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湖北工业出口特点及对策

2018-08-02周开斌周易思弘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比重湖北全省

周开斌 周易思弘

一、新常态下湖北工业出口的趋势特点

(一)总量规模稳步扩大,增速放缓但仍高于全国

2012年以来,湖北工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出口交货值告别以前20%以上的增速,但仍保持了快于全国增长势头。除2014年下降了5.7%外,其他年份增速仍在两位数以上。在全国步入低速增长的情况下,湖北仍然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2012年至2016年年均增速为8.1%,高出全国5.3个百分点;2017年1—11月增长15.5%,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规模呈现出稳步扩张的态势,出口交货值由2012年的1393.6亿元,扩大到2016年的1950.1亿元,占全国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由1.3%提升至1.6%,提高了0.3个百分点。同时,随着华星光电、天马等一批项目投产和规模扩大,以及沿海外向型产业加速向内中西部转移,湖北工业出口还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二)内资主导地位强化,外资和港澳台权重下滑

2012年以来,湖北工业内资企业出口呈现较快增长,出口交货值由2012年的720.9亿元扩张到2016年的1469.3亿元,年均递增19.5%,高于同期全省工业11.4个百分点。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速为4.8%,占全省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由10.9%降至9.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速下降16.5%,占全省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由37.4%降到13.3%,下降了24.1个百分点。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少数行业主导地位突出

2016年,全省工业41大类行业中30个有出口,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电气、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7个行业,合计出口交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占到全省71.5%,其中:计算机、通信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一业独大”,占31.9%。从外向度(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百分比)看,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皮革、服装三个行业外向度较高,分别为26.9%、25.6%、13.2%;文体用品、医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交通设备、纺织业次之,分别为9.8%、9.7%、8.6%、6.7%。新常态下出口行业结构调整加速,2016年农副食品、计算机及通信电子设备、食品制造业占全省工业出口交货值比重下降,分别较2012年下降了2.2、1.6、1.3个百分点;汽车、钢铁比重分别下降了1.8、1.2个百分点,在行业排序中跌出前7名。医药、电气行业出口势头良好,比重分别提高了1.4、0.6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进入前7个行业行列。医药、电气、文体用品、通用和专用设备等行业比重的提升,反映了出口结构优化升级趋向。

(四)中小企业比重上升,大型企业权重下降

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96户中,只有1037户企业承接出口订单,从事出口业务,大多数企业没有出口业绩。2016年大型企业出口交货值比重由2012年的61.1%降至43%,下降了18.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占比由2012年的22.2%提升到32.1%;小型企业由16.7%提升至24.9%,中小企业分别提高了9.9、8.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合计比重达到57%,成为出口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意愿和能力增强。

(五)区域均衡化演进,一市独大格局未改

17个市州除神农架林区外均有出口,2016年武汉、宜昌、仙桃、襄阳工业出口交货值超百亿元,武汉一市独大,完成出口交货值823.4亿元,占全省工业出口交货值的43.2%;其他三市分别为206.8亿元、157.1亿元、125亿元,分别占全省10.9%、8.2%、6.6%。从地区工业外向度来看,仙桃市最高,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为16.4%;潜江、武汉、天门、随州市分别为6.7%、6.4%、6.2%、5%。同时,出口区域结构调整加快,2016年各市出口交货值占全省比重较2012年有8个市上升,8个市州下降。武汉、宜昌、仙桃、襄阳四市工业出口交货值合计占全省68.9%,较2012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其他13个市州合计占31.1%,占全省比重均在4%以下,孝感、荆门、天门、咸宁、鄂州市分别上升1.6、0.7、0.7、0.6、0.5个百分点,随州、潜江、荆州、十堰、黄冈市占比分别下降了2.4、1.7、1.4.、0.8、0.5个百分点,呈现扩散和均衡化演进态势。

二、新常态下湖北工业出口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外向度偏低的矛盾突出

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1037家企业有出口业务,仅占企业总数的6.4%。且出口总量规模偏小,全省出口交货值仅为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出口值八成,仅占全国1.6%。总量规模在全国和中部位次靠后,出口交货值居全国第13位,为广东1/20、江苏1/14、浙江1/6、山东1/5。中部省份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产业,后来居上,湖北工业出口低于河南、安徽、江西,仅高于湖南、山西。且工业外向度较低,2016年为4%,低于全国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8位。外向度低、出口占比低是制约湖北工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进程中一块主要短板。

