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6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8-08-02杨连建

重庆医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幼托沙坪坝区大学城

杨连建,龚 涛△,王 宏

(1.重庆市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0038;2.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妇幼卫生与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 400016)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以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1]。本研究对沙坪坝区2012-2016年HFMD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订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发病日期在2012-2016年,现住址为沙坪坝区提取病例个案信息,包括所有临床和确诊病例,不包括已删除的个案信息。

1.2方法 HFMD病例个案信息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HFMD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普通和重症病例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HFMD诊疗指南(2010年版)》(卫发明电[2010]38号)判定[1]。人口数据和街(镇)行政区划分来源于重庆市沙坪坝区2012-2016年统计年鉴。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疫情概况 重庆市沙坪坝区2012-2016年共报告HFMD病例15 888例,各年份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61.80,P<0.05)。3例重症病例全部为EV71感染,均得到有效治疗;2例为东部城区,1例为西部大学城片区;其中2岁2例(均为女),4岁1例(男),见表1。

表1 2012-2016年沙坪坝区HFMD发病情况

2.2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 发病数居前5位的街(镇)依次为:渝碚路街道、虎溪街道、陈家桥街道、天星桥街道和覃家岗街道,占总发病数的39.22%。发病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区域(主要为渝碚路街道、覃家岗街道、天星桥街道等),西部大学城区域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为虎溪街道、陈家桥街道、曾家镇等),北部区域(如凤凰镇、回龙坝镇、中梁镇)发病相对较少,见图1。

图1 2012-2016年发病前5位的地区分布情况

2.2.2时间分布 发病有季节特征,有明显的夏秋季发病双高峰。夏季高峰在4-7月,呈峰体较宽缓慢上升、快速下降的特征,在此发病高峰期间发病数占年均发病总数的41.88%。秋季高峰在9-12月,呈峰体较窄,快速上升,并出现全年最高峰,保持为期1个月左右的高峰平台期,然后缓慢下降,在此发病高峰期间发病数占年均发病总数的49.28%。发病数前3位的月份为6、10、11月,占年均发病总数的47.98%,见图2。

图2 2012-2016年发病时间分布情况

2.2.3人群分布

2.2.3.1性别分布 男性病例数为9 242例(58.17%),女性6 646例(41.83%),男女发病比为1.39∶1.00。男性平均发病率为354.69/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263.6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88,P<0.05)。

2.2.3.2年龄分布 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占发病总数的94.77%,发病率最高为1岁年龄组(13 870.60/10万),各年龄段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 180.90,P<0.05),见表2。

2.2.3.3职业分布 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60%),其次为幼托儿童(36%),散居儿童与幼托儿童均呈现夏秋季高发的双峰分布特征,见图3。

图3 2012-2016年发病职业分布情况

2.2.4病原学监测 共277例确诊病例,其中其他肠道病毒占53%,CoxA16占29%,EV71占18%;1-7月以EV71、CoxA16感染为主,8-12月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见图4。

表2 2012-2016年发病年龄分布情况

图4 2012-2016年确诊病例病原学构成情况

3 讨 论

2007-2009年,在山东省临沂市、安徽省阜阳市、河南省商丘市等地相继出现HFMD的暴发或流行,重症和死亡病例也迅速增多[2]。2008年5月,我国将HFMD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3]。2012-2015年,沙坪坝区法定传染病中HFMD发病数均位居第2,2016年跃居第1。发病率呈逐年波浪式上升趋势,HFMD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沙坪坝区HFMD以东部城区发病较为集中,可能因为东部城区人口密集,幼儿园数量众多,人员接触密切程度较高所致;2016年西部大学城片区发病较往年明显增多,发病前2位的街镇均处于大学城片区,可能因为近年来大学城片区城市化不断推进,由以前的农村式散居转变为现在的小区式聚居,外来人口的入住量也不断增大所致[4],因此,西部大学城片区的HFMD防控形势将变得非常严峻。

沙坪坝区HFMD发病时间呈现明显的夏秋季高发的双峰分布特征[5],可能与幼托机构开学有关,由于幼托机构儿童高度集中,彼此容易引起传播[6]; 此外,由于HFMD以隐性感染为主(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之比为1∶100)[7],目前的防控措施虽然对显性感染病例进行了隔离,但大量的隐性感染病例仍然末能得到隔离,对HFMD的传播和蔓延起到重要的作用。

沙坪坝区HFMD发病以低年龄儿童为主,可能是因为儿童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发病,也可能因为低龄儿童卫生意识薄弱、卫生习惯较差,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8];男童发病率较女童更高,可能是因为男童更为活泼、好动,活动范围较大,更容易造成玩伴间的交叉感染[9];散居儿童发病较幼托儿童高,可能是因为散居儿童年龄较幼托儿童更小,免疫力更低,感染后更容易发病。其次,带养散居儿童的成人也可能感染和携带HFMD病毒而成为隐性感染者,并将HFMD病毒进一步传播[10]。

针对沙坪坝区HFMD流行特征,建议以下防控措施:(1)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密切关注高发地区疫情状况,及时掌握疫情发展动态,把握全区疫情的总体形势,及时做好疫情预警[11]。(2)幼托机构开学期间,加强幼托机构的晨午检工作[12],及时隔离病例,处置聚集疫情,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时采取停班、停园措施,阻断疫情进一传播蔓延,在春秋两季开学前,联合区教委开展以HFMD为重点的疫情防控联合督导工作,发现幼托机构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整改落实。(3)做好病原学监测,掌握HFMD病例感染毒株构成和地区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相应地区做好重症HFMD的早期识别和医疗救治工作[2]。(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尤其是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儿科和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对疾病诊断和报告工作[13],重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私人诊所、个体开业医生等医疗单位的疾病监测和报告能力,防止因诊断和报告不及时,造成轻症转重症,重症转危重症,甚至死亡。(5)做好以重点人群为主的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幼托机构保育员、教师要注意手卫生,接触儿童前后、如厕前后均要洗手,幼托机构内的玩具在要定期清洗消毒,教会儿童养成勤洗手、不吮手指、如厕和玩耍后要及时洗手的习惯[13],同时要加强社区对HFMD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全区人群的防病意识,有效预防发病。(6)做好低龄儿童的EV71疫苗的预防接种,由于HFMD传播途径多样,人群中隐性感染比例较高,高发人群往往为低年龄儿童,卫生习惯较差,免疫力较低,难以通过简单的方式有效避免病毒感染,且HFMD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往往由EV71感染而致[14],因此,建议低龄儿童及时接种EV71疫苗,有效预防EV71导致的重症甚至死亡病例的发生。

猜你喜欢

幼托沙坪坝区大学城
在抗疫中发展的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
规范幼托服务的现实意义及法律建议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碎》设计素描
创甲路上奋力前行的沙坪坝区中医院
英国首次将免费幼托服务扩展至寄养家庭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沙坪坝区为例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
幼托机构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实践与体会