果,将其与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相结合。从事廉政教育工作的人员应深入到最基层,结合不同党员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理念开展“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教育活动,并将思想意识问题与实际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融合。此外,廉政教育的工作者要敢于创新教育理念,用理论引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优良经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育的方法,使廉政教育的工作达到新高度。

三、农村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新农村的建设时期,农村的党员干部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确保廉政教育的顺利开展及实施的效果,应探寻多样化、灵活化的教育模式,采取“党校教育、示范警示教育和网络化教育”等。

(一)开展党校集中教育模式

目前,基层农村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在“党校”参加集中的培训。因此,各级的党政机关及领导应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相关的财政机构加大财政教育的经费,加强党校等教育基地的设施建设;提高党校的师资建设,采取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措施,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党校开展集中式的廉政教育培训课程时,首先应结合接受培训的群体特点制定教育目标、课程内容讲解应注意突出主题,敢于创新和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的教育活动中首先应通过“了解上情”,即准确的掌握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及三农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风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开展提高党员政治素养及综合质素的廉政教育活动。其次,还需“知晓下情”,廉政教育的工作者通过实地的基层走访,与党员和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寻找廉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突破口,展开“按需教育”的培训模式。

(二)开展示范、警示教育

在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工作中开展“示范”和“警示”的教育方式,正面的“示范”教育就是将扎根于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建设,清正廉洁的优秀党员干部作为标杆大力宣传,宣传优秀党员带民致富的先进事迹,学习优秀党员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坚持民主集中的办事作风等。而相对的反面警示案例,则是挖掘农村典型的党员干部渎职、贪污的案例,以反面的警示作用敲响党员干部的警钟,以提高党员干部的自律性和自警性。而在选择示范和警示案例进行教育时,应坚持以下两个原则:首先是选择的示范案例应与树立典型相结合,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不同层面的先进优秀典型,树立起不同学习典型,形成争创典型的优良风气。其次是警示和惩戒相结合,指对相关的案例进行深挖和剖析,查寻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漏洞和问题点,提出相对的整改意见措施,进一步完善制度和监督保障体系,从而防止类似的事件再发生。

(三)开展现代网络化的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网络开展的党员廉政教育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弊端。基于网络开展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具有互动性和及时性等特点,教育的相关内容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进行推送,保障了教育内容传递的时效性和便捷性。通过互联网技术,开设PC端、手机客户端的网页专栏的清正廉洁教育、党的重要路线方针的宣传和先进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果向广大的村民展示,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反腐倡廉的决心。在进行网络化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工作时,不仅需要对教育的内容质量进行把控,还需注重网络技术层面的提升。由于现阶段部分的农村党员干部对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设备掌握程度不高,这便要求相关廉政教育的网页和客户端的设置,例如微信、微博等,要便于操作,避免其成为形式摆设;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在进行党风建设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纲领性”文件的宣传时,还应注意附加通俗易懂的相关解读,切实保障农村的党员干部高效率的利用网络进行党风廉政教育的学习。

四、结语

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其肩负着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使命。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工作应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引,与时俱进的完善教育內容,丰富教育模式的多样,以推进廉政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阳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性研究——以和田县塔依塔克村为例[J].新丝路(下旬),2016,(08).

[2]万秀熠.关于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研究综述[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3).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廉政教育经济发展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