(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

一方面中小企业出口比重提升而大企业比重下降,與全国工业企业出口结构呈现逆向化发展态势,反映出湖北专业性大型贸易企业缺乏、龙头企业不强,国际竞争能力弱等问题。2016年全国对外贸易50强中没有湖北企业入围,100强中仅有1家,500强中也只有7家企业上榜,且无专业外贸公司入围。中小企业比重提升,反映出湖北出口是与国际、省外专业机构配套,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靠订单加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为主的出口,产业链被分割局面,在出口中被动地位突显。另一方面,湖北工业出口结构转型滞后。出口增长较快的多在皮革、木材、家具、文体等沿海转移的传统产业,计算机、通信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的产业出口规模和比重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全国计算机、通信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8.5%,湖北为4.8%,且外向度较低,全国该行业外向度为48.5%,湖北为26.9%。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湖北在第四次世界产业分工和转移中跟进发展滞后,是湖北工业出口增长不快、总量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成本快速上升的矛盾突显

湖北工业成本近年来呈现快速上涨势头,2014年、2015年、2016年百元主营收入成本分别为84.2元、84.7元、85.9元。从用工成本看,2012年湖北工业应付职工人均薪酬43518元,2016年达68131元,上涨56.6%,年均增速为11.9%,增速高于按产值计算全省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3个百分点,出口成本比较优势弱化,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的湖北工业出口面临更大压力。

(四)国际竞争趋烈的矛盾突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近两年来全球货物贸易额呈下降趋势,世界货物出口总额由2014年的19万亿美元,降至2016年16万亿美元,为1981—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中国也由2.3万亿美元降到2.1万亿美元,竞争日益激烈。并且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中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制造向其他發展中国家分流。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东南亚转移,2016年我国纺织业出口交货值较2011年下降了26.3%,对东盟十国纺织服装出口额(以美元计量)下降7%,进口却增长了10%;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奏效,2016年美国新回岸制造及其海外投资新增就业岗位较2000—2003年期间年度平均数增长500%。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降,由6600亿美元降至2016年6044亿美元,湖北工业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高端产业、扩大出口方面都面临异常激烈竞争。

三、新时代扩大湖北工业出口对策建议

(一)目标取向:扩大总量与提升质效并举

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成熟的经济区域,是能够较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开放型经济体,能够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湖北工业需按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确定科学的、可行的战略目标,主动介入世界主流。湖北工业出口起点相对较低,既面临“赶”,又面临“转”的双重任务。“赶”就是要做大规模,扩大总量:要由武汉“一地独大”到多极支撑,由电子设备制造业“一业独大”到多业并进,打造一批国际型产业;“转”就是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由传统产业向高质量、高技术型出口产业转变,提高产品出口档次和附加值,特别是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找准角色定位。

(二)策略甄选:比较优势扩张与竞争优势并举

充分发挥人口、土地、自然资源等基本要素和资金、基础设施等通用要素作用,解决好融资等难题,打造比较优势。发挥湖北农副产品、水和磷矿等资源比较优势,引导相关企业和行业扩大出口;通过长期投资和发展,创造高科技、熟练劳动力等高级要素和稀缺人才、专门设施、专门知识等特殊要素,发挥湖北科教优势,着力促进高级要素、特殊要素聚集和产业集群式发展,快补短板,培育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品牌质量等竞争优势,发展一批富有特色的国际型产业。

(三)实施路径:“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

在巩固欧美日等主要市场基础上,特别是要抓住“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政策机遇,以武汉、襄阳、宜昌等湖北自贸试验区为突破口,推动湖北全方位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提升湖北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引进来”就是要瞄准电子信息等国际分工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围绕产业短板、产业链、产业集群等重点、断点、痛点,有针对性进行国际招商和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大力招商引智,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人才,合办国际产业园区,加快工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步伐。“走出去”:一方面要引导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产品扩大出口,采取财政、金融、商业等多方面政策鼓励和培育一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湖北工业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以化肥、建材、钢铁等产业为重点,向重工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输出产能和技术,建立技术、品牌和利润中心。同时,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时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联合重组、并购合作,提升研发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四)培育主体:企业扩面与做强龙头并举

欲招凤凰来,先栽梧桐树。湖北需以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降本减负为重点,加强港口、国际交通等进出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快速、便利化等基本服务水平,执行严格的产品、安全和环境标准,放松管制,着力营造企业国际经营环境。大力推行国际化战略,加强引导和支持企业国际化平台建设,引导更多工业企业建立起适应国际竞争的企业发展战略、竞争理念和科学组织结构,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广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在不同细分优势领域中全力扶持在规模上和能力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和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引领湖北工业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周开斌,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周易思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猜你喜欢

比重湖北全省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
湖北各地2月中旬蔬菜价格等
山西:2003年GDP增长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